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甘草药对特点分析
作者:李国臣, 王静敏, 崔文艺

《时珍国医国药》 2006年 第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甘草;,,,药对;,,,分析
       关键词:甘草;   药对;   分析
       甘草味甘、性平,归脾胃心肺经,益气复脉、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及调和诸药,是其五大功效,为临床最常用的药物之一。今结合药对配伍,详细辨析其五大功效,使认识更深入,应用更具体,敬请同仁指正。
         1  益气复脉
       1.1  桂枝甘草药对桂枝甘草汤是仲景扶阳或者温阳助阳的基础方,用于阳虚特别是心阳虚汗出者。桂得草,辛通作用加强;草得桂,则益气作用更著。
       1.2  干姜甘草药对干姜温脾健胃,配甘草之益脾补气,甘草干姜汤治肺中冷或胃寒脾虚之吐涎沫而不渴、苔滑者。四逆汤、理中汤以及甘姜苓术汤无不是在此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来。
       1.3  黄芪甘草药对黄芪六一汤补气养血生津,为益气补气之最好体现者,是治疗气虚诸证的基础方。若桂枝甘草汤偏于补阳,甘草干姜汤偏于祛寒,而黄芪六一汤则偏于益气(养血或生津),可用于气虚致血虚、阴虚或汗出、水肿者。江苏南通朱良春老中医认为仲景之“甘草干姜汤用作回阳,芍药甘草汤用作救阴,桂枝甘草汤用作扶阴”,此可印证参考。甘草在《伤寒论》中用之多,在《金匮要略》中用之少,且炙之多,生之少,具益气复脉之功。
         2  润肺止咳
       2.1  桔梗甘草药对桔梗汤宣肺止咳,排脓化痰,主治痰壅胸满或热侵咽痛。二药合用,一宣一清,则痰化满除,郁散痛消,甘草在这里不仅止咳,而且解毒。
       2.2  麻黄甘草药对甘草麻黄汤主治风寒咳嗽,麻黄之开泄,得甘草以监之,宣肺平喘之功更大。
       2.3  羌活甘草药对甘草麻黄汤偏重于发汗平喘,主治浮肿而恶寒无汗者;而羌活六一汤则偏重于宣肺解表,主治风寒感冒而咳嗽者。
         3  泻火解毒
       3.1  石膏甘草药对景岳之玉泉散清热除烦,主治烦渴头痛,身热有汗,痰喘脉大者,与白虎汤相比,只是作用稍弱而已。
       3.2  滑石甘草药对六一散清暑利湿,主治暑湿感冒,这里甘草不但补中益气,还监制石膏、滑石之过于寒凉及滑利。而碧玉散(六一散加青黛)、鸡苏散(六一散加薄荷)无不是六一散之拓展,甘草之力功不可没。
       3.3  大黄甘草药对大黄甘草汤也是出自《金匮要略》,功能通便止呕,主治便秘及呕吐,大黄攻下不伤正者,需佐甘草之缓和健胃。在清热解毒之药对中,生甘草既具有泻火解毒之功,又具有补中健脾之效。前面提及的黄芪六一汤(四妙勇安汤与此也有着渊源)以及桔梗汤就是甘草配伍温热类药物,主治外科疮疡及咽喉疼痛,起泻火解毒作用。还需要提及的是绿豆也有解药物或食物中毒之功,需区别之,甘草偏于甘缓益气而解毒,绿豆则偏于清热利尿而解毒。
         4  缓急止痛
       芍药甘草药对中甘草能缓急止痛,究其原因“甘草,缓也”,临床常配白芍、乌梅及木瓜,酸甘相合,滋补阴血,且能缓急止痛。如芍药甘草汤治气血不和之脘腹痛及四肢挛急作痛。
        5  调和诸药
       大枣甘草药对中甘草有调和寓于监制之功,如仲景麻黄配用甘草,防其发汗太过;四逆汤用甘草,防其辛热过烈;调胃承气汤用甘草,防其下之过峻。单就甘草与大枣二者之区别而言,甘草助阳,后者调和,所以药引中大枣较为常用,实质上起调和之功。二者配伍,安中和脾,作用加强,治脾胃不和之腹痛、泄泻,或心脾两虚之心悸和紫癜。总之,甘草在调和诸药(包括矫味)时,用量相对较小,泻火解毒时用量相对较大;补益时多炙用,其他情况多生用。甘草反大戟、芫花、甘遂,阳盛、风动及湿阻(如水肿)时,即使配伍清热药物也应慎用。五种功能集中一点就是“甘者 ,缓也”,缓和、缓急、缓中,而解毒与止咳均建立在甘缓的基础之上,需配伍清热及宣肺类药物组成药对或方剂。在阳气不足或阳气调整不力时,在机体反应能力降低时,需要尽快振奋阳气之时 ,应用甘草或配伍甘草。甘草虽以甘补为主,但随着配伍的不同,既可补阳,又可补阴,辛甘化阳者桂枝甘草汤,酸甘化阴者芍药甘草汤。这是仲景补阳补阴的基础,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河南鹤壁矿务局第二医院  458010)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