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作者:徐婕, 吕晓玲, 黄新造, 柯文炳, 陈晓婷

《时珍国医国药》 2007年 第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复方甘草酸苷;,,甘利欣;,,慢性乙型肝炎
       摘要: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使用复方甘草酸苷静脉滴注,1次/d,连用两周(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复方甘草酸苷40 ml)。对照组甘利欣注射液40 ml,1次/d,连用两周(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甘利欣40 ml)。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治疗组有效率93.30%,对照组为68.57%(P<0.01)。治疗组TBil,ALT,AST下降与对照组对比(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有明显的降酶、退黄、改善肝功能的作用。
       关键词:复方甘草酸苷;  甘利欣;  慢性乙型肝炎
       笔者临床运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对HBeAg阳性患者,按第10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选择慢性乙型肝炎中重度,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龄15~54岁;病程1~15年,平均为2.85年。对照组35例,男27例,女8例;年龄23~51岁,病程1~18年,平均3.29年。两组病例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疗效标准乏力、纳差等症状消失,TBil ALT,AST均下降至正常值,为显效;乏力、纳差等症状好转,TBil ALT,AST下降至治疗前的1/2,为好转;症状无缓解,TBil ALT,AST下降不明显,为无效。
         2  结果
       2.1  综合疗效见表1。
       表1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略)
       与对照组比较,*P<0.01
       2.2  肝功能改善情况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肝功能情况(略)
       2.3  不良反应在用药过程中,治疗组1例出现高血压,未出现恶心、呕吐,停药后自行缓解。
         3  讨论
       乙型肝炎合并肝功能损害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发病机理十分复杂,目前提倡综合治疗,复方甘草酸苷用于肝病历史悠久。1958年起由日本学者山本佑夫首先用于肝病治疗,经过40余年的应用肯定了其强力保护肝细胞膜的药理作用,降酶效果显著,血胆红素同步下降,对蛋白的代谢有促进作用,用药安全[2]。复方甘草酸苷抑制病毒的增殖灭活病毒的作用。动物实验表明,甘草酸苷抑制动物感染牛痘病毒后的发痘,在体外实验中,可抑制疱疹病毒的增殖,并有灭活作用;近年用可以产生乙肝表面抗原的亚历山大肝癌细胞做实验,发现甘草酸可抑制乙肝表面抗原的外分泌,提示甘草酸具有抗HBV作用[3,4]。甘利欣、甘草酸二胺有较强的抗炎、保护肝细胞膜及改善肝功能的作用。通过观察,复方甘草酸在改善症状、降低TBil,ALT,AST方面的效果优于甘利欣,此法值得推广。并用复方甘草酸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远期疗效我们将定期随访,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学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S].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56.
       [2]  Goordinating group of SNMC trials society of. Hepatology Zhang Ix, Cui Zy. Wang BE. Therapaeutic effects of stronger Neomill opmagenc (SNMC)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liver disease[J]. Hepatol Res 2000,16:145.
       [3]  Takahara T,  Watanabe A, Shiraki K. Effect of glycyrcyrrhizin on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a biochemical and morphological study[J]. J Hepatol, 1994,21:601.
       [4]  Sato H, Goto W, Yamamura J. Therapeutic basis of glycyrrhizin onchronic hepatitis B[J]. Antivir Res, 1996,30:171.
       (湖北省黄石市磁湖医院  435003;  湖北省黄石市一医院  435001)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