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中药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63例疗效观察
作者:金小晶, 张文博, 史肃玉, 张明德

《时珍国医国药》 2005年 第1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中药方剂
       关键词:中药方剂;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是原因不明的结肠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临床上尚无特效方法,西药常用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疗效不好,易复发,副作用多。我科运用中药口服配合中药保留灌肠UC63例,并与西药组进行对照,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120例患者均符合UC西医诊断标准,排除并发急性结肠扩张或结肠狭窄、梗阻者,妊娠哺乳期患者,并发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者。病例来源于我院消化内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治疗组63例,男33例,女30例;年龄20~39岁28例,40~59岁28例,>59岁7例,平均44.05岁。SASP对照组57例,其中男31例,女26例;年龄20~39岁31例,40~59岁20例,>59岁6例,平均43.16岁。两组病例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予中药方剂口服,方用:熟附片、太子参、茯苓、甘草、白术、炮姜、青陈皮、补骨脂、槐花、白及等,100 ml/次,2次/d。同时中药灌肠,方用凤尾草、红藤、败酱草、白花蛇舌草、儿茶、枯矾。煎取汁,保留灌肠,1次/d。对照组用SASP口服,2片/次,2次/d,同时SASP0.5,保留灌肠,1次/d,口服4周为1个疗程,用两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将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腹痛、乏力、纳差7个症状做为指标,按照《中药新药治疗UC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症状分轻(+)、中(++)、重(+++)每个“+”记1分,症状消失0分,主证疗效积分=(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
       1.3.1 临床治愈主证疗效积分=1,肠镜检查肠黏膜正常。
       1.3.2 显效主证疗效积分>75%,肠镜检查黏膜轻度炎症未见溃疡,病变明显减少。
       1.3.3 有效主证疗效积分>50%,<75%,肠镜检查肠黏膜中度炎症个别溃疡,病变略有减少。
       1.3.4 无效主证疗效积分<25%,肠镜检查肠黏膜病变无改善。
         2 结果
       治疗组63例,临床痊愈39例(61.9%),显效14例(22.22%),有效7例(11.11%),无效3例(4.67%)。对照组临床痊愈10例(17.54%),显效12例(31.58%),有效18例(31.58%),无效17例(29.8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中医认为,UC是由于脾胃虚弱,湿热内生,蕴结于肠腑,气血瘀滞灼伤血络,或化腐成脓,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以虚为本,以实为标,虚实夹杂。现代医学认为与免疫异常、感染及精神因素有关,表现为肠黏膜广泛充血水肿,破溃以及溃疡形成,病变以远端直结肠为主。我们临床上口服药以健脾温肾为主以治其本。方用参苓术草以健脾化湿;附子、补骨脂、炮姜温肾助阳;佐以止血生肌之槐花、白及等,现代研究表明健脾温肾之品能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灌肠药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为主,以治其标。方中红藤、败酱草为治疗肠痈要药,清热解毒消痈兼活血之功;白花蛇舌草性寒清热解毒;凤尾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儿茶、枯矾外用能解毒敛疮,收湿止血。现代药理认为清热解毒药能刺激网状内皮系统增生和增强吞噬细胞活力,有较强的抗菌消炎作用;儿茶、枯矾除有抑菌作用外,能使蛋白变性,在溃疡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促进黏膜炎症、溃疡愈合。口服与灌肠同用,标本兼治,健脾温肾,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既改善免疫功能,又抗炎、促进溃疡愈合,故疗效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南京市中医医院210029)
       收稿日期:20050428;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