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浅谈成无己的《伤寒明理论》
作者:韩一龙 李京玉

《时珍国医国药》 2005年 第1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伤寒明理论
        关键词:成无己;《伤寒明理论》;发热证;战栗证;四逆证
        成无己所著《伤寒明理论》凡五十篇,从“发热”起至“劳复”止,对《伤寒论》中五十个主要症状的状态,不同的表现形式、发生机理、病位病性、以及辨别要点等,作了精辟地分析,可以说是《伤寒论》最早的一部“症状鉴别诊断学”。严器之评论其成就说:“……义皆前人未经道者,指在定体,分形,析证。若同而异者明之,似是而非者辨之。释战栗有内外之诊,论烦躁有阴阳之别。谵语郑声,今虚实之灼见,四逆与厥,使深浅之类明。始于发热,终于劳复,凡五十篇,目之曰明理论,所谓真得长沙公之皆趣也。”今举数例说明其辨证明理,鉴别异同的思想方法。
           1发热证
        “伤寒发热,何以明之?发热者,谓怫怫然发于皮肤之间,炕炕然散而成热者是也。”这是描述发热的状态,也就是所谓“定体”;“与潮热寒热若同而异,与烦躁相类而非。烦躁者在内者也,潮热之热,有时而热,不失其时。寒热之热,寒已而热,相继而发。至于发热,则无时而发也。”这是辨别不同形证的状态,即所谓“析证”;“有谓翁翁发热者,有谓蒸蒸发热者,此则轻重不同,表里之区别耳。所谓翁翁发热者,谓若合羽所复,明其热在外也。故与桂枝汤发汗以散之。所谓蒸蒸发热者,谓若熏蒸之蒸,明其热者内也,故与调胃承气汤攻下以涤之。”这是人发热之状态以辨内外之病位;“其发热属于表者,即风寒客于皮肤,阳气怫郁所致也。其发热属里者,即阳气下陷入阴中所致也,”这是解释不同发热的发生机理,即所谓“明理”。接着还对半表半里发热,表里俱发热,三阴病反发热的状态,病性与机理,作了详尽地解释,最后还指出了发热的预后观察,云:“脉阳的俱虚,热不止者死,下利发热亦死。”《内经》云:“汗出则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此名阴阳交,交者死也。”层层剖析,淋漓尽致,使人读后,心中有数,无复滋疑。
           2战栗证
        “伤寒战栗,何以明之?战栗者,形相类而实非一也,合而言之,战栗非二也,析而言之,有内外之别也。”指出战与栗虽常合而言之,但其发生有内外病位之不同,相似而相异,当注意辨别;“战者身为之战摇者是也。栗者心战是也……战之与振,振轻而战重也。战之与栗,战外而栗内也。”寥寥数语,将战、振、栗分析得清清楚楚,指出战与振只是程度不同,而战与栗则有病位层次的区别;“战栗者,皆阴阳之争也。伤寒欲解,将汗之时,正气内实,邪不能与之争,则便汗出而不发战也,邪气欲出,其人本虚,邪与正争,微者为振,甚者则战,战退正胜而解矣……邪气内与正气争则栗,栗为甚者也,经曰:阴中于邪,必内栗也,表气微虚,里气不守,故使邪中于阴也,……正气怯弱,故成栗也。”把战栗的发生机理解释得一清二楚,指出战的正气虚而不甚,其发在外,可望战汗而解,而振则正气虚甚,病发于内,难望战汗退邪。可见成氏拥有丰富的临床实践和周密观察资料,否则难以体验到如此境界。
           3四逆证
        “伤寒四逆,何以明之?四逆者,四肢逆而不温者是也。”这给四逆下了明确的定义;“积凉成寒,积温成热,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伤寒始者邪在皮肤,当太阳阳明受邪之时,则一身手足尽热,当少阴太阴受邪之时,则手足自温,是表邪渐缓而欲传里也。经曰:伤寒四五日,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是太阳之邪传之少阳也。伤寒脉浮,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是少阳之邪传于太阴也。是知邪气在半表半里,则手足不热而自温也。至于邪传少阴,为里证已深,虽未致厥,而手足又加之不温,是四逆也。若至厥阴,则手足厥冷矣……若手足自热而至温,从四逆而至厥者,传经之邪也,四逆散主之。若始得之手足便厥而不温者,是阴经受邪,阳气不足,可用四逆汤温之。大须识此,勿令误也。四逆与厥相近而非也,经曰:诸四逆厥者,不可下,是四逆与厥有异也。”透彻地分析了由热而温,而四逆,而厥的传变过程与发生机理。其对四逆与手足厥冷的病机与辨别,是历代注家很少深究者,往往混为一谈,致使少阴与厥阴无法在手足冷凉上辨别。他指出四逆在少阴而轻、厥冷在厥阴而重,堪称真情大白,独具卓识。
        总之,成无己医学造诣极深,实践经验非常丰富,其于伤寒发明甚多,是第一个全面注释《伤寒论》的医家。他治伤寒的学术思想特点是:以经注论,以论证经。他的突出成就,一是经论结合,把内、难学理与伤寒证治,联系起来,融会贯通,即使《伤寒论》的条文方证,第一次获得理论上的解释,又展现出内、难的阐述,具有实在的内容;二是辨证明理,对《伤寒论》主要形证的状态、疑似和机理,进行了精辟地辨别与分析。他的主要贡献是,使后世能明伤寒之理,知伤寒之用,从而推动了伤寒学说的流传与发展。
        (延边大学医学院,吉林 延吉133000)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