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慢性肝病与胆囊病变关系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杰荣, 陈飞, 张平, 倪浩, 周长英, 严伟

《时珍国医国药》 2006年 第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慢性肝病;,,胆囊病变;,,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肝病与胆囊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设观察组与对照组(慢性肝病组与非肝病组)作比较,对两组B超胆囊结构改变进行分析。结果慢性肝病胆囊异常率明显高于非肝病患者,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胆囊病变类型主要是胆囊壁粗糙,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慢性肝病与胆囊病变的发生有明显相关性。
       关键词:慢性肝病;  胆囊病变;  临床分析
       胆囊病变是慢性肝病常见的肝外表现,笔者为探讨慢性肝病与胆囊病变的关系,对我院自200210以来收治的90例肝病患者及40例非肝病患者的肝胆B超进行了回顾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观察组病毒性肝炎,按200010西安第10届全国病毒性肝炎会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酒精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符合2003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酒精肝与脂肪肝病学组制订的标准。选择90例住院的慢性肝病患者,其中男62例,女28例,年龄17~65岁,平均年龄37.6岁,包括慢性乙肝41例,慢性丙肝10例,肝硬化16例,酒精肝13例,非酒精性脂肪肝10例。
       1.2  对照组选择非慢性肝病住院的患者40例,经严格筛选,肝功能正常,排除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酒精肝、非酒精性脂肪肝。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在16~60岁,平均年龄35.2岁。
       1.3  方法仪器使用日本AlokassK620超声仪,凸阵探头检查,探头频率3.5MHz,受检者禁食禁饮8~12 h,次日早晨空腹检查,取仰卧位。由我院专职B超医师检查。
       1.4  主要观察指标正常胆囊壁厚度<3 mm,壁光滑清晰,胆囊腔内无回声。异常胆囊表现:①胆囊壁粗糙、增厚、甚至双层样改变。②胆囊体积增大( >80mm×30 mm)或缩小(<40 mm×50 mm)。③胆囊内透声度差呈淤泥样改变或结石等。同一病人可以有两种以上类型的改变
       1.5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χ2检验。
        2  结果
       见表1~2。
       表1  两组患者胆囊病变率比较(略)
       表2  两组患者胆囊病变类型比较(略)
       与对照组比较*P<0.01, 与观察组其它各项比较**P<0.01;与观察组其他各项比较,△P<0.01
         3  讨论
       近年来,肝病尤其是慢性肝病所致的胆囊病变已引起人们的注意,胆囊的病变与肝脏疾病密切相关。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包括病原学、免疫学及肝脏代谢等方面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本组资料显示,慢性肝病胆囊的病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胆囊病变类型以胆囊壁粗糙为主, 胆囊双边影在肝硬化中占55.5%;在慢性肝病中,肝硬化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结石的发生率达50%。其它的病变类型有胆囊不同程度肿大或萎缩,胆汁淤积。慢性肝病合并胆囊病变的机理,目前尚不清楚,其发生的机理可能是:①肝细胞损伤后,由于胆汁分泌异常,胆酸合成障碍,胆汁成分改变;②慢性肝病患者因门脉高压,肝胆淋巴回流障碍,致胆囊黏膜及粘膜下组织水肿所致[1];③胆囊舒缩功能障碍,肝脏代谢异常,易形成结石,病程越长,发病率越高[2];④病毒直接侵犯肝脏及邻近胆囊有关;⑤免疫复合物沉积压在胆道基底膜间隙上,也可造成胆囊的损害。总之,胆囊病变不是单一某种原因,而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本组资料分析,提示慢性肝病是导致胆囊病变的重要原因,也提示在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对慢性肝病时胆囊病变的监测和治疗。
        参考文献:
       [1]  程黎明,陈国忠,钟世镇,等,肝硬化胆囊壁增厚的机制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3,9(8):506.
       [2]  唐智敏.一氧化氮在肝硬化所致门脉高压症研究中的价值[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4,21(21):523.
       (湖北省黄石市一医院  435000)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