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腧穴热敏化艾灸等综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0例
作者:王万春, 胡蓉, 马文军, 严张仁    
作者单位: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6

《时珍国医国药》 2007年 第1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目的观察腧穴热敏化艾灸等综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腧穴热敏化艾灸结合激素,神经营养剂,免疫调节剂等综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0例。结果临床治愈18例,有效2例,治愈率90%,总有效率100%。结论 行腧穴热敏化艾灸等综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满意,具有较重要临床意义。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腧穴热敏化艾灸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指带状疱疹的皮损已完全消退,但受侵犯的神经分布区域仍有持续性剧烈疼痛。其痛有时可达数月或数年以至数十年不等,且白天黑夜均存在,给病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本病目前尚无确实有效消除疼痛的最佳方法,笔者用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结合激素、神经营养剂、免疫调节剂等综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例均为我科住院病人,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蛇串疮的临床诊断标准[1]。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64~82岁,平均72岁;病程最短28 d,最长134 d,平均78 d;疼痛发生于胸背部6例,腹背部8例,单侧上肢2例,单侧下肢4例。
       2   治疗方法
       2.1   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热敏化腧穴的分布: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热敏化腧穴多出现在病灶局部或同节段背俞穴、至阳、手三里、阳陵泉等区域。
        灸疗操作:根据上述规律探及热敏化腧穴后,每次选取两个热敏化腧穴,分别依序进行回旋、雀啄、往返、温和灸四步法。每次的施灸时间以热敏化腧穴灸感传消失所需时间为度,1次/d,热敏化腧穴消失后再换其他部位的热敏化腧穴艾灸。
       2.2   激素、神经营养剂、免疫调节剂等的使用 
       静脉滴注地塞米松5 mg/d,疗程5~7 d;每天静脉注射或肌注维生素B12 500 μg,疗程15~20 d;静脉滴注胸腺肽80 mg,疗程7~10 d。
       3  结果
       3.1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蛇串疮的疗效标准,结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法,具有简便、客观和量化的特点。治疗前疼痛为10分,治疗后分别由患者自述疼痛减轻程度评分,综合评估疗效。临床体征消失,无明显疼痛,VAS 0~1分,治疗结束1周后无复发为临床治愈;疼痛明显减轻,VAS 2~7分,或治疗时疼痛缓解,治疗结束后复发者为有效;疼痛缓解不明显,VAS 8~10分为无效。
       3.2   结果评估 
       临床治愈18例,有效2例,治愈率90%,总有效率100%。治愈病人中疗程最短18 d,最长40 d。
       3.3  病案举例男,74岁。于20061012入院。主诉:右侧腹部及腰背部疼痛1月。患者自诉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右侧腹部及腰背部感疼痛不适,未予重视,2 d后原疼痛部位在红斑基础上出现一条带状水疱,遂赴某大学校医院就诊,诊断为“带状疱疹”,经治疗后(具体用药不详)疱疹逐渐消退结痂,但疼痛不减,犹如针刺,轻轻触摸衣服即可引起剧烈疼痛,故转赴我院求治。诊见:右侧腹部及腰背部可见一条带状暗褐色色素沉着斑,触痛明显,夜寐不安,纳食不佳,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数。经查,于病灶同节段背俞穴及腰部压痛最显处探及腧穴热敏化,立于背俞穴施热敏化穴温和灸,数分钟后出现扩热、透热现象,10 min后热感传至腹部并扩散,灸感持续30 min后渐回缩至背俞穴并感皮肤灼热,背俞穴停灸,继灸腰部压痛最显处,热感传导至背部、腋下、腹部,20 min后渐回缩至腰部压痛最显处,并感皮肤灼热,遂停灸,完成一次治疗,同时给病人静脉滴注地塞米松5 mg,胸腺肽80 mg,静脉推注维生素B12500 μg,1次/d。治疗3 d后患者睡眠改善,背部疼痛减轻;5 d后背部疼痛转为酸痒,腹部疼痛减轻,停地塞米松;9 d后背部酸痒消失,腹部疼痛转为酸痛,停胸腺肽;20 d后腹部酸痛消失,腰部疼痛转酸,停维生素B12,继灸,29 d后患者疼痛全部消失,出院。1周后随访无复发。
       4  体会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一种非常顽固难治性痛证,多见于老年人体质虚弱和患有慢性全身性疾病患者。中医学认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多由热毒郁火未净、气阴不足、肝郁气滞3种原因所造成的局部气血凝滞,痹阻经络,以致经络挛急而引发的“不通则痛” 和局部肌肤失养所致的“不荣则痛”引起。现代医学认为免疫功能低下、微循环障碍是后遗神经痛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具有泄热拔毒,行气化瘀通络之功,加之灸可补阳,而“阳生则阴长也”,用灸法以热补气,使脾胃气盛,运化正常,则气阴得补,从而使经络得通,肌肤得养则痛自止。我们通过治疗还发现疼痛在灸疗过程中呈现一种剧痛-较痛-酸痛-痒-痊愈的规律。现代研究表明腧穴热敏化艾灸除可直接产生镇痛效应外,还可通过增强机体相关调节机能,减少疼痛对生理功能的干扰;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功能,促进组织修复等从多环节、多水平、多途径进行调节从而达到止痛的效果[2]。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是一种简便、易掌握、且病人易于接受的新型治疗方法,加之我们用中等剂量地塞米松短期使用消除神经炎症水肿;用维生素B12营养神经;胸腺肽调节患者的免疫力,从多方面、多角度综合治疗,疗效满意。
       【参考文献】
           [1]陈佑邦.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44.
       
       [2]陈日新,康明非.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42.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