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国医论“献血有益”
作者:牛慧佳

《时珍国医国药》 2007年 第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祖国医学,;,,献血
       关键词:祖国医学 ;  献血
       适量献血有益健康,已被全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千百万捐血者的实践所证实。但祖国医学论“献血有益健康”尚罕有报道。笔者广泛阅读古今文献,试从国医角度论证,请诸位同仁指正。
         1  国医论“血”
       血,主要由营气和津液所组成,具有营养和滋润作用。《内经》认为,血液是人身中最宝贵的物质,能奉养人的周身,流行到哪里,哪里组织的功能活动就得到充分发挥而体现出神用,故《灵枢・营卫生会》说:“血者,神气也”。《灵枢・本藏》说:“血和则经脉流行,营覆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滑)利矣。”血液流行维护着人的生命活动。
         2  国医论“放血”
       国医无“献血”一词,但其刺络放血疗法(又称放血疗法,是用三棱针、毫针、梅花针或用刀具刺破躯体的一定部位,放出一定量的血液从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渊源流长。
       2.1   “放血”的源流  宋・罗泌《路史》载太昊伏羲氏“尝草制贬,以治民疾”,充分说明新石器时代古人就会使用贬石刺血治病。战国秦汉时期成书的《内经》,全书162篇,论及此疗法的竟多达40余篇。《汉书・苏武传》曾有这样的记载:“……武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翳,凿地为坎,置温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南北朝《小品方》载:“若有聚血在折(折伤处)上,以刀破之。”唐代刺血疗疾的专案记载,侍医秦鸣鹤针刺百会穴及脑穴出血,治愈了唐高宗李治的头目眩晕。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载:治疗舌头突然肿胀时“用手指或被刀把舌下两边的皮弄破使之出血,又刺舌下两边络脉,出血数升,并烧针筷烙数遍止血。”金元四大家之一张从正以刺络治病颇有声望,在《儒门事亲》中记载的针刺医案凡30余例。明朝杨继洲《针灸大成》中对刺络疗疾的记载也很多,如“太阳在眉后陷中,太阳紫脉上治眼红肿及头痛,用三棱针出血。”清代医家郭志邃所著《痧胀玉衡》为刺血治疗急症的专著,对后世影响极深。现代王秀珍医师写成《刺血疗法》,不仅在国内受到欢迎,而且还被日本、西欧各国、港澳地区等医学界人士所重视[1]。
       2.2   “放血”的作用机理  《灵枢・刺节真邪》云:“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令之不通,视而泻之,此所谓解结也。”《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也云:“其结络者,脉结血不和,决之乃行。”《医学入门》所云:“人知百病生于气,而不知血为百病之始也。”《灵枢・小针解》指出:“苑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即凡郁滞过久的疾病,均可用刺络方法治疗。《素问・三部九候论》说:“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调其气之虚实,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必先去其血脉,而后调之。”《素问・血气形志篇》指出“凡治病必先去其血,乃去其所苦,伺之所欲,然后泻有余,补不足。”由于“泻其血脉,浊气乃辟”,则可达到“无令恶血得入于经,以成其疾”的目的。《素问・调经论》也说:“气有余则泄其盛经,出其血”,“病在脉,调之血;病在血,调之络。”《儒门事亲》指出:“血之为物,太多则溢,太少则枯。”现代贺普仁教授提出“以血行气”的“强通法”,通过祛瘀血以通经络,达到血行气通、血气调和之目的[2]。上述说明“放血”疗法的作用机理在于出恶血、辟浊气、通经脉、调血气,改变经络中气血运行不畅的病理变化,从而达到调整脏腑、经络、气血功能的作用。
         3  民族医论“放血”
       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受不同地域、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产生了各具特色的民族医学。其中,“放血”疗法是民族医学中的一朵奇葩。藏医、蒙医、维医、壮医、哈萨克医、回医、苗医、土家医、侗医、畲医和纳西医运用“放血”疗法各具特色[3]。蒙医认为“放血”疗法具有祛除病气、通脉活血、止痛消肿、去腐生新、清洁血管、调节气血循环的优点,另外有对胖者减肥、瘦者肥胖和强身的作用[4]。藏医亦认为放血疗法的优点是多方面的,能排除病血,止痛消肿,清洁血管,促使病变的肌肤新生,也能使胖人减肥,瘦人达到增加体重和强身健体之功效[5]。哈医放血疗法疏通经脉,调和气血,驱除病邪,消除恶血;具有止痛、消肿、化淤解毒、消炎、降压、改善微循环等功效[6]。
       4   讨论
       现代医学已证实,血液本身具有旺盛的新陈代谢功能,不献血血细胞也会大量自然衰亡。适量献血不但可以刺激人体造血功能增强,增加年轻血细胞比例,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还能预防、缓解高黏血症,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发生[7,8]。可见“放血”疗法虽然在针刺放血部位、放血量上多有讲究,与现代“献血”方式方法不尽相同,但其放血功效与现代献血有益健康,如出一辙,有异曲同工之妙。   “吐故纳新”语出《庄子・刻意》篇,狭义是指吐出废气,吸纳新鲜空气;广义可以认作新陈代谢的代名词,务使身体保持健康,充满活力。综上论述,“献血”与“放血”均属主动“吐故纳新”,促进新陈代谢也。
         参考文献:
       [1]  王秀珍. 刺血疗法[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0.
       [2]  李  岩.贺普仁教授访谈录暨其“刺络放血”学术思想[J]. 针灸临床杂志,2005,21(7):3.
       [3]  马  莎,郭  义.中国不同民族刺络放血疗法的比较研究[J].天津中医药,2004,21(1):35.
       [4]  呼  春.浅谈蒙医放血疗法[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4,10(4):13.
       [5]  才项仁增.浅谈藏医独特的放血疗法[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3,9(4):23.
       [6]  玛尔江.哈萨克医放血疗法简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1995,13:29.
       [7]  葛静兰,王培华,邢立香. 献血与健康[J].中国健康教育杂志,2003,16(3):133.
       [8]   阎富斌. 无偿献血与诸多学科关系之我见[J].中华医学丛刊杂志,2002,2(11):122.
       (河北省邢台市中心血站  054000)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