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针灸治疗不安腿综合征13例
作者:罗本华

《时珍国医国药》 2007年 第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针灸;,,不安腿综合征
       摘要:目的探讨不安腿综合征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用毫针、灸法及头针于亥时或子时治疗本病,观察1~2疗程的临床疗效。结果针灸治疗能较好地解决不安腿综合征的症状,取得69.2%的显愈率。结论 亥时、子时针灸对不安腿综合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该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关键词:针灸;  不安腿综合征
       不安腿综合征(Resdess legs. Syndrom)在1685年由英国的Wills首次提出,1945年瑞典的神经病学家Ekbom对一系列病人进行了全面的描述之后,被正式命名为不安腿综合征,直至1995年国际不安腿综合征研究组确定了诊断标准。对本病的诊断主要靠病史,通常详细询问病史,诊断并不困难。临床特点如下:①症状发于双下肢,也可单侧,以麻木及两小腿酸胀难忍的不适感觉为主,可呈虫爬样,针刺样,烧灼样;重者波及到大腿深部,感较深部位酸胀、麻木或难以表达的不适;必须活动后才可暂时缓解的一种病症。②症状多在夜间或休息时加重,如坐着,躺着,夜间睡眠中最为明显,常在床上辗转不安。轻者经过拍打或按摩腿部或下床活动可以缓解、减轻;但重者暂时缓解后,不久又重复出现,使病人久久不能入睡,甚至睡着后因腿部难受发作而惊醒,造成严重失眠。③在临床上并不少见,虽然不能引起生命危险,但病人却十分痛苦,生活质量差,也常会误诊误治。④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发现。⑤脑电图正常。另外在诊断该病时应注意寻找病因,有无原发病,特别是症状持续短暂或最近加重的病人,应检查有无周围神经病,根性神经病的症状和体征,对于最近出现症状的病人,应做血清铁、铁蛋白、叶酸、维生素B12等相应检查。国内报道并不多见,笔者多年来曾收集到13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3例中,门诊4人,住院9人;男性7例,女性6例,约为1∶1;年龄25~73岁,平均56.23岁;发病年龄10~65岁,病史1~20年;3例病人均为高血压病史合并脑血管意外后发生上述症状,1例风湿性心脏病,1例有缺铁性贫血,2例糖尿病,1例在妊娠期发病,余5例未合并其他病症。其中6例脑电图检查均正常,3例头颅MRI检查有脑梗塞病灶;4例检查肌电图、体感诱发电位及5例腓肠肌活检均正常;5例脑脊液常规,生化细胞学检查均正常,1例有缺铁性贫血的血常规改变。13例中以肢体麻木、酸胀为主者5例,占38.5%;以虫爬感为主者3例,占23%;难以形容的不适者5例,占38.5%。受累肢体因人而异,3例表现为瘫痪侧肢体不适,1例上肢亦有麻木和不适感,3例有大腿深部不适感,7例为双下肢体不适。未发现阳性家族史。
       1.2  治疗方法
       1.2.1  一般处理在饮食上应给予低盐、低脂、粗纤维的食物。脑出血和脑梗死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协助患者进行患肢活动,如下地活动、局部按摩等,均可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加速代谢物质的排泄。心理护理上,向患者解释病因,尽量消除患者对本病的恐惧感,减轻患者的思想负担。病人在休息时,应注意保暖,促进血液循环。
       1.2.2  用药情况治疗期间门诊病人未用药物治疗,住院病人未用与本病相关药物治疗。
       1.2.3  针灸治疗治疗时间以每天晚上亥时或子时治疗。毫针刺法处方主穴取风市,血海,足三里,阳陵泉,委中,承山,阴陵泉,行间,内关。配穴取外关或光明。主穴以1.5~2寸毫针刺入1~1.5寸深,行提插捻转泻法为主,留针30 min,其中委中可单刺不留针。10次为1个疗程,休息3 d。亥时取外关行提插捻转泻法;子时取光明行提插捻转泻法,留针30 min。灸法:取以上主穴、用雀啄法每穴灸81次,10次为1个疗程,休息3 d。温和灸双涌泉10 min/次。头针双足运感区,30 min/次,其间行针3次,每次以200~300次/min转手法行针1 min,10次为1个疗程,休息3 d。
       1.2.4  疗效标准经针灸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经3个月随访,未1次发作者为治愈;针灸治疗后自觉症状明显减轻,偶在入睡前有下肢不适感,但不影响睡眠,为显效;针灸治疗后自觉症状减轻,仍需自我按摩或揉压活动下肢局部后,症状方能缓解或方能入睡者,为有效;针灸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者,为无效。
         2  治疗结果
       根据病人的情况,所有病例各治疗共1~2个疗程,最短者6次,最长者17次,平均12次。结果痊愈者4例,显效者5例,有效者4例,无效者0例。显愈率为69.2%。典型病例:女,61岁。20050612初诊。双小腿酸胀麻木、烦乱不适11年。每晚入睡前明显,用力捏揉、击打双下肢则症状稍减,稍后又心烦意乱,需下床行走1 h余才减轻,以前服安定、佳静安定有效,现在则效果不好,口服氟呱啶醇或肌注曲马多针效果欠佳。因患者以前长期在农村务农,后因生活改善,随子女居住城市,无须劳作而出现症状,伴精神不振,口干少饮,大便稍结,舌质红苔稍薄,脉数。查体:双下肢活动自如,肌力、肌张力均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血沉、类风湿因子,腰椎MRI、头颅MRI检查未见异常。诊断为不安腿综合征。辨证属经络阳气郁滞不畅,先前白天针刺治疗3 d,效果不好。后改上法于晚上11时左右治疗,加取泻光明,经治疗13次,症状基本消失,偶有发作经自己按捏可消失入睡,显效。后随子女回乡做生意,随访3个月未复发。
         3  讨论
       不安腿综合征的病因至今尚不明了,但有报道与以下因素有关,如怀孕、缺铁性贫血、叶酸缺乏、维生素B12缺乏、周围神经病、腰骶根性神经病、脊髓病、帕金森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甲状腺功能低下、脑血管病、心功能不全或使用药物等;部分特发性不安腿综合征有家族史。机理上,有人认为不安腿可能与间脑脊髓的多巴胺能系统有关。Ekbom提出,某些代谢产物在小腿肌肉组织内堆积刺激血管痉挛,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组织内缺血缺氧,最终引起周围神经功能紊乱,并可能使血管痉挛加剧,形成不良循环。现代医学对本病无特殊治疗措施,采取治疗原发病,应用维生素类,镇静剂、血管扩张剂,钙离子阻滞剂,复方多巴胺制剂,多巴胺激动剂等;如尼莫地平、硝基安定、西比灵胶囊、氟呱啶醇、维生素E、美多巴、溴隐亭等,但疗效、尤其长期疗效欠理想,且副作用多。本病中医属“痹证”“血痹”范畴。中医中药针灸有较好的效果。房继英等[1]用四妙丸加味治疗本病,王锦爱[2]用电脑中频中药离子导入TDP照射治疗本病,孙秀春等[3]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不安腿综合征,均取得较好的疗效;相比之下,针灸治疗鲜见报道。本人通过反复临床观察,认为该病患者老年人多见,症状多在双下肢,且以夜间麻木、酸胀难忍的不适感突出,应属于中医“痹证”“血痹”范畴。缘于老年人气血虚,气血运行不畅,肝肾亏损,使下肢经脉、经筋失去血之荣养;且夜间阳气在里,阳气失调,影响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治疗上宜平衡阴阳,疏泻经络郁滞之阳气、之湿热,疏通双下肢经络,解郁安神等治疗。故本法用双下肢局部经穴风市、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以疏通经络、通畅气血,血海、委中泻血热,阴陵泉及行间清利湿热;内关解郁安神,心包经气血互注于胃经,通于脾经,有疏通下肢脾胃经气功能;用泻法以达泻热泻阳燥湿目的;共奏疏通经络,平衡阴阳,通畅气血之功。又据现代医学理论取足运感区,通过对大脑中枢的功能调整,以达改善局部肢体症状目的,尤对脑血管病者适合。雀啄灸法有泻法之意,能泻热、泻郁阳;温和灸涌泉能引火归元,使阳气入阴跷。且治疗时间上取亥时或子时治疗,首先因为许多患者此时开始症状突出,急需处理;且此时为阳气萌动之时,三焦为亥时,脾为己时,己亥相冲,时辰上经脉阴阳气血互注,脾主四肢,阳气不舒或湿热下注致四肢不适,于亥时取泻外关,可调泻脾经之郁阳及湿热,以达平衡阴阳之目的。胆为子时,心为午时,子午相通,心经与胆经气血互注,子时取泻光明,能宣泻阳气及导阳气入心经而养神养心,而达平衡阴阳,养神安眠之目的。诸方面合用,而取得较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房继英,王桂枝,谷万里,等.四妙丸加味治疗不安腿综合征40例[J].中医药信息,1995,5:43.
       [2]  王锦爱.电脑中频中药离子导入TDP照射治疗不安腿综合征11例[J].泰山医学院学报,1995,16(2):168.
       [3]  孙秀春,梁玉侠,李桂荣,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不安腿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0,20(4):48.
       (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3)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