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面瘫诊治的探析
作者:崔立民

《时珍国医国药》 2006年 第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面瘫;,,病损程度;,,治疗;,,针灸
       关键词:面瘫;  病损程度;  治疗;  针灸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神经炎或贝耳麻痹,为常见病。春秋两季多发,男性略多于女性;从发病人群的年龄构成来看,年轻病例的预后较好,老年病例相对较差。周围性面瘫是指面神经核及面神经病损所致的一系列症状,根据病损的神经阶段和病损程度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病变特点。关于“面瘫神经损伤阶段”的判定,目前尚无有效的实验检测手段。一般是根据面瘫的附加症状来判定面神经受损部位。如有味觉缺失,则有鼓索支损害;有听觉过敏,为镫骨肌支损害等。西医认为面瘫的早期病变为神经水肿和脱髓鞘病变,严重者有轴突的变性。面瘫的恢复,笔者认为:不能简单根据表明症状的严重程度来判定,应该与神经的病损程度有关。假若面神经的损伤只是水肿和脱髓鞘病变,则相对来说,病程较短、恢复较彻底;如果病损侵犯到轴突部分,则病程将会延长,也较难恢复,即使附加症状不多或没有,表面看瘫痪不明显,口角基本对称,也不易恢复,虽然治疗也算及时,然而通过针刺、药物等手段治疗后效果不十分显著,有时经治疗长达半年多,才基本恢复正常,有些甚至没有明显的恢复,给病人带来很大的痛苦。针灸对于面瘫的治疗作用已经广为医学界认可,然而对于针刺时机尚未达成一致意见。针灸何时介入,何时是针刺的最佳时机,一直是中西医争论的焦点问题。西医普遍认为应在水肿期过后,一般约7~10d,待恢复期再行针刺。认为这样可以避免对神经的刺激,否则会加重水肿不利于病情恢复。而中医观点是早期治疗,介入越早恢复越快、越彻底。笔者认为:针灸治疗的早期疗效优于恢复期,但在穴位选择和手法操作上有所区别。早期我们可选择面部与肢体的穴位,面部有阳白、攒竹、迎香、地仓、颊车等;四肢有合谷、太冲等,手法宜轻巧。考虑到初期神经根的水肿,我们暂不用耳后乳突部穴位,如翳风、风池等,可待恢复期再行配伍。早期针刺面部腧穴,可改善面神经分支部分的血液循环,为受损的分支神经最大限度提供营养物质,如果待恢复期再行针刺治疗,当神经水肿严重或水肿时间较长时,分支神经可能因缺血缺氧而坏死,神经干的水肿虽然消除了,但面部功能由于分支神经的坏死,而留下永久后遗症,因而早期针刺疗效好于恢复期。此外,笔者认为:本病多为内有肝胆火旺、外为风寒侵袭,若早期配合太冲、足临泣等穴位疏泻肝胆之火,则疗效更佳。
       (河北省保定市第一医院  071000)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