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抗肿瘤靶向制剂的研究进展
作者:屈红玲

《时珍国医国药》 2005年 第1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肿瘤
        摘要: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归纳,综述了抗肿瘤靶向制剂的研究进展。靶向制剂除了传统的多相脂质体制剂外,尚有一些新兴的靶向制剂,如脂质体靶向制剂、纳米粒淋巴示踪剂、单克隆抗体药物偶联制剂等。这些新兴的靶向制剂必将给肿瘤的治疗带来一场新的革命。
        关键词:抗肿瘤靶向制剂;脂质体靶向制剂;纳米粒淋巴示踪制剂;单克隆抗体药物偶联制剂
        传统的肿瘤化疗疗法,是通过各种途径给药,达到一定的血药浓度后产生治疗作用。此疗法通常早期缓解迅速,但却具有高复发率,且治疗指数低,毒性高,常使许多病人产生严重甚至威胁生命的毒副反应;而另部分患者则疗效差,有的出现耐药现象。随着生命科学、生物工程和制药工业的迅猛发展,各种新型靶向药物制剂相继开发并得到迅速发展,给肿瘤的治疗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现就抗肿瘤靶向制剂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脂质体靶向制剂
        脂质体制作为化疗药靶向载制剂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它通过多相脂质体为载体将化疗药包埋其中,在治疗中利用脂质体的靶向作用将药物导向靶标而发挥抗肿瘤作用,以期达到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的目的。如已上市的复方氟脲嘧多相脂质体、紫杉醇脂质体、阿霉素脂质体等。然而普通的脂质体对淋巴系统虽有定向性而缺乏对肿瘤组织专属性靶向作用,以致在临床的实验应用上仍受到一定的局限。为了提高脂质体的靶向性,近来,人们已致力于将一些特异性抗体或一些对特定肿瘤细胞有高选择亲和力的配体、基团等偶联到脂质体表面,从而达到高度定向的作用[1]。如Hosokawa等[2]将载有多柔比星脂质体偶合人源化单抗隆抗体的片段F(ab)2构成复合物MCC465,在治疗胃肠肿瘤的临床实验中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而副作用显著降低。
           2纳米粒淋巴示踪制剂
        纳米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科学技术已渗入医药领域,作为特异性淋巴示踪制剂纳米炭混悬注射液[3],其商品名为卡纳淋。该制剂是使用纳米炭(平均粒径150 nm)、聚烯吡咯烷酮和生理盐水制备而成的混悬注射液,其作用原理为枘米炭注射于肿瘤周围组织间隙,随后,巨噬细胞迅速吞噬纳米炭粒(或渗透扩散,胞饮作用)进入引流毛细血管,最终到达并部分滞瘤引流淋巴结(黑染)。另一部分继续移动到时下一站引流淋巴结,并到达区域内各级引流淋巴结形成黑染。黑染的淋巴结及其肿瘤组织可通过手术清除。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间隙为30~50 nm,而毛细淋巴管壁为单层内皮细胞构成,呈叠瓦状排列,连接松散,存在的间隙达500 nm,故纳米炭只进入毛细淋巴管而不能进入毛细血管。即使少量逃逸到血循环,则数月内经肺及胃肠道被排除,而不会构成对人体正常组织的损害。
        同时,由于纳米炭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和较大的吸附表面(表面积达1 480 m2/g),可与多种化疗药物如丝裂霉素、氟脲嘧啶、氨甲喋呤、博莱霉素、阿柔比星、顺铂、平阳霉素等发生可逆性结合。携带化疗药的纳米炭悬液注射后滞留在淋巴结,成为有效的动态平衡缓释系统。由于吸附化疗药的活性炭易吸附于肿瘤表面,而非肿瘤组织无附着,因此具有靶向载体、靶向定位及靶向化疗的作用,从而达到肿瘤组织局部高浓度,血液低浓度,化疗只针对肿瘤组织及其淋巴组织,而全身毒副作用减少的目的。
        据报道,日本使用纳米炭吸附氨甲喋啶用于5例早期胃癌的术前注射,术中发现3例癌灶变成坏死组织,2例癌灶缩小。另外3例不能手术者注射纳米炭-氨甲喋啶,观察14~21个月,原发灶消失,未发现淋巴转移,出现的不良反应有心前区不适(2例),发热38 ℃(3例),未发现吻合口瘘和骨髓抑制。
           3单克隆抗体药物偶联制剂
利用特异性单抗为载体,与不同的药物相结合,制备肿瘤特异性靶向制剂已成为另一种研究热门。
碘[3]Ⅰ美妥昔单抗注射液[3]系由抗肝癌特异性单抗-美妥昔单抗与具有杀伤细胞能力的同位素碘[3]Ⅰ偶联形成的特异性抗体导向的治疗肝癌的放射性免疫靶向制剂,该制剂对肝癌细胞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可引见碘[3]Ⅰ在肝癌局部发射高能β粒子杀伤癌细胞,两期临床实验结果显示,一周期临床有效率为16%,临床控制率80%;二周期临床有效率为27%,临床控制率为86%;中晚期肝癌患者24个月生存率为42%,32个月的生存率为31%。
        Remsent等[4]采用多柔比星与单抗BR96结合制成BR96-多柔比星制剂。通过兔大脑肿瘤模型实验显示,该制剂可通过血脑屏障,对脑肿瘤 有明显的抑制作用。Guillemard等[5]等用紫杉醇与单克隆抗体制成复合物用于胚胎瘤小鼠模型,结果该复合物能明显抑制肿瘤生长,延长小鼠生命。
        尽管单抗药物偶联制剂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基因工程及抗体与蛋白融合技术的高速发展,不久的将来,一些定向性能好,高效低毒的靶向制剂将会不断产生,必将给肿瘤的治疗带来一场新的革命。
           参考文献:
        [1]颜秋平.肿瘤特异靶向性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5,32(3):151151.
        [2]Hosokawas,Thgawat,Niki H,et al.Efficacy of immunoliposomes on cancer models in a cell-surface-antigen-density-dependent manner[J].Br J Cancer,2003,89(8):1545-1551.
        [3]张松,於席芳,包楚清,等.肿瘤用药大全[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4]Remsen LG,Trail PA ,Hellstro I ,et al.Enhanced delivert im-proves the efficacy of a tumor-specific doxorubicin immunoconjugate in a human brain tumor xenograft mode[J].Neursurgery,2000,46(3):704-709.
        [5]Guillemard V,Saragovi HU.Taxance-antibody conjuhates afford po-tent cytotoxicity,enhanced souubility,and tumor tauget selectivity[J].Cancer Res,2001,61(2):649-669.
        (湖北省黄石市药品检验所435000)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