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温郁金传统种植中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作者:陈康 刘德军 李敏 谭毅 孙黎光 卢少玉

《时珍国医国药》 2007年 第1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通过产地调查研究发现,温郁金传统种植中存在诸多问题,包括长期连作、种源退化、播种期与收获期不统一、缺乏有机肥料施用、种植密度不统一、种姜质量参差不齐、普遍施用除草剂等,严重地影响了温郁金植物所产药材(包括温莪术、温郁金和片姜黄)的产量和品质。这些问题也是目前中药材种植生产上普遍存在的现象和共性问题。GAP的研究与实施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开辟了途径与措施。本文亦分析和讨论了这些问题的成因和解决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  温郁金 传统种植 规范化种植 优质农业管理规范(GAP)
       Abstract: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s and studies on Wenyujin planting-area,we found a few problems in Wenyujin traditional planting methods,including long-time continuous croping, degeneration of germplasm,changes of seeding-time and harvesting-time,lack of organic fertilizer,various planting density, various quality of seed,and wild use of herbicide,etc.These problems are highly affecting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Wenyujin crude drugs.And these problems are also the same problems of the planting production in Chinese crude drugs.The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GAP) or standardized planting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Chinese crude drugs  will provide  a  way  to  solve  these probems.In this article the reasons of these problems have been analyzed, and the concrete method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have also been discussed.
       Key words:Wenyujin;  Standardized planting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GAP)
       
       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 Y.H.Chen et C.Ling是浙江南部地区种植的一种姜科药用植物,野生种已罕见,以人工栽培为主,常年种植面积266.7~400 ha,产量2 400~3 600吨,有一千多年的种植与应用历史,其块根经蒸或煮干燥后为药典品种郁金(温郁金),其根茎经蒸或煮干燥后为药典品种温莪术,其根茎经鲜切片干燥后为药典品种片姜黄[1]。温莪术是浙江省传统道地中药材,为著名的“浙八味”之一。随着温莪术和片姜黄中挥发油和榄香烯等成分抗菌、抗肿瘤作用的应用,发展温郁金种植的前景看好。
        由于过去历史的原因,对中药材生产的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缺乏栽培与育种研究,管理落后,造成包括温郁金在内的中药材作物的种植技术普遍落后,严重制约了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同时也制约了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质量与信誉,对中药材和中成药的出口构成了障碍[2]。
        笔者于2005-03在温郁金道地产区和主产区之一的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陶山镇沙洲村启动温郁金规范化种植(GAP)的研究,同时从2005-03~2006-03在温郁金植物的一个完整生长周期中对当地温郁金的传统种植技术与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询问与调查研究,发现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许多也是目前中药材人工种植领域普遍存在的现象和共性问题,我们在此将这些问题提出来,对问题的成因和解决办法加以分析与讨论,以引起同行和有关业务部门的重视。
       1  连作问题
        轮作是减少作物病虫害发生和恢复土壤肥力的有效措施,是病虫害综合防治中的一项重要农业措施[3]。我国由于人均土地有限和认识水平的限制,包括中药材作物在内的各种经济作物都有程度不同的连作现象。调查发现,温郁金连作是一种普遍现象,连作时间长的多达6~7年以上,平均3~4年。连作时间特别长的地块明显发现线虫病等病虫害发生比较严重,土壤肥力下降,植株提前枯黄,产量明显降低。发病田块普遍减产在30%左右,有的甚至达到50%以上。当地也有对连作的危害有认识的少数农户,每年自觉将甘蔗等作物与温郁金轮换种植。但是大多数农户轮作意识缺乏或图省事,没有实施轮作。我们认为,温郁金应该与其他作物,尤其是禾本科的水稻、甘蔗等作物轮作。提倡温郁金与水稻实施水旱轮作,有利于消灭土壤中的病菌、虫卵和地下害虫,减少温郁金病虫害的发生,同时提高土壤还原性,有利于降低温郁金对镉(Cd)等有害重金属元素的吸收。
        单家独户由于土地有限实施轮作的确有一定困难,建议在新农村建设中,实施由市、县、乡、村各级政府部门进行统一规划,划出轮作区,实现温郁金的轮作。尤其是应该支持和鼓励农业公司涉足温郁金等中药材作物的种植与经营,通过市场化的运作,实施轮作,比由政府的行政安排更为有效和容易实现。
       2  播种期、采收期问题
        温郁金在瑞安当地通常在4月上旬的清明节前后播种,于12月中下旬收获,全生育期约9个月270 d左右。调查发现,当地农户虽然多数集中在清明前后播种,但从3月初开始,直到5月上旬都有农户在播种,前后有2个多月的时间跨度。播种期过迟,如4月下旬以后播种,其生育期将缩短,必然影响温郁金的物质积累和产量与质量。
        温郁金采收期的差异就更大了,当地农户通常从12月中下旬开始采挖,一直到次年3月份都有采收,时间跨度有3个多月。我们观察,12月上旬温郁金的地上部分就已经完全枯黄停止光合作用了,虽然地上部枯黄后适当延迟采收有利于地上部物质向地下部转移,对于提高产量和质量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温郁金的地下根茎和块根过长时间埋在土里不采挖,虽然产量和外观质量不受任何影响,但是根茎和块根中的有效成分含量有无显著变化,则是一个未知数。在我们2006年度的温郁金GAP栽培技术研究中,不同播种期和不同采收期对温郁金品质和产量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3  种植密度问题
        温州瑞安当地农户一般按自己长期形成的种植习惯安排温郁金的播种密度,通常采用高垄种植方式,垄距一般为120 cm,垄宽一般为70 cm左右,垄沟宽一般为50 cm左右,垄上一般种单行,株距40 cm左右,播种后从垄沟中提土覆盖15~25 cm厚,垄高约40 cm。这种高垄种植密度的株行距为40 cm×120 cm,每亩约种植1400株。
        调查发现,除上述一般种植密度外,尚有其他一些种植密度或方式,如垄距(或行距)过大达到150 cm,每亩密度只有1 100株左右;此外,还有垄上种双行的种植方式。虽然作物对种植密度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即密度高单株株形变小,密度低单株株形变大,但是种植密度过低或过密都可能对产量造成较大影响,对有效成分含量也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有必要通过严密的密度试验,找出温郁金合适的种植密度,规范温郁金的种植密度,进行合理密植,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4  “种姜”质量问题
        温郁金采用无性繁殖,繁殖器官(材料)为根茎,用于播种的根茎称种姜或母姜。温郁金的根茎有两种:一种是向上生长的直根茎,当地俗称“头”,由种姜抽生的第一个直根茎称“大头”,由大头抽生的直根茎称“二头”,其余类推,最小的直根茎称“奶头”;另一种是由直根茎发出的横走根茎,当地俗称“侧根茎”或“子姜”。温郁金直根茎和侧根茎的大小差异很大,大的直根茎长度可达15~18 cm,直径可达7 cm以上,小的直根茎长度仅有4~5 cm,直径只有3~4 cm左右;大的侧根茎长度可达13~16 cm,直径3.5~4.5 cm,小的侧根茎长度和直径分别仅有4~5 cm和2~3 cm左右。
        调查发现,温州当地农户使用的种姜规格不一,没有进行严格挑选,种姜质量普遍不高。主要是没有注意和开展选种与留种工作,一方面是农户自行留种,没有专门建立留种地,也没有注意将种植地中发生病虫害的植株和生长弱势的植株分开采收,而是混合采收后留一部分作种用;另一方面为了多卖药材,常常使用许多过小的直根茎和侧根茎用于播种(参见图1),农谚说:“母肥子壮”,种姜规格过小,质量不高,密度又不足时,先天供给幼苗的营养物质不足。必然影响幼苗的生长发育和对病虫害的抵抗力,最终影响产量和品质。
        在留种时间上也不统一,一些农户在12月中下旬即采挖留种(当地称年前留种),而一些农户在春节后才采挖留种(当地称年后留种),采挖留种的时间有时相差3个多月,不同采挖时间对留种质量有无影响,也需要加以研究。
       5  肥料施用问题
        浙江温州地区经济发达,以工业和商业活动为主,当地农户几乎不养猪,也很少有制作堆肥的习惯。由于缺乏有机肥来源,当地种植温郁金基本上不施用有机肥,仅施用一种俄罗斯产商品氮磷钾化学复合肥。经土壤肥力检测发现,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肥力均处于较低水平。这种有机肥严重施用不足的情况如果继续下去,必然将进一步导致土壤肥力和理化性质继续恶化,将会进一步影响温郁金和其它农作物的生长。笔者建议,在缺少农村最常用猪粪、牛粪等动物粪肥的情况下,应该多施用菜籽饼(油枯)、花生饼等植物饼肥和因地制宜制作堆肥和沤肥,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并注意增施有益微生物菌肥,以补充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供肥能力。还应该提倡温郁金叶还田和提取莪术油后产生的药渣还田,将温郁金植株从土壤中吸取的部分元素返还土壤。
       6  除草剂施用问题
        如前所述,温郁金属于稀植作物,4~7月份的苗期行间空地较多,杂草生长快,除草工作量较大。当地农户由于缺乏环保意识,通常使用草甘膦等化学除草剂除草。化学除草剂属于灭生性物质,虽然具有除草效率高、成本低的优点,但对环境生物和人类自身造成一定危害,而且一部分农户也观察到,施用除草剂对温郁金植株本身的生长也有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我们在示范推广温郁金GAP种植技术中,提倡人工除草就遇到了明显的阻力与困难,温郁金一般要除草3~4次,如果都采用人工除草,则劳动强度大,费用高。
        温州地区农村青壮劳动力多数离开当地外出作生意,劳动力缺乏,农村一个劳动力一天工资50元,0.07 ha一次除草最少需花费2个人工,即需要100元,如果全部采用人工除草,0.07 ha一季约需除草费用300~400元以上,所以推广人工除草具有相当的难度。我们正在研究符合GAP要求的各种非人工除草法,包括:①垄上覆盖温郁金叶、甘蔗叶、稻草和黑色薄膜,阻止杂草生长,同时有利于植物茎叶腐烂后成为有机质返还土壤;②垄边和垄沟播种蔬菜或绿肥作物占据杂草生长的空间,同时提高土地利用率,套种豆科绿肥作物还能够培肥土壤肥力。这些非人工除草法将是中药材GAP基地克服农田杂草防除难题的积极有效措施。
       7  土地利用率问题
        温郁金由于株型高大,一般能够长到170cm左右高度,因此行距比较大,一般在110~140 cm,属于稀植作物,4~7月份的苗期行间空地较多。而且多数农户一年只种植一季温郁金,秋冬季温郁金老黄以后,土地都闲置,没有播种或套种其它作物,直到第2年开春以后再播种温郁金或其它作物,土地有3~4个月的完全闲置期,土地利用率不高。我们认为,可以研究温郁金秋季田间套种油菜、蚕豆、青菜等作物,春季套种短生育期的无架豇豆、白豆、大豆、绿肥、白菜秧等蔬菜作物,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减少杂草生长。
       8  生产管理体制问题
        在整个温郁金产区,包括瑞安、乐清、永嘉等地,温郁金种植面积多少,在哪里种植,基本处于农户自发的松散状态,缺乏统一的协调与管理,种植与初加工技术也多为农户传统技术,缺乏科学性。在瑞安、乐清一带有许多具有一定规模的温郁金种植合作社和个体户,在这些合作社或个体户内虽然能够做到种植技术统一,但它们规模都比较小,通常只有几公顷面积,偶见十几公顷的规模,所起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有限。
        温郁金产地迫切需要引入和建立与现代农业生产相适应的先进生产管理体制,鼓励和发展现代农业公司和成立温郁金协会,通过公司和协会来组织安排温郁金的种植生产和实现技术科学化和规范化,从而彻底解决温郁金的良种选育繁育、轮作、合理密植、适时播种与采收、合理施肥和除草等种植技术问题。
       9  结语
        温郁金的传统种植生产存在诸多技术与意识上的缺陷与不足,这些问题也是当前中药材种植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急需引入现代农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实现统一使用良种,统一种植密度(合理密植),统一播种期(最适播种期),统一采收期(最佳采收期),统一施肥(合理施肥)、统一灌溉排水(科学灌溉排水)、统一除草(科学除草)等田间管理的科学化和标准化,从而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目前正在全国各地开展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for Chinese Crude Drugs,GAP),则为这一问题的根本解决提供了出路[4,5]。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55,166,230.
       
       [2]施建勇.中药产业经济与发展[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54.
       
       [3]陈 康,谭 毅.中药材病虫害防治技术[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76.
       
       [4]李 敏,吴 锐. 中药材GAP实施与认证[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1.
       
       [5]李 敏.现代中药系列丛书,中药材规范化生产与管理(GAP)方法及技术[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3.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