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胃风汤加蝉衣治小儿夜啼30例小结
作者:胡春生

《时珍国医国药》 2006年 第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胃风汤加蝉衣,;,,小儿夜啼
        摘要:目的观察胃风汤加蝉衣治疗小儿夜啼的疗效。方法对30例夜啼患儿,运用《脾胃论》中胃风汤加蝉衣治疗,1剂/d,服药5剂。结果痊愈20例,好转7例,无效3例。结论胃风汤加蝉衣治疗小儿夜啼,具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胃风汤加蝉衣 ;  小儿夜啼
        小儿夜啼是6个月内婴儿多发病,1998年至今笔者运用《脾胃论》胃风汤加蝉衣治疗小儿夜啼30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30例均为门诊病人,新生儿2例,1~3个月22例,3~6个月6例,男孩16例,女孩14例,冬春季发病26例,夏秋季发病4例。辨证皆为脾寒之证。
       1.2  治疗方法处以胃风汤加蝉衣:太子参6 g,云苓6 g,川芎3 g,当归6 g,白芍6 g,白术6 g,肉桂1 g,蝉衣6 g。1剂/d,水煎后分3次口服,5 d为1个疗程,另将药渣热敷肚脐1次/d。
         2  治疗结果
       服药后临床痊愈(小儿夜啼消失)20例;病情明显好转(夜啼次数减少)7例;无效(症状无变化)3例。
       病例介绍:男,2月,20031206就诊,夜间啼哭1周。患儿1周前洗澡后,出现夜间啼哭,白天能安静入睡,夜间大便次数增加,为稀便,便后啼闹稍减,纳食正常。曾服午时茶、婴儿散无效,接诊后查大便常规:黄稀、WBC(一)、RBC(一)、脂肪球(+),舌淡苔薄、指纹青紫达风关。诊断:小儿夜啼证属脾胃虚寒,风邪外袭。用胃风汤加蝉衣治疗另外用药渣每晚敷脐部,5日后病愈。
         3  讨论
       小儿夜啼病因病机多为脾寒、心热,临床多见脾寒之证。《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夜啼候》小儿夜啼者,藏冷故也。夜阴气盛,与冷相搏则冷动,冷动与脏气相并,或烦或痛,故今小儿夜啼也。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以肺脾尤为突出,此二脏易为外邪所袭,风邪冷气乘虚入伤脾胃,凝滞气机不通则痛,因痛而啼,由于夜间属阴,脾为至阴,阴盛则脾寒愈甚,腹中有寒,入夜腹中作病而啼。针对风寒侵犯肠胃病因病机,正可用《脾胃论》胃风汤治之,胃风汤“治大人小儿风冷乘虚入寒肠胃,水谷不化,泄泻至下,腹肋虚满,肠鸣痛及肠胃湿毒,下如豆汁或下瘀血,日夜无度,并宜服之。”方中参、苓、白术健脾胜湿以培其根本;治风先治血,当归、白芍养血和血,以缓腹中的痉挛绞痛;川芎升下陷之清阳,肉桂化肠胃的冷气。然小儿夜啼证,以痛为主,泄下症轻微,盖因风邪为主,故重用蝉衣,祛风缓痉止痛。
       胃风汤加蝉衣治疗脾寒之夜啼,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简介:胡春生 (1964),男(汉族),湖北鄂州人,现任湖北省大冶市中医医院主治医师,学士学位,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儿科临床工作.
       (湖北省大冶市中医医院  435100)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