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化淤消痔丸治疗痔疮的临床观察
作者:倪广林, 李占林, 李祯, 岳斌

《时珍国医国药》 2006年 第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化瘀消痔丸;,,痔疮
       关键词:化瘀消痔丸;  痔疮
       我们于200303~200503期间,利用化瘀消痔丸对60例痔疮患者进行观察治疗。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西医诊断标准根据1975年全国首届肛肠学术会议的诊断分类标准及卫生部1993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以下诊断标准。
       1.1.1  内痔[1]Ⅰ期内痔:痔核很小呈紫色,质软,常因大便摩擦出血,痔核无脱出。Ⅱ期内痔:痔核较大,呈紫黯色,黏膜增厚粗糙,便时痔核脱出肛外,便后自行复位,出血量较少。Ⅲ期内痔:痔核呈灰黯色,质较硬,黏膜增厚粗糙,便血少,不仅排便时痔核脱出,甚至下蹲、咳嗽或行走时也脱出。
       1.1.2  混合痔位于齿线上下方均有痔核,具内、外痔两方面症状。按以上诊断标准结合以下症状及检查进行诊断:  ①便后肛门出血、或滴血或射血。 ②便时或用力时,痔核脱出肛外,但能自行复位或手推复位。③便后肛门不适,伴坠痛。(2)视诊:肛门皮坠充血,增加腹压时痔核变大,部分患者痔核脱出肛外。(3)肛镜检查:齿线处有隆起的痔核,痔粘膜有炎症,分泌粘液或伴糜烂。     (4)直肠指检:排除直肠癌或直肠息肉等其他病变。上述3项符合(1)或(2)(3)条中的一项,即可诊断。      
       1.2  中医辨证
       1.2.1  风伤肠络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或有肛门瘙痒。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1.2.2  湿热下注便血色鲜,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缩,肛门灼热或肿痛。舌红,苔薄黄或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1.3  纳入病例标准凡符合西医诊断,且符合中医辨证属风伤肠络和湿热下注者,均可纳入观察病例。
       1.4  排除标准年龄在20岁以下或65岁以上者;患有严重心、肝、肾疾病者;不愿接受观察的病例;患有多种疾病,兼夹症、合并症,不易判断结果者;妊娠妇女和准备妊娠的妇女。
       1.5  临床资料将纳入病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实验组:男性26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39.43岁。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37例。平均年龄38.37岁。病情及两组诊断情况见表1。两组性别年龄情况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诊断情况(略)
         2  治疗方法
       治疗期间停用一切与本病证相关的治疗药物(内服或外用)。观察组给化淤消痔丸[2,3](由银花10 g,生地榆10 g,黄柏10 g,白芷10 g,防风10 g,赤芍10 g,槐花10 g,升麻6 g,薏苡仁20 g,大黄6 g,生地15 g,紫草15 g,乳香6 g,没药6 g,三七6 g,甘草6 g。(由医院制剂室制作生产制蜜丸,每丸重9 g)1~2丸/次,3次/d。 对照组给地榆槐角丸,1~2丸/次,3次/d。观测指标:①相关症状、体征; ②肛镜检查。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判定标准
       3.1.1  疾病疗效根据1975年全国肛肠学术会议制定标准拟定。 便后无出血,无脱垂,肛镜检查痔黏膜恢复正常,痔核萎缩,为痊愈;便后无出血,无脱出,痔核红肿明显消退,疼痛消失。肛镜检查,内痔黏膜轻度充血,痔核变小,为显效;便后仍有少量出血,疼痛减轻,伴轻度脱垂,肛镜检查痔黏膜轻度充血,为好转;用药后临床症状肛镜检查与治疗前无明显好转或加重,为无效。
       3.1.2  临床症状、体征综合疗效标准为使临床疗效判断更准确,在尊重上述标准的同时,将各主要症状根据轻重程度进行量化,评定分值,最后依据治疗前后的分值进行统计,判断疗效。具体评分标准如下。 便血:0分-无便血;1分-带血;2分-滴血;3分-射血。脱出:0分-无脱出;1分-便时脱出,便后自纳;2分-便时脱出,便后需手送还;3分-不排便时有脱出。肛门坠痛:0分-无;1分-偶有;3分-有,但不影响生活工作;3分-影响生活工作。肛门潮湿:0分-无;1分-有。肛门瘙痒:0分-无;1分-有。便秘:0分-无;1分-有便秘,但不需泻药;2分-需用泻药。黏膜表现:0分-正常;1分-充血;2分-水肿或紫黯;3分-糜烂;4分-出血点。痔核最大直径:0分-隆起不明显;1分-<1 cm;2分-<2 cm;3分-≥2 cm。痊愈:积分0分;显效:积分降低60%以上;有效:积分降低30%~60%;无效:治疗前后积分降低<30%或增加。
       3.2  结果
       3.2.1  两组治疗结果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统计(略)
       两组总体疗效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痊愈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3.2.2  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变化情况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症状体征积分变化情况(略)
       观察组、对照组积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降低,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4  讨论
       化淤消痔丸具有凉血清热、利湿消肿、化淤止痛作用。其中银花、白芷、防风清热消肿;生地榆、槐花、紫草、生地、三七凉血止血[4];黄柏、薏苡仁、大黄清热利湿;赤芍、乳香、没药活血化淤;升麻升阳举陷、防治脱垂;甘草调和诸药;通过观察是目前治疗痔病的有效药物[5]。通过对化淤消痔丸和地榆槐角丸治疗各期内痔和混合痔的疗效观察,发现两者均具有很高的疗效。两组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但化淤消痔丸的治愈率高于地榆槐角丸,二者有显著性差异。对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化淤消痔丸优于地榆槐角丸,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可能与观察例数少有关。安全性观察发现,二者均无严重毒副作用,但化淤消痔丸应用2 ~3 d内个别患者有轻度下坠和便次增多现象[6],可能为大黄等的通便导泻作用所致。作为临床治疗痔疮的有效药物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观察。
         参考文献:
       [1]  安阿.肛肠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97.
       [2]  葛新生,张  玲.益气凉血法治疗痔便血50例[J].中国肛肠病杂志,2003,23(3):39.
       [3]  李洪永,金振美,张  云,等.槐花汤加味治疗内痔出血300例临床观察[J].中国肛肠病杂志,2003,23(11):4.
       [4]  龙祥娇.槐花汤加味治疗各期内痔70例临床观察[J].福建医学杂志,2002,24(4):56.
       [5]  钱海华,杨伯林,陈玉根,等.龙脑消痔露治疗痔疮肿痛的临床和实验研究[J].中国肛肠病杂志,2004,24(3):5.
       [6]  郭永红.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急性嵌顿痔36例[J].新中医,2002,34(12):52.
       (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