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中药研究进展
作者:周艳萌

《时珍国医国药》 2005年 第1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关键词: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中药
        乙型肝炎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疾病,但世界上至今尚没有一种能肯定有效地清除乙肝病毒的特效药物[1]。目前在临床上国内外应用的抗HBV药物有干扰素(Interferon, IFN)及拉米夫定(lamivudine,3TC)[2],然而两者的疗效都不理想。干扰素的远期疗效只有15%~20%,且存在适应证范围窄,使用不便等缺点,而拉米夫定短期治疗无法彻底清除病毒,停药后易复发[3],长期应用(>6个月)时部分病人由于DNA聚合酶YMDD区域的变异而对药物产生耐受[4],且在治疗过程中少数病人出现肾毒性、骨髓抑制、粒细胞减少、椎体外系反应、皮疹等不良反应[5,6]。由于治疗价格昂贵,限制了这些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近些年来,我国中医药在防治乙型肝炎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并在抗乙型肝炎病毒的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现就有关研究及进展作一综述。
1中药抗乙型肝炎病毒的现状
           1.1 单味药
        1.1.1 叶下珠叶下珠为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全草入药,有平肝清热、利水解毒之功效,主治肠炎、痢疾、传染性肝炎、肾性水肿、尿路感染、口疮舌疮、无名肿痛。自从Thyagarajan等发现苦味叶下珠具有抗乙肝病毒活性以来,寻找HBV的中草药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陈压西等[7]用DHBV感染的雏鸭为动物模型,观察广西叶下珠体内抗DHBV的作用,结果显示广西叶下珠用药2周、1个月能使血清DHBV DNA总体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停药后DNA滴度回升不明显,说明广西叶下珠在体内有抗鸭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黄正昌等[8]应用
    2.2.15细胞株及雏鸭乙型肝炎模型,对叶下珠属植物台湾细叶油柑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进行了体内外抗乙肝活性实验。初步实验结果显示:在细胞水平上台湾细叶油柑水提物、醇提物对HBsAg的分泌物呈抑制作用,醇提物对HBeAg分泌无抑制作用;在体内抗鸭乙肝病毒实验中,其水提物有显著体内抑制DHBVDNA作用,而其醇提物的作用较差,提示其有效成分可能为一种水溶性物质。
        1.1.2苦参素苦参素(碱)是从中药苦豆子及苦参的根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其中98%以上为氧化苦参碱。李继强等[9]用苦参素注射液(含氧化苦参碱98%)作用于HepG22.2.15细胞,观察氧化苦参碱体外抗HBV的活性。结果发现,氧化苦参碱可明显降低2.2.15细胞胞浆核心颗粒HBVDNA的水平,提示其能抑制HBVDNA的复制,同时对细胞培养上清中分泌的乙型肝炎病毒抗原亦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在同一浓度下,都表现出对分泌的HBeAg的抑制率高于HBsAg的抑制率。李长青等[10]通过HepG22.2.15细胞观察苦参碱脂质体的体外抗HBV作用,结果初步显示用脂质体包裹苦参碱,可明显降低苦参碱对2.2.15细胞株的毒性作用,而对HBeAg的抑制作用,在高浓度时,明显优于苦参碱(P<0.05,0.01),因而其对HBeAg抑制的治疗指数明显高于苦参碱,证实脂质体作为一种药物载体,在体外细胞培养中,既可降低苦参碱的毒性作用,又可提高其药物疗效。
        1.1.3多糖类魏文青等[11]研究了一种天然硫酸酯多糖海藻硫酸多糖体外对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结果表明其对2215细胞分泌的HBsAg和HBeAg有较强的抑制效果,其抗乙型肝炎病毒的机制是能够抑制HBVDNAP的活性、干扰HBsAg与抗HBs结合,从而以多位点抑制HBV的复制;在DHBV阳性雏鸭体内,海藻硫酸多糖(50,100 mg/ml)可抑制鸭肝炎动物模型血清中DHBVDNA,并且在停药后,高剂量组(100 mg/ml)不出现DHBVDNA的反弹现象;说明海藻硫酸多糖可以在体内外直接抗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有潜力的天然抗乙型肝炎药物。姜宝法等[12]用青岛海洋大学海洋药物研究所研制的“911”(是一种多糖类物质)作用于DHBV感染的雏鸭,评价“911”在DHBV阳性雏鸭体内抗DHBV的作用,实验结果显示,“911”40 mg/kg组治疗后D HBsAg及D HBVDNA水平明显下降,但效果无80 mg/kg组明显,后者在治疗后第10天及停药后第5天D HBsAg下降至最低水平,各组D HBVDNA水平在用药10 d后与用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911”对鸭乙型肝炎病毒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其能够抑制D HBVDNA聚合酶有关。之后,他们又通过2215细胞评价药物“911”对其上清中HBsAg和HBeAg表达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911”对2215细胞的毒性较小,对HBeAg和HBV DNA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反应关系,对HBsAg有较小抑制作用[13]。
        1.1.4儿茶素类儿茶素类(catechins)是茶叶中的主要成分,它包括6种化合物: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是主要和重要的成分。Li Jianxiang等[14]用儿茶素类化合物(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占48.7%)连续25 d口服给药治疗DHBV感染的雏鸭,结果相识各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DHBsAg与DHBVDNA含量,对DHBV感染的鸭血清的ALT与ASL活性也有影响,给药后的肝组织病理变化有明显改善,停药2周后仍能保持以上疗效,说明儿茶素类有抑制乙肝病毒复制作用。
        1.1.5赋肝能和齐墩果酸赋肝能是由蔷薇科委陵菜属植物鹅绒委陵菜中提取分离的活性部位组成,主要成分为三萜类化合物刺梨苷和野椿酸。赵艳玲等[15]利用HepG22.2.15细胞和DHBV阳性雏鸭研究了赋肝能在体内外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实验结果显示:在体外实验中,8 d时,各剂量组赋肝能对HBsAg和HBeAg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大剂量赋肝能对HBsAg和HBeAg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体内实验观察到大剂量和中剂量赋肝能对DHBVDNA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P<0.01),其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齐墩果酸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木瓜中所提取的,对急性黄疸型肝炎和肝损伤均有一定的保护和治疗作用,中医有将木瓜入药成单方和复方治疗肝炎的传统。刘厚佳等[16]报道木瓜中的齐墩果酸对HBsAg和 HBeAg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HBsAg的抑制率明显高于HBeAg的抑制率,斑点杂交的结果显示对于HBVDNA的抑制率达到29.33%,高于对HBeAg的抑制率而低于对HBsAg的抑制率,说明木瓜中的提取物齐墩果酸有一定的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
        1.1.6丁香多总皂丁香为木樨科丁香属多年生长灌木,经过对紫丁香分析发现其提取物主要包括6种有效成分,具有抗菌、消炎、利胆作用,对治疗病毒性肝炎有一定的疗效[17]。高士奇等[18]利用丁香多总皂作用于2215细胞,以观察其对细胞上清中分泌的HBsAg和HBeAg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不同浓度的丁香多总皂在作用4,8,12和16 d,随药物剂量的增加其对HBsAg和HBeAg分泌的抑制率呈现剂量依赖性增加,提示其在体外有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
        1.1.7扯根菜赵建勤等[19]为评价扯根菜及其系统提取物抗乙型肝炎病毒的效果及其可能的活性部位,用不同浓度的扯根菜及其系统提取物作用于HepG22.2.15细胞,检测药物对培养上清中HBsAg、HBeAg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水提取物浓度为264 μg/ml,直接水提取物浓度为57 μg/ml时,对2215细胞分泌HBeAg的抑制率分别为54.79%及54.09%,治疗指数(TI)>2,说明扯根菜水提取物和直接水提取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在体外有一定的抗乙肝病毒作用。
        1.1.8黄芪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能显著提高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转阴有一定的作用。邹宇宏等[20]用体外培养的HepG22.2.15细胞系观察黄芪提取物黄芪总苷(AST)、黄芪多糖(ASP)对HBsAg和HBeAg分泌及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芪提取物AST,ASP不仅对HBsAg,HBeAg的分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而且抑制HepG22.2.15细胞的增殖,提示黄芪两种提取物均有体外抗HBV的作用,AST抑制HBsAg,HBeAg的分泌和HepG22.2.15细胞的增殖的半数有效浓度均小于ASP。
        1.2中药复方
        1.2.1汤剂小柴胡汤是中药方剂中治疗病毒性肝炎利用率最高的方剂之一。刘中景等[21]用小柴胡汤通过体内抗DHBV的实验研究,以印证其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结果显示小柴胡汤全方不同剂量对DHBV的复制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以20倍剂量组的抑制作用为最佳;小柴胡汤不同药味对DHBV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全方组作用较半方组及单味柴胡组为优,其抑制作用弱于西药无环鸟苷,但较为持久,停药后无反跳。金文君等[22]用2.2.15细胞印证芪苓柴虎汤体外抗HBV的作用,发现芪苓柴虎汤提取物对HBsAg,HBeAg的表达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说明芪苓柴虎汤在体外对HBV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为该方临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提供了实验依据。
        1.2.2胶囊剂范慧敏等[23]用DHBV感染的雏鸭,观察肝舒胶囊对DHBVDNA的抑制程度,发现剂量为10 g/kg,2次/d,连续10 d给DHBV感染鸭口服,在第5天时对DHBVDNA有一定抑制作用,在第10天能降低DHBV感染鸭血清DHBVDNA水平(P<0.05),说明肝舒胶囊具有明显的抗病毒作用,能抑制鸭乙肝病毒DNA的复制,降低血清DHBVDNA含量。谭行华等[24,25]分别观察了愈肝胶囊在DHBV感染的雏鸭体内对DHBVDNA的影响和在2.2.15细胞中对上清中HBsAg、HBeAg的抑制作用。体内实验结果显示:6.5 g/kg组在给药后第5天、第10天和停药后第3天,鸭血清DHBVDNA水平均明显下降,与给药前自身及病毒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体外实验结果表明:愈肝胶囊用药12 d后,对HBsAg、HBeAg的50%抑制率分别为0.86和0.13,并与剂量有明显的依赖关系,说明愈肝胶囊在体外有一定抗HBV作用。
        1.2.3其他黄骏等[26]对919糖浆进行了鸭乙型肝炎模型体内抗DHBV作用的实验。结果发现DHBV阳性鸭在用药7,14 d鸭血清DHBVDNA  OD值均明显低于给药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停药3d后没有反跳现象。牛巍等[27]研究了复方药物ZL1在鸭乙型肝炎病毒动物模型中抗病毒的作用。经复方药物ZL1治疗后鸭血清中DHBVDNA减少(P<0.01),抑制病毒率为75%,但不能清除病毒血症,肝脏中病毒复制 也无显著下降。李莉等[28]研究了从丹参、黄精、贯众、党参、虎杖等中药中提取有效成分研制而成的抑毒调平液在2.2.15细胞培养中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实验研究发现:当药物浓度在3~5 mg/ml(无细胞毒浓度)作用5 d,对2.2.15细胞HBsAg和HBeAg的抑制率分别是19.64%~57.93%和21.31%~60.22%,且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斑点杂交实验发现药物处理的2.2.15细胞培养上清HBV DNA量明显降低,呈剂量依赖性,表明抑毒调平液在体外具有较好的抗HBV活性。
           2展望
        现阶段研究表明,乙型肝炎的发病主要与免疫力低下、病毒持续感染和进行性肝细胞损伤有关,而中药提取物可三方面并重,从而提高了疗效。我国中草药资源丰富,在防治乙型肝炎病毒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加上中草药不良反应较小,价格便宜,因而从传统药物和天然资源中寻找有效的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仍是医药科研工作者的迫切任务。大量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表明,中药制剂治疗乙肝有一定疗效,但中药剂型多以传统的汤剂、胶囊、冲剂等为主,且处方复杂,药物有效成分含量低,不利于药效的发挥,这就需要在继承传统中药剂型的基础上,发展现代新剂型。因而,要使中药提取物药效能更好的发挥,将其与脂质体、微粒、纳米粒等药物新剂型结合的开发研究还有待于制剂工作者的进一步努力研究解决。
        本文承蒙吴中明老师审校,谨致谢意!
           参考文献:
        [1]陈思慧,卢焯明.中医药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4,18(1):1112.
        [2]Gao H,Tao P.Anti-hepatitis B Virus effects of lamivudine and other five drugs in vitro[J]. Zhonghua Yi Xue Za Zhi,2001 Aug 25,81(16):10047.
        [3]武永刚,倪武.泛昔洛韦等三种药物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体外实验研究[J].武警医学,2004,15(3):191195.
        [4]孙剑.慢性乙型肝炎核苷类似物治疗过程中耐药性的产生及防治[J].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8,25(10):422425.
        [5]许彪,王慧芬. 拉米夫定致血液系统损害2例[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3,3:188189.
        [6]申德林,王全楚. 口服拉米夫定引起椎体外系反应3例[J]. 实用医药杂志. 2002,19(12):946946.
        [7]陈压西,郭树华,齐珍元,等.广西叶下珠抗鸭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0,25(1):3940.
        [8]黄正昌,邓学龙,朱宇同,等.台湾叶下珠体内抗乙肝病毒作用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17(3):260263.
        [9]李继强,陈萦,曾民德,等.氧化苦参碱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体外实验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2001,21(9):550552.
        [10]李常青,刘妮. 苦参碱脂质体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体外实验研究[J]. 热带医学杂志. 2003;3(1):1921.
        [11]魏文青,丛建波,王明霞,等.海藻硫酸多糖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2,10(2):112112.
        [12]姜宝法,徐晓菲,李笠,等.“911”抗鸭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2002,40(4):317321.
        [13]姜宝法,徐晓菲,李笠,等. “911”抗HBV作用的实验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2003,30(4):517518.
        [14] Li J, Zhou L, Zhang Y. Studies on the effects of tea catechins against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J]. Zhonghua Yu Fang Yi Xue Za Zhi. 2001,35(6): 4047.
        [15]赵艳玲,蔡光明. 赋肝能抗病毒作用实验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2001, 36(5): 305308.
        [16]刘厚佳,胡晋红,孙莲娜,等.木瓜中齐墩果酸抗乙型肝炎病毒研究[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2,18(5):272274.
        [17]Ranasinghe L, Jayawardena B,Abeywickrawa K.fungicidal activity of essential oils of Cinnamomum zeylanicum(L.) and Syzygium aromaticum(L.)Merret L.M.Perry against crown rot and anthracnose pathogens isolated from banana[J].Lett Appl Microbiol,2002,35(3)208211.
        [18]高士奇,迟宝荣,王峰,等.丁香多总皂对HBV转染细胞表达功能的影响.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24(13):12341235.
        [19]赵建勤,杨明,赵连三,等.扯根菜及其系统提取物抗乙型肝炎病毒体外实验研究[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2,12(1):2627.
        [20]邹宇宏,杨雁,吴强,等.黄芪提取物的体外抗乙肝病毒作用[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3,38(4):267269.
        [21]Liu Z, Xiong M, Zhang H. Experimental study on inhibitory effect of xiaochaihu decoction on duck hepatitis B virus[J]. Zhongguo Zhong Xi Yi Jie He Za  Zhi. 2000,20(11):853855.
        [22]金文君,叶晓光,唐正运,等. 芪苓柴虎汤提取物抗乙型肝炎病毒的细胞实验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0(2):161162.
        [23]范慧敏,肖会泉,高小玲.肝舒胶囊抗鸭乙型肝炎病毒体内实验[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3):207208.
        [24]谭行华,谭俊.愈肝胶囊抗鸭乙型肝炎病毒作用实验研究[J].传染病信息.2003,16(2):9393.
        [25]谭行华,王建,吴茂盛,等. 愈肝胶囊对2.2.15细胞分泌HBsAg、HBeAg的抑制作用[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4,14(3):158160.
        [26]黄骏,高鹏飞.919糖浆抗鸭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2,12(1):2830.
        [27]牛巍,张继明,王文逸,等.复方药物ZL-1在鸭乙型肝炎病毒实验感染模型中抗病毒作用的研究[J].上海医学.2003,26(4):234238.
        [28]李莉,唐坤华,余光开,等.抑毒调平液抗乙型肝炎病毒体外实验研究[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3,26(1):1214.
        (贵州省遵义医学院,贵州 遵义563003)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