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从淤论治
作者:黄建华

《时珍国医国药》 2006年 第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从淤论治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  从淤论治
       类风湿性关节炎可归于中医“顽痹”范畴。历代医家对本病论述颇多。明代张景岳提出“痹者闭也,以血气为邪所闭,不得通行而病也”。清代王清任认为“痹由淤热致病”,强调淤血在痹证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叶天士对痹久不愈者有“久病入络”之说。笔者近年来在对该病的治疗中,不论何型何期,均辅以活血化淤治法,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寒湿内阻,络脉不通
       1.1  主证肢体关节疼痛肿胀较剧,痛有定处,遇寒痛增,得热痛减,手足沉重,关节屈伸不利,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腻,脉弦紧。
       1.2  治法散寒除湿,化淤通络。
       1.3  方药制川乌10 g,白芍15 g,桂枝15 g,麻黄10 g,川芎15 g,当归12 g,姜黄15 g,延胡索15 g,乳香10 g,灵仙15 g。
         2  湿热内盛,淤热互结
       2.1  主证肢体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夜难入寐,兼发热口渴,烦闷不安,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2  治法清热通络,祛淤除湿。
       2.3  方药生石膏30 g,知母15 g,生地20 g,玄参15 g, 天花粉12 g,穿山甲10 g,乳香15 g,没药15 g,延胡索15 g,当归15 g,玉竹12 g,海桐皮15 g,秦艽12 g。
       3  气血亏虚,痰淤阻络
       3.1  主证肢体关节疼痛,反复发作,关节肿大,强直畸形。屈伸不利,皮下结节,腰膝酸软,神疲懒言,面色不华,舌质暗、苔白,脉细涩。
       3.2  治法补肝肾益气血,化痰祛淤通络。
       3.3  方药秦艽12 g,熟地15 g,川芎15 g,当归12 g,白芍15 g,桑寄生15 g,杜仲12 g,川牛膝15 g,黄芪20 g,穿山甲10 g,桃仁10 g,红花10 g,延胡索15 g,鸡血藤20 g。
         4  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中医“顽痹”范畴。其原因为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风寒湿热外邪乘虚入侵,致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或痰浊淤血,阻于经隧,侵入关节筋脉。笔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体会到:该病的发展过程与淤密切相关,适时运用活血化淤治法可阻断该病的发展。如寒湿内阻,气血运行不畅,络脉不通,此时淤尚未形成,配合运用活血通络之品可防淤之生成,而痹证日久出现痰淤阻络时更宜以祛淤通络为先,因此本病的治疗,要根据临床表现,灵活运用活血化淤治法。病之早期佐以活血通络,有寒湿者散寒除湿,湿热则清热利湿。病程日久,关节变形者治宜活血祛淤,补益气血肝肾,运用祛淤力强之品,如乳香、没药、穿山甲等药。笔者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难以根治,正是因为淤毒一时难以彻底清除。因此本病的治疗中,活血祛淤贯穿其始终,临床根据其轻重缓急,而划分其主次。
       (湖北省洪湖市中医医院  433200)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