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中药三步法治疗急性脱髓鞘脑病体会
作者:徐玉锦 王丽娥

《时珍国医国药》 2005年 第1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中药
        关键词:急性脱髓鞘脑病;中药;辨证治疗
        急性脱髓鞘脑病是一种特定性针对中枢神经系统白质所致的自身免疫病,常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表现为脑白质内不同程度的髓鞘脱失,神经胶质弥漫性增生,病灶内血管尤其是静脉周围淋巴细胞浸润等病理特征。多发于青壮年,其视神经、脊髓和脑内有斑块,即为多发性硬化。笔者于临证中辨证用清、潜、滋三步法治疗此病1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为经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急性脱髓鞘脑病患者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6~48岁,平均年龄28岁;其中4例曾西医用激素等治疗过,未见明显效果,8例未经系统治疗。12例均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发病时无明显感染症状,有弥散性大脑或脑干受累的症状和体征,脑脊液检查均为正常。中医辨证属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者。
           2治疗方法
        依病症特点,分三步治疗:首先因腑热炽盛,痰热壅滞经脉,上蒙清窍,予清热化痰,通腑利窍法,方药用星蒌承气汤加减:胆南星10 g,全瓜蒌30 g,生大黄10 g,芒硝10 g,丹参30 g,厚朴15 g,郁金12 g,石菖蒲15 g。热伤阴津,易使阳气升张,故第二步宜潜阳化痰为法,上方去大黄、芒硝,加钩藤15 g,石决明15 g,菊花12 g。恢复期多兼有气虚血瘀,因而第三步以益气活血为主,用补阳还五汤化裁:黄芪50 g,太子参30 g,桃仁10 g,赤芍10 g,当归10 g,地龙10 g,川芎10 g,伸筋草12 g。1剂/d,水煎服。
           3治疗结果
        3.1疗效判定标准意识清楚,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肢体运动及感觉功能正常,生活能够自理,为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或好转,部分消失,但尚留有一些后遗症,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为好转;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为无效。
        3.2结果本组12例患者中,治愈6例,占50%;好转5例,占41.70%;无效1例,占8.30%,总有效率为91.70%。
        3.3典型病例女,29岁,8 d前出现恶寒、头痛等症,以为感冒未引起注意。5 d后,偏身瘫软,运动、感觉障碍,生活不能自理,强笑,舌强言謇,饮水发呛,不能进食,腹胀便干。查体:T37℃,P82次/min,R19次/min,BP13/10 kPa,双瞳孔等大同圆,对光反射灵敏,吞咽困难,颈软,神经系统检查,患侧巴彬斯基征及查多克征均阳性,患侧上下肢肌力均为零级,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辅助检查:血常规、脑脊液、头部CT未见异常。
        中医辨证属中风(中经络),痰热腑实,风痰上扰清窍,治予清热化痰,通腑利窍。方药用:胆南星10 g,全瓜蒌30 g,生大黄10 g,芒硝10 g,丹参30 g,厚朴15 g,郁金12 g,石菖蒲15 g。1剂/d,水煎服。
        服药4剂后,大便已通,无腹胀,饮食正常,但偏瘫、舌强言謇及强笑症状无好转,神经系统检查,患侧巴彬斯基征及查多克征均阴性,肌力(患侧)仍为零级,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治以潜阳化痰通络,上方去大黄、芒硝,加钩藤15 g,菊花15 g,赤芍10 g,地龙15 g。1剂/d,水煎服。
        服上药6剂,患侧上肢可以伸直,手指可握拳,下肢趾关节可以伸屈,肌力恢复至Ⅱ级,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治以益气活血,改上方用药为:黄芪50 g,太子参30 g,桃仁10 g,赤芍10 g,当归10 g,地龙10 g,川芎10 g,伸筋草12 g。1剂/d,水煎服。
1个月后复诊,患侧肢体活动尚可,能够行走,可持轻物,生活自理。随访6个月未再复发。
           4体会
        以往对急性脱髓鞘脑病中医多辨证为“痿证”,治疗以清热化痰为主,疗效不佳。此次辨证本着《金匮要略》及《医经溯洄集所言》“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中风者,非外来风邪,乃本气自病也。”病因于劳倦、饮食、情志多种原因作用人体,肝阳上亢,风阳内动,挟痰上扰,走窜经络而为病。病性属本虚标实,急性期以内风、痰浊、邪热等标实突出,治疗以“热则清之,实则泻之”为原则,以清、潜、滋三步着手用药。首先以通腑泻下,腑气通后予化痰潜阳活络,再后则益气活血扶正,疗效较好。
        (1.延边大学医学院,吉林 延吉133000;2.吉林省珲春市中医医院133300)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