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疏肝散治疗肝胆合病
作者:陈建新

《时珍国医国药》 2006年 第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肝病;,,胆囊炎;,,疏肝散
       关键词:肝病;  胆囊炎;  疏肝散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因合并胆囊炎,经护肝治疗后,AST,ALT,GGT难以降至正常(“尾部现象”),临床治疗比较棘手。1998-01~2001-07,笔者运用疏肝散治疗42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胆囊炎(且经护肝治疗而肝功能不能恢复)的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2例患者,均根据:1995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制订的标准,确认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排除混合性肝炎)。其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12~57岁,平均34.5岁;病程5个月~19年,平均9.41年。
患者治疗前均曾使用护肝药物(甘利欣、肌苷、凯西莱、鸡骨草丸等)治疗,其中12例曾使用干扰素治疗,7例曾使用可耐治疗。所有患者均合并胆囊炎且肝功能正常,其中有胆囊息肉者6例。
       2  治疗方法
       疏肝散组成:白花蛇舌草、赤芍各30 g,金钱草30 g,白蔻仁、栀子各12 g,黄芩、郁金、泽泻各14 g,茵陈、茯苓、连翘各15g,丹皮18g,柴胡10 g,蒲公英15 g,大黄8 g。
       上药水煎至300 ml,每日分2~3次口服。服药期间停用护肝药物。疗程1个月~2个半月。
         3  治疗结果
       根据《中药新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原则》判定疗效。症状完全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为基本治愈;症状明显好转但未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或下降到峰值一半以下,HBV复制指标不变或1项转阴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42例中,基本治愈31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5%。
       无效病例均为 HBVDNA(+),未经抗病毒治疗或为合并胆囊息肉者。
         4  讨论
       乙型肝炎合并胆囊炎患者,多有肝内胆汁淤积,但临床表现并非像淤胆型肝炎的症状或体征,有些仅 GGT或 AKP持续升高,这类患者几乎对甘利欣不敏感,肝功能难完全恢复的现象(当然也与未使用抗病毒药物有关),但可以肯定的是肝病合并胆囊炎对肝功能的恢复有负面影响,目前尚无特效方法。有些患者连续使用护肝针剂3个月,肝功能(ALT、AST、GGT)仍然难以恢复正常。临床虽有利胆醇,思美泰可用,但价格昂贵。笔者使用中药疏肝散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
       中医认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胆囊炎的病机多为湿热疫毒困遏脾胃、郁结肝胆,迁延不愈而出现气滞血淤,并导致脏腑、气血功能失调。疏肝散中,丹皮、赤芍凉血活血、祛淤生新。赤芍除可改善肝脏血液循环外,还具有改善肝脏病理亚显微结构之作用[1]。茵陈飞栀子、大黄为清热利湿退黄要药,三者均能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其中大黄通腑攻下,活血破淤,具有抗肝损伤,退黄降酶,消除免疫复合物积聚及其损害作用。黄芩、连翘清热解毒。金钱草、郁金、白花蛇舌草、泽泻、白茅根有清肝利胆退黄作用。白蔻仁、茯苓可化湿行气健脾。诸药合用,共奏清肝利胆,化湿活血之功。
       临床观察表明,慢性乙型病毒肝炎合并胆囊炎患者使用疏肝散后,GGT大都可降至正常,仅少数有较大胆囊息肉者 GGT难以下降,此类患者经抗病毒治疗后再使用疏肝散,则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高寿征.病毒性肝炎防治研究[M]. 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444.
       (湖北省大冶市还地桥卫生院  435112)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