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消导药和方剂
凡能消化饮食导行积滞的药物均称消导药,由消导药组成的方剂叫消导方。
运用消导方药以消除食积腹胀,消化不良或痞块积聚等证的方法叫消导法,也称消食化滞法,属消法范畴。
本法适用于伤食,食滞证,证见脘腹胀痛,嗳腐吞酸,大便不畅或泄泻,或下痢等。同时,也适用于痰食气血积聚或痞块症瘕等证。
本法对虚证应慎用或禁用。如脾虚运化失职所致的食滞,应配以健脾和胃药同用,久病体虚无实证,不宜使用。
(一)消导药
山楂 《唐本草》
本品系蔷薇科
山楂成熟之果实。
别名:红果、北楂、冬楂、北楂片、焦
山楂。
处方用名:
山楂、生
山楂、焦
山楂、
山楂炭。
药用部分:果实。
性味:酸甘、微温。
归经:入脾、胃、肝经。
功能:消积食、散瘀滞、健脾胃。
主治与功用:
1.消食健胃。
适用于肉积不消,腹胀腹痛之证,也用于呕吐、泄泻、厌食暧腐等证。常配
神曲,
莱菔子,
茯苓等,如保和丸。
2.活血化瘀
本品又有良好的活血祛瘀作用,适用于血滞瘀阻的多种证候。如产后瘀滞腹痛,恶露不尽者,常配
当归、
川芎、
益母草。用于瘀滞失血,可与
蒲黄、
茜草根等同用。
此外:本品还用治下列各证。
(1)湿热泄痢:可单用炒炭研末与沙糖冲服。
(2)疝气偏坠胀痛,取本品消胀散结,常与橘核,
小茴香等同用,若以
山楂核入药更佳。
(3)胸痹证属瘀血阻滞者,多配
丹参、
桃仁、瓜萎之类。
(4)高脂血症者,常与
玉米须,
泽泻等同用。
用理:10-30克。
禁忌;脾胃虚弱及血虚者慎用。
参考资料:
(1)动物实验:
山楂服后,能增加胃中酶类分泌,如生用,其解脂酶亦能促进脂肪类食物消化。降压作用,
山楂黄酮,水解物,三萜酸对猫急性降压作用明显。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
山楂浸膏及水解物,黄酮均有效。增加冠脉充量,实验证明:
山楂浸膏对冠脉流量有一定增加作用。其浸膏对乳幼大白鼠的高血脂模型,有明显降血脂作用。
山楂对蟾蜍有一定的强心作用。水煎剂对痢疾杆菌,绿脓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动物
子宫有收缩作用。
神曲 《药性本草》
本品系采用面粉,麸皮和其他药物混合后经发酵而成的加工品。
别名:六曲、健曲、六
神曲、酒曲。
处方用名:
神曲 健曲、六
神曲、焦
神曲。
药用部分;
青蒿、苍耳草、辣蓼、
苦杏仁、赤小豆及面粉混合发酵而成的加工品。
性味:甘、辛、温。
归经:入脾胃经。
功能;消食、健胃。
主治及功用:
1.适用于食积胀满,配
山楂、
麦芽、
莱菔子。
2.适用于食滞,消化不良,泄泻配
苍术。
用量:10-15克。
禁忌:无食滞者慎用。
参考资料:
1.本品含挥发油,淀粉酶,乳酸菌及酵母菌等。
2.为酶类消化药。因本品含有酵母菌,能使淀粉发酵糖化。
麦芽 《
别录》
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大麦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而成。
处方用名:
麦芽、炒
麦芽、焦
麦芽 生
麦芽。
药用部分:系大麦初生之细芽。
性味:甘、平。
归经:入脾胃经。
功能:消食健胃,回乳。
主治与应用:
1.本品甘平,能升发脾胃之气,帮助淀粉性食物的消化,常用于米、面、薯、芋等食物积滞不消及小儿乳食不化之吐乳等证。
2.回乳:用于妇女断乳,或乳汁郁积引起的乳房胀痛,可单用炒
麦芽60-120克水煎服。
用量:10-30克。
参考资料;
麦芽含有淀粉酶。转化糖酶,蛋白分解酶,维生素B和C,葡萄糖等。煎剂对胃液及胃蛋白酶分泌均有促进作用。
谷芽
《
纲目》
本品系禾科植物稻或小米的颖果发芽而得。
别名:
稻芽。
处方用名:生谷芽,炒谷芽、谷芽。
药用部分:系稻谷初生细芽。
性味:甘温,或甘平(生则甘平,炒则甘温)。
归经:入脾胃经。
功能;消食健脾。
主治与应用;
1.本品功同
麦芽而善消谷积。
2.消食之力缓和,故每与
麦芽同用。
3.遇有食积腹胀之证,常与行气宽中药
厚朴、
陈皮等用。
4.谷芽略具健脾作用,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者,需与补气健脾药如
党参、
白术等同用。
用量:15-30克。
参考资料;
谷芽内含蛋白质酶及维生素A和B。其蛋白酶有助于蛋白质之消化。故能开胃下气,消食积,增进食欲。
鸡内金 《
本经》
本品系雉科动物家鸡的胃壁内膜。
别名:鸡肫皮、内金。
处方用名:
鸡内金、内金、炙内金。
药用部分:鸡胃内膜。
性味:甘、平。
归经:入脾胃、小肠、膀胱经。
功能;消食积、止遗溺。
主治与应用:
1.适用于各种食积、食滞、消化不良及小儿疳积等证。
2.适用于胆及泌尿系结石,常配
金钱草,
海金沙等。
3.适用于治遗尿,配
龙骨、
牡蛎、
茯苓、
桑螵蛸等。
用量;6-10克。
禁忌:脾弱无积者忌用:
参考资料:本品含消化酶,用于缺乏消化酶之消化不良,嗳气反胃、呕吐等有效。
莱服子
《大明本草》
本品系十字花科莱菔的成熟种子。
别名:白萝卜籽。
处方用名:莱服子、炒
莱菔子、萝卜子。
药用部分:种子。
性味:辛、甘、平。
归经:入肺、脾经。
功能;消食除胀,祛痰降气。
主治与应用:
1.本品有消食除胀的作用,用于食积气滞,胸闷腹胀,嗳气吞酸,泻痢不爽等症。常与
山楂,六曲合用以消食,配合
陈皮、
半夏以理气和胃,如保和丸。
2.祛痰降气之功,多用于痰涎壅盛。气喘咳嗽的痰症,单用有效,也可配
白芥子,苏子同用。
用量;6-12克
参考资料;
1.用
莱菔子提取物喂白鼠七个月提示对甲状腺素合成的晚期有干扰作用。
2.
莱菔子分离出芥子油,对莲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二)消导方
保和丸
《
丹溪心法》
组成;
山楂180克
神曲60克
莱菔子60克
半夏80克
陈皮30克
茯苓90克
连翘30克
制法:上七味,共研细末,做成丸剂,每丸重10-20克。可作煎剂服用。
功能:消食化滞,清热利湿。
主治:伤食积滞,胸脘痞满,腹胀时痛,嗳腐吞酸,恶食,或大便泄泻,舌苔厚腻而黄,脉滑等症。
本方所治之证,是由饮食过度,消化不良所伤食证。
方解:
山楂善消肉积;
神曲善消谷积;莱服子善消面积;兼有豁痰下气,宽胸畅膈之力。
半夏、
陈皮、
茯苓和胃利湿、
连翘散结清热。
加减:
1.如积之甚者,可加
枳实,
槟榔,行气消积。
2.本方加
麦芽,以增强健脾消积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