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辨证治疗肺癌2例报道
作者:胡芳

《时珍国医国药》 2006年 第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肺癌;,,,辨证论治;,,,医案
       关键词:肺癌;   辨证论治;   医案
       肺癌属祖国医学“肺积”“息积”“肺痈”“咳嗽”“胸痛”“咯血”等范畴。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其病死率已上升至恶性肿瘤的首位,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之一。现将两例肺癌证治报道如下。病例1:女,54岁,因干咳痰结,持续低烧3个月,身体明显消瘦,于1999-06到武汉某医院就诊,X线胸片示左第2肋间有3.4 mm×4.4 mm大小肿块影;CT提示,左肺占位性病变,纵隔淋巴肿大。同年10月10日、11日、12日3次痰检找到癌细胞,最后确诊为“左肺周围型肺癌”。患者于10月底救治于余,刻下症见:干咳痰结,面色灰白,两颧黯暗,气急,胸痛憋闷,纳呆便干,消瘦神倦,低热,镜面红舌,有紫斑,脉细弱。治宜养阴清肺,健脾和胃,化痰祛淤。方药:橘红15 g,黄芩10 g,当归12 g,水蛭10 g,白石英15 g,鱼腥草15 g,法半夏9 g,半枝莲30 g,渐贝母10 g,胆南星10 g,仙鹤草15 g,炒谷芽10 g,大枣10 g,焦三仙各15 g。煎服法:1剂/d,水煎取汁400 ml,分2次服用。服药1个月后,诸恙缓解,低热退,食纳增,稍有咳嗽。继服2个月后,方药改为:鱼腥草15 g,半枝莲30 g,仙鹤草15 g,山慈茹6 g,白花蛇舌草30 g,北沙参10 g,渐贝母15 g,石斛15 g,当归10 g,二花15 g,二冬各15 g,冬花15 g,服法同上。更方后服药45 d,诸症消失,复查X线胸片,肺内癌肿已无,痰检未找到癌细胞。后CT复查3次,左肺未见肿块阴影。随访,现仍健在,能干轻微工作。按:本例患者未选择手术,放、化疗等疗法而坚持服用中药,增强体质,促使机体产生抗癌物质,从而控制癌细胞的发展。一方清热解毒,化痰止咳,健脾和胃,活血养血,消肿散结,使病情得到缓解,病灶得以控制。二方在已取得疗效的基础上,侧重养阴益胃生津,消痈散结抗癌,使气血生化有源,脏腑功能得调,癌肿得以消失。病例2:男,60岁,于2000-10开始阵发性咳嗽,白痰少许,但不发热。同年10月18日拍胸片发现右下肺阴影,前医按结核治疗,给予SM、INH、EMB、RFP治疗近两个月,再次拍片示右肺门团块阴影,右下肺不张。转武汉某医院做纤维气管镜(BTB2型)检查,右肺中叶开口有菜花样肿物,病理切片诊断为“支气管类癌”。因病人极度虚弱,不宜手术及放、化疗而来求治。症见:咳嗽痰少,气短乏力,消瘦纳差,体态虚弱,口干,失寐,舌红少津,脉沉细。治宜益气养阴,扶正祛邪,化痰软坚。基本方:山慈菇6 g,太子参15 g,虫草4 g,白石英10 g,石见穿10 g,白花蛇舌草30 g,苦参10 g,二冬各15 g,紫菀15 g,百部15 g,川贝10 g,白术15 g,茯苓15 g,芍药15 g,熟地15 g。1剂/d,水煎服,随症加减,连服6个月,纳渐增,症渐消。再次拍片,右肺中下野内可见类圆形密度增影,边缘不规则,有条索状与胸膜相连,肺门不大,纵隔不宽,两隔角正常。患者至今存活已5年。按:该患者病久气血阴耗,阴损及阳,致肺肾两虚,邪毒留恋,瘀阻不通。冬虫夏草性甘温既补肾阳,又益肺阴;山慈菇、石见穿、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消痈;白石英、太子参、苦参、紫菀、百部、川贝、二冬止咳化痰润肺;白术、茯苓补气健脾;芍药、熟地养血填精。现代药理研究,山慈菇、虫草、石见穿、白花蛇舌草、苦参、紫菀、茯苓、麦冬均有抗癌或增强抗癌作用。诸药为伍,养阴生津,化痰止咳,益气健脾,补肾填精,解毒消痈,提高了机体免疫功能,起到了抑制癌肿的作用。体会:祖国医学认为癌症的发生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阴阳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发生障碍,于是邪气得以乘虚而入,邪毒一旦侵入肺部,痰气淤毒胶结日久,形成肿块而致肺癌。其治疗原则为辨证施治,扶正祛邪。上述两例肺癌患者的治疗从整体出发,宏观辨证,调理脏腑,平衡阴阳,标本兼治,激活抗肿瘤的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细胞发展并使之向正常细胞转化,因而皆获良效。
       (荆门职业技术学校医学院,湖北 荆门  448000)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