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消渴治疗之我见
作者:陈娟

《时珍国医国药》 2005年 第1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消渴
        关键词:消渴;阴虚火旺;清热养阴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病症,和现代医学的糖尿病基本一致。消渴之病名,首见于《内经》。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房劳伤肾,先天禀赋不足和过服温燥药物都是消渴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饮食不节,积热伤津,长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辛燥刺激食物,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失司,积于胃中,酿成内热、消谷耗液,津液不足,脏腑经络皆失濡养,发为消渴。
        情志失调,郁火伤阴。长期过度的精神刺激,如郁怒伤肝,肝气郁结,郁久化火,火热炽盛,不仅上灼胃津,下耗肾液,而且肝之疏泄太过,肾之闭藏失司,致火热炎于上,津液泻于下,三多之症随之而起,发为消渴。
        先天禀赋不足,脏器虚弱,尤其是肾脏素虚,与本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因五脏藏精,精为人生之本,肾又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其五脏虚羸,则精气不足,气血虚弱,肾亦无精可藏,复因调精失宜,终至精亏液竭而发为消渴。
        房劳过度,肾精亏损,虚火内生,则“火因水渴而益烈,水因火烈而益干”,终至肾虚肺燥胃热俱现,发为消渴。
        过服温燥药物,耗伤阴津,长期服用温燥壮阳之剂或久病误服温燥之品,致使燥热内生,阴精亏损,发为消渴。
        综上所述,无论消渴发病原因为何,最后终会导致阴津亏损,燥热偏盛,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阴愈虚燥愈盛,燥热愈盛阴愈虚。
        消渴的病变部位虽与五脏均有关,但主要在肺、脾(胃)、肾三脏,且常常相互影响。如肺燥津伤,津液失于敷布,则脾胃不得濡养,肾精不得资助,脾胃燥热偏盛,上可灼伤肺津,下可耗损肾阴,肾阴不足,则阴虚火旺,亦可上灼肺胃,终至肺燥胃热脾虚肾亏,因此“三多”之症常可同时并见。
        无论消渴在肺、脾(胃)、肾,其根本原因都是阴虚火旺而致,笔者在临床上治疗数百例消渴患者,也多以清热养阴法治疗而见效。
        典型病例:女,56岁,退休教师。200303初诊,主证:纳食量增多,饮水量增多,小便频数量多,口干、口渴,喜饮,全身乏力,大便干,舌质红,苔薄白,脉沉细弦,查空腹血糖8.9 mmol/L,尿糖(),诊为消渴。治则为清热养阴。方用消渴自拟方加减:花粉15 g,天冬、麦冬各10 g,生地、熟地各10 g,石斛10 g,生石膏20 g,知母10 g,沙参10 g,桑椹子10 g,乌梅10 g,元胡10 g。水煎服,1剂/d。上方加减,先后共服25剂后,自觉纳食量、饮水量、小便量均如常,无乏力,眠可,大便正常,查舌质红,苔薄白,脉沉细,查空腹血糖5.6 mmol/L,尿糖(―)。停服中药汤剂,消渴丸10粒,tid。一年后随访,查空腹血糖5.4 mmol/L,尿糖(―)。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中医医院274009)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