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肉豆蔻挥发油的研究进展
作者:袁子民,贾天柱, 王静

《时珍国医国药》 2004年 第1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肉豆蔻
       关键词:肉豆蔻;挥发油;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肉豆蔻为肉豆蔻植物肉豆蔻Myristica fragrans houtt.的干燥种仁。性温,味辛,归脾、胃、大肠经。温中行气,涩肠止泻。用于脾胃虚寒,久泻不止,脘腹胀痛,食少呕吐[1]。主产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等国,此外西印度群岛亦产,另外,我国过去仅在台湾、云南等地栽培肉豆蔻,近年在海南大面积引种成功,但药材多以进口为主[2]。
       肉豆蔻的主要成分为挥发油和脂肪油等,其中挥发油含量在8%~15%,脂肪油含量在25%~46%[3],药典规定挥发油含量不得低于6.0%(ml/g),近年来,对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及其挥发油的药理作用研究报道较多,但对挥发油方面的综述未见报道,本文拟对挥发油方面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1 肉豆蔻生品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目前肉豆蔻生品的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报道较多,多数采用气质联用技术。郭希圣等[4]经自动制备气相色谱和离心旋转薄层分离出7个化合物,经过光谱和理化常数鉴定为β蒎烯、γ松油烯、松油烯4醇、肉豆蔻醚、黄樟醚、甲基丁香酚和榄香脂素。李铁林等[5]通过对内豆蔻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检测,定性鉴别出32种化合物 。赖文玲等[6]以GC―MS―DS联用技术对肉豆蔻生药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中鉴定出了29个化合物。刘博等[7]应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分离出的肉豆蔻精油进行了GCMS成分分析得出肉豆蔻精油中所含的主要化学成分α蒎烯,β蒎烯,茨烯,肉豆蔻醚及双戊烯,香叶醇,肉豆蔻酯等多种成分。王莹等[8]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9种商品肉豆蔻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从9种商品肉豆蔻挥发油中分别检出95~118个化合物,鉴定了79个化合物的结构,许多成分是首次从肉豆蔻挥发油中鉴定出。
       2 肉豆蔻炮制品挥发油及成分变化研究
       肉豆蔻的有效成分现代研究多认为是其挥发油,并且肉豆蔻的用药多数是以炮制品为多,因此对其炮制后挥发油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其化学成分的变化,对肉豆蔻炮制的目的、原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但其研究报道说法不一。
       北京中医学院中药研究班报道[9]肉豆蔻煨制后挥发油同生品比较降低较多,大约能降低20%左右,且其颜色、折光率、旋光度均有变化,故认为肉豆蔻炮制后用于实肠止泻是有道理的。章西民等[10]对肉豆蔻炮制品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炮制品挥发油的含量均降低,且挥发油的颜色加深、比重增大、旋光度减小、折光率有所改变,同时有毒成分肉豆蔻醚含量也降低。王正益等[11]研究也发现肉豆蔻炮制后挥发油含量降低、颜色加深、比重增大、旋光度减小、折光率亦有所变化,并且发现肉豆蔻炮制品中挥发油的含量与炮制温度、时间和辅料的种类有密切关系,提出温度以100~180℃为宜,不能超过200℃,时间以50 min为宜。王阁乾等[12]提出肉豆蔻不同方法的煨制品与生品比较,挥发油含量均明显降低,但各煨制品之间无显著差异,各煨制品与生品比较挥发油的折光率、比重均有所增高,比旋度降低,各煨制品之间无显著差异,薄层层析分析表明生品与各煨制品挥发油的组分基本无变化。李铁林等[5]对肉豆蔻滑石粉烫、面裹煨、和麦麸炒不同受热条件的炮制品挥发油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炮制温度和时间对挥发油的含量有显著影响,在受热温度相同情况下,炮制时间是影响挥发油含量的重要因素 。李铁林等[13]对肉豆蔻滑石粉烫、面裹煨、和麦麸炒炮制品的挥发油进行了气相色谱分析,证明炮制前后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相同,但各组分含量关系已发生变化,对炮制前后挥发油中毒性成分肉豆蔻醚含量变化研究表明,适宜的炮制条件可使肉豆蔻醚含量明显降低。贾天柱等[14]对肉豆蔻不同炮制品挥发油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肉豆蔻炮制后挥发油含量降低,比重、折光率增加,旋光度降低;并通过GC/MS联用技术比较了不同炮制品挥发油化学组分,结果炮制品与生品比较,挥发油化学组成变化不大,而毒性成分肉豆蔻醚、黄樟醚则有所降低 。贾天柱等[15]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炮制品挥发油中丁香酚、甲基丁香酚、甲基异丁香酚的含量,与其生品比较后结果表明丁香酚含量炮制前后变化不大,而止泻成分甲基丁香酚、甲基异丁香酚则明显增加,特别是单蒸品增加的更为明显。贾天柱等[16]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肉豆蔻生品及其炮制品挥发油中肉豆蔻醚、黄樟醚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肉豆蔻炮制后挥发油含量降低,肉豆蔻醚、黄樟醚含量也明显降低,从而降低毒性。陈丽坤等[17]也对肉豆蔻不同炮制品的挥发油含量进行了研究,同样证明了挥发油含量同生品相比降低。
       但天津市药品检验所中药组研究报道[18],除肉豆蔻滑石粉烫炮制品的挥发油含量略有降低外,其它炮制品挥发油的含量与生品基本相同,且生品与炮制品挥发油成分未发生变化,故认为肉豆蔻不必炮制,可改为生用。周燕华等[19]采用正交实验法,探讨了不同炮制条件对挥发油含量的影响,并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挥发油中肉豆蔻醚的含量,结果表明各炮制条件对挥发油及其肉豆蔻醚的含量均无显著影响,其中炮制温度对挥发油含量的影响随研粉时空气湿度的降低而增大;挥发油中的含醚量并未随挥发油的含量下降而降低,而是多有增加。并提出炮制不一定能有效地降低毒性的观点。
       3 肉豆蔻挥发油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研究
       郭希圣等[20]用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肉豆蔻挥发油中肉豆蔻醚和黄樟醚的含量,方法简便,灵敏,快速,重现性好,并测定了不同来源的样品,其含量有较大差异。贾天柱等[21,16]分别采用薄层扫描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肉豆蔻及其不同炮制品挥发油中肉豆蔻醚和黄樟醚的含量。贾天柱等[15]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肉豆蔻及其不同炮制品挥发油中丁香酚、甲基丁香酚、甲基异丁香酚的含量。
       陈浩桉[22]以无水乙醇为溶媒,浸渍12 h提取肉豆蔻作为供试品,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进口肉豆蔻中α蒎烯的含量,以此作为该药材的质量控制指标,方法简便,专属性强,灵敏度高。
        4 肉豆蔻挥发油的稳定性研究
       肉豆蔻挥发油的稳定性差,遇光、热易氧化分解,从而严重影响挥发油的药理作用,因此通过对其挥发油的的稳定性研究,能够对饮片、油的合理贮藏以及新药开发等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Jean等[2]早年就考察了肉豆蔻挥发油在不同贮藏时间肉豆蔻挥发油的变化,低沸点成分随放置时间的增长而减少,高沸点成分相对增加,如甲基丁香酚、甲基异丁香酚和肉豆蔻醚等则成倍增加。刘晓等[23]采用β环糊精其挥发油进行了包合工艺研究,并进行了正交实验优选出最佳包合工艺,此工艺适合工业化大生产,解决了其稳定性问题。
       5 肉豆蔻挥发油的药理作用研究
       5.1 止泻作用贾天柱等[24]通过对肉豆蔻不同炮制品的挥发油止泻作用比较发现肉豆蔻及其炮制品提取的挥发油有明显的止泻作用,作用强度是面煨品>麸煨品>生品>滑石粉煨品。肉豆蔻对番泻叶的止泻作用很弱,因此说肉豆蔻的止泻主要作用于小肠,而且还有很好的对抗乙酰胆碱的作用。肉豆蔻的水煎液基本无止泻作用,止泻作用物质主要是挥发油,至于具体是哪种物质尚须深入研究。
       5.2 镇静作用肉豆蔻挥发油可延长雏鸡由乙醇1~4 g/kg腹腔注射引起的睡眠时间,特别可延长深睡眠时间。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异丙异烟肼(proniazid)在较大剂量(400 mg/kg)不及肉豆蔻挥发油的延长乙醇睡眠时间。肉豆蔻油的镇静作用可能其对单胺氧化酶抑制有关[25]。
       5.3抗炎、镇痛、抑菌作用贾天柱等[26]通过对肉豆蔻不同炮制品抗炎、镇痛及抑菌作用比较,发现生、制肉豆蔻均有较好地抗炎作用,尤其对蛋清致炎者更为明显,在各炮制品中以生品最强,与国外报道肉豆蔻醚为抗炎成分相同。谢小梅等[27]测定了肉豆蔻挥发油对5种霉菌的MIC和MFC,结果肉豆蔻挥发油成分有明显的抗霉菌作用,且对5种霉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相等。SmithPalmer A等[28]发现肉豆蔻油对Lmonocytogenes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当肉豆蔻油在0.01%及更低的浓度时表现出抑菌作用,当浓度为0.05%表现为杀菌作用,当温度降低时其相应的抑菌浓度和杀菌浓度均要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方能达到同等的效果。
       5.4其它作用肉豆蔻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肉豆蔻醚,含量为37.63%~47.06%。木质素类化合物含量最高,其次为萜类化合物。有文献报道肉豆蔻醚能显著提高肝脏和其它靶组织中GST活性,与肝脏DNA产生附加物,对人大脑有中度兴奋作用;能增强5羟色胺的作用;对单胺氧化酶有中等程度抑制作用。萜类成分有抗菌活性,此外木质素类化合物有较好的捕捉自由基活性[8]。另外总挥发油有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29],挥发油中所含的肉豆蔻醚和黄樟醚是其毒性成分,当达一定用量时,可引起肝脏脂肪变性而致死;肉豆蔻醚和榄香素对正常人有致幻作用;肉豆蔻还对大脑有中度兴奋作用,可引起血管状态不稳定、情绪易冲动、不能进行智力活动等[25]。
       综上所述,肉豆蔻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挥发油,就肉豆蔻炮制存在的争议、炮制目的、意义,炮制过程中挥发油的传统和现代文献研究、化学成分的变化、药理作用及毒理的变化等等,还均需要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以揭示肉豆蔻的炮制原理,从而对完善炮制工艺的规范化、炮制品质量的标准化以及推动中药炮制学科的发展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另外肉豆蔻的挥发油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来看,其挥发油具有广阔的药用前景及应用价值。据其温中下气,理脾开胃之功效看,可用肉豆蔻油治疗心胀痛、虚泻冷痢、呕吐、宿食不消等症,还可用于抗炎、镇痛、防癌等。因此,对于合理的肉豆蔻炮制工艺研究,使其减毒增效,即降低肉豆蔻醚和黄樟醚等挥发油中毒性成分,增加挥发油中甲基丁香酚、甲基异丁香酚等有效成分的含量有着重要意义,从而为肉豆蔻挥发油开发成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新型制剂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Ⅰ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11.
       [2]贾天柱.肉豆蔻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1996,27(11):690693.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9:16991699.
       [4]郭希圣,俞波.肉豆蔻的质量研究Ι肉豆蔻化学成分的分离和鉴定[J].药物分析杂志,1985,5(5):258262.
       [5]李铁林,周杰,徐植灵,等.炮制对肉豆蔻挥发油含量的影响及肉豆蔻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0,15(7):2123.
       [6]赖闻玲,曾志,陈亿新,等. 中药复方中后下组份化学成分研究(Ⅱ)肉豆蔻挥发油[J].中草药,2002,33(7):596598.
       [7]刘博,陈开勋,陈渭萍,等.肉豆蔻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工艺及其精油的GCMS分析研究[J].香料香精化妆品,2003(4):1719.
       [8]王莹,杨秀伟,陶海燕,等.商品肉豆蔻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04,29(4):339342.
       [9]北京中医学院中药研究班.中药炮制研究的初步体会[J].中医杂志,1961,(2):2929.
       [10]章西民,陆泽俭.关于肉豆蔻炮制问题的探讨[J].中药通报,1982,7(3):2121.
       [11]王正益,张振凌,吴建刚,等.肉豆蔻炮制的初步研究[J]. 河南医药,1984,4(6):386387.
       [12]王阁乾,柳翠美,王淑莲,等.肉豆蔻炮制的初步研究[J].中药材,1990,13(9):2627.
       [13]李铁林,周杰,江文君,等.炮制对肉豆蔻挥发油成分及肉豆蔻醚含量影响的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1990,15(8):2325.
       [14]贾天柱,傅宝庆,袁昌鲁.肉豆蔻不同炮制品挥发油含量及其化学成分比较[J].中药材,1992,15(1):2729.
       [15]贾天柱,沙明,曹爱民,等.肉豆蔻不同炮制品挥发油中丁香酚类成分测定[J].中国中药杂志,1997,22(8):477475.
       [16]贾天柱,沙 明,王忠海,等.肉豆蔻不同炮制品挥发油中肉豆蔻醚、黄樟醚的HPLC法测定[J].中国中药杂志,1997,22(7):410411.
       [17]陈丽坤,李绍华.肉豆蔻炮制研究[J].中药材,2002,25(3):174176.
       [18]天津市药品检验所中药组.关于中药肉豆蔻炮制方面有关问题的探讨[J].中草药通讯,1979,10(1):1616.
       [19]周燕华,谭建宁.不同炮制条件对肉豆蔻挥发油、脂肪油及肉豆蔻醚含量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1998,23(4):217219.
       [20]郭希圣,鲁静.肉豆蔻的质量研究Ⅱ肉豆蔻挥发油中主要活性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J].药物分析杂志,1987,7(6):331331.
       [21]贾天柱,袁昌鲁,曹克慧,等.肉豆蔻不同炮制品挥发油中肉豆蔻醚、黄樟醚的薄层扫描测定[J].中国中药杂志,1991,16(5):275277.
       [22]陈浩桉.进口肉豆蔻中α蒎烯的含量测定[J].中药材,2002,25(5):330330.
       [23]刘晓,鲁茜,柯宏磊.肉豆蔻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工艺研究[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3,23(4):312313.
       [24]贾天柱,李洁,周梁,等.肉豆蔻不同炮制品止泻作用及急性毒性比较[J].中国中药杂志,1997,22(4):216218.
       [25]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7,16001600.
       [26]贾天柱,姜涛,关洪全,等.肉豆蔻不同炮制品抗炎、镇痛及抑菌作用比较[J].辽宁中医杂志,1996,23(10):474474.
       [27]谢小梅,陈姿文,陈和力,等.花椒、肉豆蔻防霉作用实验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1,12(2):100101.
       [28]SmithPalmer A. Antimicrobial properties of plant essential oils and essences against five  important foodborne pathogens[J]. Lett Appl  Microbiol. 1998 Feb;26(2):11822. 
       [29]Rasheed A,Laekeman G M,Vlietinck A J.Pharmacological  influence of nutmeg and nutmeg constituents on rabbit platelet function[J].Planta Med,l984,50(3):222227.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课题资助项目创新药物和中药现代化(No.2001BA701A5529)
       作者简介:袁子民(1975),男(汉族),辽宁朝阳人,现在读辽宁中医学院博士研究生,硕士学位,主要从事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
       (1.辽宁中医学院,辽宁 沈阳110032;2.沈阳药科大学,辽宁 沈阳110015)
       收稿日期:20050613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