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川芎嗪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31例
作者:苏玉新, 徐延芹

《时珍国医国药》 2006年 第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黄芪注射液;,,川芎嗪;,,糖尿病肾病
       关键词:黄芪注射液;  川芎嗪;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造成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常见病因,若能在DN早期阶段给予有效的药物干预,可望逆转或延迟DN的发展。笔者自200104~200504采用川芎嗪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早期DN患者31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我院内科住院患者,诊断符合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糖尿病诊断标准及Mogensen糖尿病肾病分期标准[1,2],除外发热、运动、高血压病、急慢性肾炎、尿路结石感染、前列腺炎等影响尿蛋白的各种因素。共观察61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4例;年龄38~62,平均54岁;糖尿病病程5~10年,平均7.4年。对照组3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40~63岁,平均年龄52岁;糖尿病病程4~12年,平均8年。两组一般资料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在糖尿病教育和饮食控制的同时,给予胰岛素或/和口服糖适平(格列喹酮)90~180 mg/d,罗格列酮4 mg/d控制血糖。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盐酸川芎嗪(无锡第七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支40 mg/2 ml)240 mg、黄芪注射液(成都地奥九泓制药厂生产,10 ml/支)30 ml分别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14 d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空腹血糖(FBG),血清TC,TG及血流变学参数。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以±s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文献[3]拟定。症状体征消失,UAER<20 μg/min为显效;症状体征减轻,UAER较前下降>50%为有效;未达到有效标准或加重者为无效。
       2.2  治疗结果比较治疗组31例,显效15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5%。对照组30例,显效3例,有效16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χ2=7.625,P<0.01)。
       2.3  两组治疗前后FBG、UAER、血、尿β2MG变化比较结果见表1。治疗后治疗组FBG、UAER、血、尿β2MG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对照组仅FBG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除FBG外其他各项指标治疗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表1  两组治疗前后FBG、UAER、血、尿β2MG比较(略)
       2.4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相关参数比较结果见表2。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TC,TG及全血高、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而对照组患者除全血高、低切黏度、血浆黏度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外,血清TC,TG及纤维蛋白原无明显改变;组间比较仅血液流变学相关参数指标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相关参数比较(略)
        3  讨论
       DN是糖尿病的慢性微血管病变,早期起病隐匿,易被临床忽视,如一旦发展到临床肾病期,就会造成肾脏不可逆的病理改变,从而导致终末肾功能衰竭。因此,积极探讨早期DN的有效干预措施,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现代医学认为DN的发病机理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多种代谢和内分泌紊乱、血流动力学改变和微血管的结构损害[4]。其基本病理改变是肾小球肥大、硬化,早期临床特征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由于高血糖、高血脂等因素的影响,肾小球基底膜带阴离子的硫酸乙酰肝素含量减少,电荷屏障功能减弱,以及过度蛋白非酶糖化致使肾小球基底膜成分异常交联增加,滤过膜孔径改变,可使尿蛋白排出量增加[5]。及时有效地减少或消除尿白蛋白,缩短尿白蛋白存在的时间,逆转或延缓早期DN的发生和发展,是保护肾脏的关键。近年来,我们在糖尿病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川芎嗪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早期DN,临床观察发现,无论临床疗效、UAER、FBG、血、尿β2MG、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相关参数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川芎嗪是从中药川芎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单体,具有行气活血化瘀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川芎嗪能扩张肾血管,提高肾血流量,改善肾脏微循环,减少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减少肾脏的血栓形成,减轻肾小球基底膜的损伤,从而减轻蛋白尿,改善肾功能。黄芪注射液含有黄芪皂苷、多糖、氨基酸等多种成分。临床研究表明,黄芪的主要作用是扩血管、降血压、增加肾血流量、降低血小板黏附率、改善微循环、抗缺氧以及免疫调节作用等。黄芪对肾小球基底膜的电荷屏障和机械屏障均有保护作用,从而减轻通透性蛋白尿,对肾性蛋白尿有减轻和消除作用且疗效确切[6,7]。两者联合对改善肾血流,减轻或消除尿蛋白,保护肾功能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且不良反应少,病人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钱立荣.糖尿病临床指南[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214.
       [2]Mogensen CE.Predicion of clinical diabtic nephropathy in IDDM patients:alternatives tomicroalbuminuria.Diabetes 1990,39(7):761.
       [3]王宪波,桑  雁,孔祥梅,等.糖肾Ⅱ号胶囊合并西药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伴微白蛋白尿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10):622.
       [4]朱建民.糖尿病肾病机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肾脏病杂志,1991,7(6):375.
       [5]刘志红.糖尿病肾病[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0,16(4):126.
       [6]柏  乐,毕立群.黄芪注射液治疗肾性蛋白尿47例临床观察[J].上海医药,1998,19(1):15.
       [7]张晓黎,王桂芝,董建军,等.一氧化氮在糖尿病性肾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8,14(1):18.
       (山东省莱芜市人民医院  271100)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