来源:互联网
丽江素有“药材之乡”的誉称。丽江境内有药材2010种。
按水平分布,以玉龙山为界,可分为东西两片。
西片特产
猪苓、竹红蕈、滇豆根、黄
射干、三尖杉、
五倍子、
榧子等。东片特产
天冬、
穿山甲、
菟丝子、
五灵脂、
麻黄、
佛手、
龙骨、
黄药子、金丝马尾
黄连。
按垂直分布,玉龙山为标志,海拔2000米以下的金沙江畔,亚热带代表药材
天花粉、
川楝子、
蜈蚣、
斑蝥虫、楣子、
桔梗、
茯苓、
三七、丹皮,白胶香、
山慈菇、龙衣、
谷精草,蜜蒙花、
滑石。海拔2000~3000米为高山温凉地带,代表药材
当归、
人参、
西洋参、
木香、
秦艽、鹿仙草、珠子参、紫
丹参、叶
三七、
麝香、
熊胆、猴骨。海拔4000米为高山寒湿地带,代表药材虫草、贝母、岩菖蒲、雪茶、
雪莲花、缘绒蒿等。
在纳西族民间,有自挖、自制、自用药物的传统历史。清代道光年间,纳西族名医和介山、习谭对丽江药材精心研究,发掘了本地药材加工施用,其他药号亦自采、自制。
“寿元堂”自制虎潜丸,主治风湿病;健脑参茸丸,补益气血;坤顺养心丸,补心安神;滋阴明目丸,补肾明目;雪水紫金锭,主治小儿惊风症,及小儿高热抽搐。
“长春堂”自制大五香丸,主治虚劳症;小五香丸,清热解毒,主治小儿惊风等症;
巴豆丸,泻火主治下泻;炼制三仙丹,主治梅毒疮疡;熬制治风湿,跌打,劳伤膏药。
清代光绪二十年(1894),光绪丽江府志稿卷三物产部份载“
当归俱以丽产号发他省”。说明丽江种植
当归药材已一百多年历史。1933年从印度引进
木香种子在鲁甸乡种植成功,成为药材商品。1959年从东北引进入参苗在鲁甸栽培成功,尔后引进省外药材种子18种,还有野生变家种的如
秦艽等15种,其他32种为本地家种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