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陆长清主任医师治疗癫痫的经验介绍
作者:李琴

《时珍国医国药》 2007年 第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陆长清;,,癫痫;,,豁痰;,,熄风;,,补虚
       摘要:陆长清主任以“风为百病之由,痰百病之根,虚为百病之终”的发病机理论治癫痫,提出癫痫的治疗重在豁痰,熄风和补虚。
       关键词:陆长清;  癫痫;  豁痰;  熄风;  补虚
       癫痫是儿童时期常见的多种原因引起的脑功能障碍综合征,多反复发作,经久不愈,故称为“小儿之恶候”,往往短期内不易根治。陆师治疗本病,辨证用药有独到之处,陆师认为:风为百病之由,痰为百病之根,虚为百病之终。癫痫的发病机理亦不例外,因此癫痫的治疗应重在豁痰、熄风和补虚。
         1  豁痰、消食、导滞
       中医认为“痫因痰生”,如《医学纲目・癫痫》曰:“癫痫者,痰邪逆上也”。在发病时常呈现昏不识人、喉中痰鸣、或口吐涎沫等痰涎壅盛,蒙闭心窍之症。痰是脏腑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也是导致各种疾病的根本因素之一。由痰致痫,当治生痰之因。正如张景岳所说:“然疾之为病,亦唯为病之标耳,就必有生痰之本。”小儿因痰致痫有平素脾胃积热生痰、惊风之后余热不尽生痰、脾虚生痰三种,而以脾胃积热生痰者最为常见。因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父母过于溺爱,常以高蛋白、高脂肪饮食致小儿脾胃功能受损,食谷难化,停于中焦,积久生热,热灼津液,炼津成痰,痰阻清窍而致痫。这种由脾胃积热成痫,中医又称“食痫”。食痫的发生与痰有关,是继发于饮食停积之因。故陆师擅长导滞豁痰法治疗食痫,能明显减少或控制痫证发作,药用厚朴、茯苓、鸡内金、焦楂、麦芽、僵蚕、天竺黄各10 g,半夏、神曲、陈皮、蝉蜕各6 g,方中厚朴辛苦温,行气宽中,消除膨胀为主药;辅以鸡内金、焦楂、麦芽、神曲消食化滞;茯苓、陈皮健脾和中为佐;天竺黄、僵蚕、蝉蜕化痰熄风为使。诸药配合共奏消积导滞、豁痰熄风之功。若痰热重加川贝母、胆南星、郁金、菖蒲,顽痰不化加青礞石。
         2  熄风平肝定痫
       中医认为:“风性善行数变”“风性主动”。《内经》曰:“风胜则动”、“诸暴强直,皆属于风”。临床将卒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抽搐、甚至颈项强直,包括搐、搦、掣、颤、引发,窜视等八候,都属风的病变,这些证候反映在体表与人体之筋、目和精神状态有关。而肝主筋,开窍于目,又和精神活动有关。故癫痫从风论治者责之于肝,临床常言“肝风”,即身中阳气之动变,因其不同于外风,故又称“内风”,如《素问・至真要大念经》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基于以上,陆师在癫痫治疗过程中一是重视肝经药物的应用,这种选择性的作用于肝风,可使药物直达病所,而充分发挥作用;二是重视动物、矿物类药物的应用,取其重镇潜阳、祛风解痉,达到痉止的目的,如石决明、磁石、龙骨、牡蛎、鳖甲、龟版、全蝎、僵蚕、蝉蜕、琥珀、朱砂等;三是在各种类型的痫证中佐以熄风药,陆师认为癫痫的发作无论症状轻重,往往诸型交错互见,不同程度伴有风动的临床表现,如常见的热极生风、血虚生风、痰浊生风等,因此熄风药是治疗各种痫证必不可少的。常用药物除动物、矿物药外,尚有天麻、钩藤、白蒺藜、白芍等。
         3  补虚治本
       癫痫之证在缓解期治疗,前人提出补虚断痫,以固其本,陆师却注重抓主证,他认为痫证无论处在缓解期还是发作期,其主证以一派虚象呈现,都要从补虚的角度出发,这样既可达到断痫,又可达到治本防复发的目的。小儿痫证久发不愈,慢惊风久治不愈而成痫者,多属虚证。临床以抽搐无力、少气懒言、神倦体乏、两目乏神、面色少华、形体消瘦、表情淡漠、或反应迟钝、或多涎、便溏为主证。多从养血、健脾两方着手,前者宗其“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这一要旨,采用“养血熄风法”治疗由肝血不足所致的血虚风动之证,并根据“气为血帅”“气旺血自生”之理论及“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的生理,常常肝脾同治,选以当归补血汤合参苓白术散。若因肝阴不足累及到肾阴亏虚,则宜肝肾同治,以六味地黄汤为主加味应用,肾水壮则能滋养肝木,所谓“乙癸同源也”;后者以健脾化痰法治,脾虚痰浊生风证,由脾虚痰湿内生,其本于脾失健运,如《幼幼集成》曰:“盖病源深固,但可除因,惟以健脾补中为主,久服痰自不生,痫自不作矣。”故以参苓白术散加化痰剂,并少佐熄风之药。陆师强调本病往往缠绵难愈,虚损之证又难复,故治疗不要随便更弦易辙,须坚持服用中药控制不发作1~2年左右。总之,豁痰重在辨治生痰之因,熄风则注重择其入肝经平肝风之动、矿物类药,补虚不离养血、健脾之法,验之临床,实为治痫诸法中之要义。
  基金项目: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课题研究基金资助项目(No.2004BA721A01Z43)
       (青海省中医医院,青海 西宁  810000)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