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1)消炎利胆茶(经验方)
【制备与服法】
玉米须、
蒲公英、
茵陈各30g,加水1000ml,煎去渣,加白糖适量,温服。每日3次,每次250ml。
【方义与功效】
玉米须甘平,能利尿利胆,清热消炎;
蒲公英甘苦性平,能健胃利胆,抗菌消炎;
茵陈甘苦微寒,有扩张胆管利胆清热及促进肝细胞再生作用。此茶对
胆囊炎 、胆结石发热疼痛期,有显著疗效。但必须大量饮用。
【宜忌】此方对急性黄疸型 肝炎 亦宜。
(2)金钱败酱
茵陈茶(经验方)
【制备与服法】
金钱草、
败酱草、
茵陈各30g,煎汁1000ml,加白糖适量温服代茶。
【方义与功效】
金钱草甘咸微寒,入肝、胆、肾、膀胱诸经,功能利胆排石,清热解毒;
败酱草辛苦微寒,能清热解毒化瘀消炎,配
茵陈消炎利胆。此茶有排石利胆消炎作用,经临床多次验证,效果良好。
【宜忌】须多服方见疗效,慢性
胆囊炎患者,可经常用之。
(3)鸡胆汁黄瓜藤饮(经验方)
【制备与服法】黄瓜藤100g,洗净煎水100ml,新鲜鸡胆1个,取汁冲服。
【方义与功效】黄瓜藤味苦性寒,能消炎抑菌;鸡胆汁苦寒有清热利胆、杀菌消炎之功效。此方对
胆囊炎、胆石症有很好疗效。
【宜忌】此方大寒,对素有虚寒证患者不宜。
(4)消石散(《
金匮》硝石矾石散加味)
【制备与服法】
郁金粉20g,
白矾粉15g,火硝粉30g,
滑石粉60g,
甘草粉10g,研细,混合,每服10g,大麦粥汁送下,每日3次。
【方义与功效】
郁金味辛苦性寒,入肝、胆、心、肺诸经,辛开苦降,芳香透达,能行气去瘀,清心解郁,用治胆结石取其利胆之功;
白矾酸寒入胆,能清胆经之热,有消瘀化浊之功,对阻塞性黄疸有效;
滑石甘寒,能利水渗湿清热消炎;硝石辛苦咸,大温,入三焦、胃与大肠,能破坚积,荡宿垢,逐瘀通滞,虽其性大温,但能治疗火郁之疾,即《
内经》“火郁以发之”的用意,故与大队寒药为伍,可减其大温;
甘草、麦粥以调和其药性,所以绝对安全。
【宜忌】此方对因
胆囊炎、胆石症而发热者甚有效。
(5)
玉米须茵陈饮:
玉米须、
茵陈各30g。水煎代茶饮。
(6)黄瓜藤饮;黄瓜藤100g,鸡蛋清适量。先用水煮黄瓜藤,临熟时去滓留汁,再入鸡蛋清服之。
(7)
冬瓜皮汤:
冬瓜皮60~90g。加水煎煮至烂熟成汤。日分2~3次服。
(8)鲤鱼赤小豆
陈皮粥:鲤鱼一条,赤小豆120g,
陈皮6g。将鱼去鳞及内脏后洗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入豆、
陈皮同煮,至烂熟成粥,去鱼骨。不拘时食之。 (5)~(8)方适用于急性
胆囊炎,或慢性
胆囊炎急性发作,或伴有黄疸、小便不利者。
(9)苡仁粥:生苡米60g,白米20~30g。先将苡米煮烂,后入米煮粥食之。
(10)
莱菔子粥:
莱菔子15g,白米30~50g。先将
莱菔子炒后研末,再与米同煮成粥。不拘时服之。
(11)大麦粥:大麦50~100g。先将大麦磨碎如粟米大,再加入水,煮粥食之。
(12)
山楂散:
山楂200~500g,白糖适量。先将
山楂炒焦研末,然后用白糖水送服。每次6~10g,日3次。 (9)~(12)方适用于慢性
胆囊炎,或急性
胆囊炎恢复期。
(13)
茵陈蒿30g。煎汤,代茶饮。日1剂。
(14)
玉米须60g。煎汤,代茶饮。日1剂。
(15)生
山楂60g。沸水浸泡后,代茶饮。日1剂。
(16)元明粉9g,分2次冲服。
(17)
赤芍100g,
郁金50g,
黄连15g,炒
麦芽15g。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g。每次2丸,日2次。宜在饭后服。 以上适用黄疸明显者,或用于慢性
胆囊炎缓解期及急性
胆囊炎恢复期。
(18)
茵陈20g,
柴胡10g,
龙胆草10g,山栀12g,
黄芩15g。水煎服,日1剂。
(19)红藤60g,
蒲公英30g,生
大黄9g(后下),
厚朴9g,元明粉9g(分冲)水煎服,日1剂。 (以上适用于急性
胆囊炎,或慢性
胆囊炎急性发作期。
(20)
白芍30g,
甘草5g。水煎服,日1剂。
(21)元胡10g,
川楝子10g。水煎服,日1剂。
以上适用于持续性疼痛,或疼痛反复发作,或疼痛剧烈者。
(22)土豆汁:新鲜土豆压汁,餐前一汤匙,日3次。
(23)
鸡内金粉:将
鸡内金研末吞服,每次1g,日2次,温开水送下。
(24)苦胆汁:新鲜猪苦胆1个,蜜蜂150g。取出胆汁与
蜂蜜调匀后,放入锅内蒸30分钟。每次2~3小勺,日2次。连服3~4剂不等。
(25)
金钱草饮:
金钱草15g,煎汤代茶饮,日1剂,长期饮用。
(26)核桃面:冰糖120g,香油炸
核桃仁120g。共研细面,每服60g,日4次,温开水送下。
(27)鸡肫、鸭肫或鹅肫炖汤,食肉喝汤,每日1次。
(28)田螺肉斩细加水炖热后饮食,每次用15个左右。
(29)
蒲公英40g,洗净切碎,水煎取汁去渣,与大米50~100g,冰糖适量煮粥。早晚各服1次,连服5日。
(30)
栀子仁3~5g碾末,粳米50~100g。先将粳米煮熟成粥,加入
栀子末稍煮即可,每日早晚各1次,连服5日。
(31)包谷蕊(即玉蜀黍之须, 中药 店有售)每天30g,以水煮沸20分钟,当茶饮用,病可减轻以至痊愈。
某君年近六十,心窝部有发作性之疼痛,
胆囊部亦有疼痛不适之感,经检查胆有结石十余粒,且有七八年之久,痛苦之至。服用此方,三个月后,结石减去大半,不到一年即愈。
又某女士胆结石,大如黄豆,小者如砂,有二十余粒,服此方,仅二个月余,结石即除。
包谷又名玉蜀黍:《古今中药集成》中记载着“谷蕊味甘平,其成分为雌蕊有过氧化酶、木胶、失水乳糖、植物固醇等,花柱为利尿剂,对肾脏病、浮肿性疾病、 糖尿病 等有效,又为最佳之利胆剂,促胆汁分泌,缓冲胆中之沉渣,减低其粘稠性、比重及胆红质的含量。”
又据日本京都大学 医学 院报道,证明包谷蕊对于
胆囊炎、胆结石、胆炎性及黄疸病等,均有特殊之疗效。其根和叶,能治小便淋漓、尿结砂石症等。包谷子实为健胃剂,且为制造葡萄糖之主原料。至于这里所用的蕊,是指在结成包谷梭之前端,有如绣花线之花蕊,颜色有红、紫、黄等色,长约10~20cm左右。
(32)方叶化石草9g,圆叶化石草9g,
石韦6g,加红糖45g,以水煎服。
化石草是化解各种内结石症的特效草剂,且能消炎、利尿,对治疗肾脏炎也是一剂良药。
(33)黄花鱼头石(打碎)30g,土
茵陈15g,炒
白芍9g,
鸡骨草18g,
陈皮(后下)3g,
冬葵子15g。以上药物,以四碗水煎八分,每星期服用三次,两个月后,改成每星期二次,三个月后即愈。
(34)某患者因胆导管被结石阻塞,致胆汁外流,随血液循于皮表,面部与眼珠发黄,呕吐颇剧,胆石排出时,疼痛不已,这时服用茶叶末,竟霍然而愈。
茶叶末是采用市面上的龙井、香片、绿茶、雨前等均可,先晒干,再磨成面粉一样细,越细越好,用开水冲茶叶末,趁热连同茶叶末一起服下。每天晨起时服一次,睡前服一次,其他时间随时可服,初服时每次二茶匙,每天服用六次,约二年后,改为每次一茶匙,每天四次。 茶叶含有多量维他命C,且有清净胆汁溷浊和清除血液杂物的作用。制茶叶末时,可用多种茶叶混合在一起,效果显著,值得一试。 以上适用于胆石症
(35)生泥鳅1~2,取其背上肉,切细,装入胶囊,吞服,每次约一条,以温开水送服。
(36)或取泥鳅若干条,放烘箱内烘干(温度在100℃左右),达到可捏碎为度,取出研粉,每服9g,每日3次,饭后服下,小儿酌减。 此方治疗传染性肝炎、黄疸症,痊愈率达90%以上,服药时须持之以恒。对迁延性肝炎也有良好效果。
(37)不论急性或亚急性
胆囊炎,有肋间痛、寒热、呕吐、 便秘 等症状时,采鲜
蒲公英全草60~90g,水煎服,15日为一疗程,连续使用约1~2个疗程,即可根治。
以上适用于急性
胆囊炎。
(38)以苦菜30g,
蒲公英等量,同以水煎服。
(39)
玉米须30g,
蒲公英、
茵陈蒿各15g。水煎服。
此方对胆结石、黄疸、传染性肝炎都有疗效。
(40)以
玉米须60g,
茵陈30g,山
栀子15g,广
郁金15g,水煎,去渣,一日2~3次分服。
此方可降低血脂、胆固醇和血糖含量,除能治愈
胆囊炎外,胆结石、糖尿病或黄疸型肝炎都有效果。
(41)
佛手柑饮:
佛手柑15g,白糖适量。共入杯中以沸水加盖浸泡15分钟,取汁代茶频服,每日数次,用于肝郁气滞之胁痛。
(42)
石斛泡茶代饮。适用于肝阴不足之胁痛。
(43)韭菜2.5kg。将韭菜捣烂,绞汁饮之,治疗各类胁痛。
(44)枸杞粥、鲜生地粥、猪肝
绿豆粥,均以大米煎煮,适用于虚证胁痛,以肝阴不足为主者。
(45)猪肝羹:猪肝1具,
葱白1握,鸡蛋3枚,
淡豆豉10g。先将
淡豆豉煎汁去渣,再将猪肝去筋膜切成薄片,
葱白洗净去须,二者同放入豉汁中煮至肝熟,然后把鸡蛋打入碗中,搅匀,加入肝羹汤中煮开即可。适宜于肝阴不足之胁痛。
(46)期颐饼:生
芡实米180g,生
鸡内金90g,面粉250g,白砂糖适量,先将
芡实米用水淘去浮皮,晒干,研为细末过筛,再将
鸡内金去净糟粕之物,洗净焙干,然后放入盆内,浸以滚开水,半日许。再入
芡实粉、白砂糖、面粉,用所浸原水调合,做成小圆薄饼,烙成焦黄色,不拘时食之,适宜于痰气郁结所致的胁痛。
(47)猪肚马蹄汤:每次用马蹄(荸荠)10~15个,去皮切片,猪肚150~200g,洗净切成小块,加水同煮,淡食或低盐食之。
(48)萝卜生炒猪肝:用猪肝250g,白萝卜250g,切成均匀薄片,先用植物油炒萝卜至八成熟,加盐适量盛起,再起油锅,放植物油两匙,用旺火烧热后,放入猪肝片,快速翻炒3分钟,倒入萝卜片与猪肝同炒,几分钟后加香葱,味精即成。适用于虚证夹气滞之胁痛。
(49)合欢花蒸猪肝:合欢花干品10g或鲜品20g,放碗中加水浸泡,新鲜猪肝150g切片,加食盐少许,入合欢花隔水蒸熟作菜肴佐膳,主治胁痛。
(50)黄瓜藤100g水煎,加鸡蛋汁服。治
胆囊炎(黄瓜藤清热、滑肠、镇痛)。
(51)
姜黄、
郁金各20g,
茵陈40g。水煎服。治胆结石与
胆囊炎、胆道炎(
姜黄温中散寒止痛,促进胆汁分泌。
郁金行气解郁活血,亦可促进胆汁分泌。
茵陈清湿热退黄,有促进胆汁分泌作用)。
(52)
金钱草250g,水煎服。日1剂。有黄疸者,用量要大。治胆石症(四川大
金钱草能促进肝细胞的胆汁分泌,使胆汁增多,促进排出,利黄胆退黄,有减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