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侧切术治疗慢性肛裂
作者:姚毅

《时珍国医国药》 2006年 第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侧切术;,,慢性肛裂
       关键词:侧切术;  慢性肛裂
       肛裂是肛肠疾病中最为常见而痛苦较大的一种慢性疾病,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其病因中医认为多由燥火、湿热蕴结、阴虚血热、津液亏虚,导致肠道燥结而致。燥火结于胃肠,粪便坚硬干燥难于排出,努力排出造成肛门损伤裂口,又因其便秘反复加深,久不愈合而形成肛裂。
        1  症状
       肛裂的症状表现为:反复便秘、排便疼痛、便血、肛门湿痒等症状。在其诸多的症状中,又以肛门疼痛为主,其疼痛特点为:排便时疼痛,为撕裂样疼痛,排便结束后又有短暂减轻,随后由于内扩放肌受疼痛刺激后出现痉挛而重复疼痛,此时的疼痛较排便时更甚,持续时间较长,严重的可持续到下次排便,形成肛裂疼痛周期,即:排便-疼痛-短暂缓解-疼痛-下次排便。排便时的疼痛为创伤所致,便后的持续疼痛为内扩约肌痉挛所致,其疼痛一直要致内扩约肌疲劳才能得到缓解。
         2  组织学病理改变
       2.1  肛管皮肤溃疡;
       2.2  栉膜带炎性水肿;
       2.3  裂口邻近组织并发乳头炎、肛窦炎、哨兵痔、潜形性瘘管;
       2.4  肛管外肌群增生(血液淋巴受阻所致),内括肌增生(肛门收缩力增强,肛门变紧)。
         3  治疗
       肛裂的治疗方法有内治法和外治法。内治法以保守治疗为主,多以应用清热除湿、凉血养血、润肠通便、活血之剂为主,外治法则以手术治疗为主。因其内扩约肌痉挛是肛裂疼痛不易愈合的主要原因,本院多年来采用“侧位内扩约肌切断术”(简称侧切术)治疗慢性肛裂117例,治愈117例,治愈率100%,2例复发。结果显示,该法较好地解决了术后易复发病程长,痛苦大的问题,疗效颇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3.1  临床资料本组男性45例,女性72例,年龄在22~54岁之间,病程在6个月~10余年间不等,均伴有结缔组织,增生性外痔。合并内痔的85例;合并肛乳头增生肥大的32例;合并皮下瘘管(潜形性瘘道)的19例,裂口位于后面的96例,位于前端的21例,伴各处裂口的16例。
       3.2  治疗方法患者取侧卧位,肛门皮肤常规消毒后铺巾,局麻后,在截面位3点或9点处距肛缘1~1.5 cm处,呈放射状切开皮肤,用中直止血钳沿肛管方向与肛管平行钳住扩约肌,其深度在齿线上0.5 cm右,厚度为0.5 cm左右。用7号或11号手术刀沿止血钳切断扩约肌,另一手食指顺止血钳方向摸清顶端位置。这时伸入肛内的食指有松驰感,并通过肛管皮肤可扪及一沟状凹陷,标志着内扩约肌已被切断。从原位退出止血钳,切开的皮肤予以缝合,并压迫数分钟使出血停止。用手指扩肛,使其前后左右方向可纳入三指左右方宜。有合并内痔的,可作清痔灵注射或内痔切除,合并结缔组织外痔或皮下瘘管、肛乳头肥大的,也应一并切除;肛裂面可切除增生的边缘硬结,尽量保留皮肤,将切口作一放射状新鲜创面以利引流,以无菌油纱置于创面,无菌敷料覆盖。术后5~6 d将缝合切口线拆去。
       3.3  结果117例患者手术治疗后,便后疼痛、出血症状消失,大便通畅,手术切口愈合,治愈率100%,随访50例,2例复发,其中1例在2个月内复发,1例在6个月内复发,复发者经再行侧切术后痊愈。
         4  讨论
       慢性肛裂根据其发病原因,肛管解剖关系及临床表现,认为肛管损伤后肛门内括约肌直接受到外界刺激,产生痉挛收缩是肛裂疼痛、不愈的根本原因。治疗时应以解除内扩约肌痉挛、消除疼痛、促进溃疡面愈合为目的。肛门侧位内扩约肌切断术是治疗慢性肛裂的理想方法。其操作简便,既避免了肛裂扩创术后的开放性肛管损伤给病人带来的剧烈疼痛,又解除了内扩约肌痉挛,因此疗效好,病程短,患者痛苦小,不易复发。
       (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中医院  635000)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