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痰热清联合山莨菪碱治疗小儿腹泻病51例疗效观察
作者:陈翠芳,江细莲,王礼马

《时珍国医国药》 2007年 第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痰热清;,,山莨菪碱;,,腹泻病
       摘要:目的寻找出实用且能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治疗方法,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季节的治疗小儿腹泻病需要。方法采用痰热清与山莨菪碱对51例腹泻病进行治疗与观察,并设对照组对照。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较对照组的病程较明显缩短、并发症显著减少。结论痰热清联合山莨菪碱治疗秋季腹泻临床效果显著,药源丰富,方法简单,为不同地区与季节的腹泻病小儿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痰热清;  山莨菪碱;  腹泻病
       腹泻病(diarrheal diseases)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消化道疾病,在发展中国家是小儿死亡的第一位原因,WHO把腹泻病的控制列为全球战略。我国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但还是高出发达国家,尤其是在条件较差的地区。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或因药源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并发症随之增多而使死亡病例增多。依据我国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为寻找出更多更好且能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治疗方法,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季节的治疗需要,笔者临床采用痰热清联合山莨菪碱治疗小儿腹泻病51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选取我院200509~200608儿科门诊及住院腹泻病患儿51例,所有患者经ELISA检测大便轮状病毒阳性,临床表现符合腹泻病诊断标准[1]。年龄6~24个月,平均年龄11个月;其中男29例,女22例。经统计学处理,上述两组在季节、年龄、性别及病情等无显著性差异。
       1.2  治疗方法所选病例均使用痰热清(上海凯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50901)0.5 ml/(kg・d),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山莨菪碱(654-2为江苏盐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50801)0.2~0.4 mg/kg,静脉推注,1次/d。另选200208~200508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腹泻病而未用以上药品治疗的40例作对照组分析对照。
       1.3  疗效判定标准两组病例均参照全国第2次小儿腹泻会议制定标准[1],进行疗效判定。用药24~48 h粪便性状恢复正常,发热、呕吐症状消失为显效 ;用药48~72 h,大便次数≤3次/d,粪便性状好转,水分明显减少,症状基本消失为有效;用药72 h后,腹泻次数超过3次或粪便性状无好转为无效。
         2  结果
       两组疗效见表1。表1显示治疗组腹泻病患儿病程平均为4.2 d,而对照组为7.5 d。经统计学t检验,t值为3.24,P<0.05,两组间有显著差异。治疗组显效40例,有效8例,无效3例,显效率78.4%;对照组显效22例,有效11例,无效7例,显效率55%。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经χ2检验,P<0.05。
       表1  两组疗效对比(略)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轮状病毒为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的主要因素之一。病毒侵入肠道后在小肠柱状上皮细胞复制,使细胞发生空泡变性、坏死,受累的上皮细胞脱落,使小肠黏膜回吸收水和电解质能力受损,肠液在肠腔内大量积聚,肠黏膜细胞分泌的双糖酶不足,活性降低,引起食物中糖类消化不全,并被细菌分解成有机酸,使肠液的渗透压增高,而引起渗透性腹泻[2]。腹泻病依病理生理变化可以分为侵袭性腹泻(渗出性腹泻)、肠毒素性腹泻(分泌性腹泻)、吸收障碍性腹泻(渗透性腹泻)[3]。中医认为泄泻发病原因为感受外邪,饮食内伤,故有 “无湿不成泻” 与“湿胜则濡泻”之说,故中医对此类腹泻病的治疗以除湿运脾为主[4]。   痰热清注射液由黄芩、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连翘制成的注射剂,其中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现代医学证明有抗菌、抗病毒与抗过敏等作用;金银花、连翘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抗炎与清热解毒、宣透郁热的作用[5];山莨菪碱拮抗乙酰胆碱、儿茶酚胺、5-羟色胺对微血管的致痉挛作用,可以改善肠黏膜微循环,有利于受损上皮细胞的恢复,还能改善肠道平滑肌因炎症反应造成的缺血状态,改善肠黏膜细胞的功能。上述药品的使用,促使肠道的病理状态得以及时纠正。本治疗方法简单,药源丰富,不失为小儿腹泻病治疗的有效选择。
         参考文献:
       [1]  方鹤松,段恕诚,董宗祈,等.中国腹泻病的诊断与治疗[J].临床儿科杂志,1994,12(3):148.
       [2]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886.
       [3]  罗笑天.儿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01.
       [4]  苏树蓉.中医儿科学,第1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70.
       [5]  王锦鸿 .新编常用中药手册 ,第1版[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7:20.
       (湖北省黄石市中心医院  435000)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