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辨证运用针灸加耳穴治疗失眠证133例
作者:李晓杰, 毕丽萍

《时珍国医国药》 2007年 第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失眠;,,针灸疗法;,,耳穴治疗
       摘要:目的观察针灸加耳穴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方法治疗组133例,采用针刺加耳穴治疗(体针取穴:百会、神庭、本神、四神聪、神门、安眠;耳针取穴:神门、交感、皮质下,神经衰弱点)。对照组48例,采用单纯安眠药(舒乐安定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辨证运用针灸加耳穴治疗失眠疗效较理想。
       关键词:失眠;  针灸疗法;  耳穴治疗
       笔者于200409~200609月期间,用针灸加耳穴治疗失眠证133例,并随机设对照组进行观察,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中关于失眠的诊断标准制定。患者每天睡眠时间不足4 h,并且服安眠药无效;或经服安眠药可入睡6 h,但入睡轻微,易醒多梦,醒时精神状态差,肢倦神疲,持续超过半个月者。
       1.2  排除标准排除严重器质疾患所导致失眠者。
       1.3  一般资料将181例门诊,病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33例,男53例,女80例;最小17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14 d,最长17年;根据中医辨证分为3型:心脾两虚33例,阴虚火旺48例,肝火上扰52例。对照组48例,男21例,女27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63岁;病程最短15 d,最长15年。两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主穴(体针):百会,神庭,本神,四神聪,神门,安眠。针用平补平泻法。配穴:心脾两虚型: 足三里,内关,阴陵泉,针用补法;阴虚火旺型:太溪,三阴交,针用补法;肝郁化火型:合谷,太冲,针用泻法。主穴及配穴均留针30 min,每隔10 min行针1次,隔日针刺1次,10次为1个疗程。耳针:神门、交感、皮质下,神经衰弱点,配穴:心脾两虚型:心、脾、胃、肾;阴虚火旺型:肝阳一、肝阳二,内分泌;三焦,肝郁化火型:肝阳一、肝阳二,胆、耳背心,耳尖;操作:将事先用酒精消毒好的王不留行粘在0.5 cm×0.5 cm的医用胶布上,消毒耳廓,随证选穴位,并在穴区内最敏感处压上王不留行,每穴按揉1 min,按压3~5次/d,力度以患者整个耳朵发红并发热,感到胀痛但能忍受为度,重按为泻,轻按为补,中等力度为平补平泻。2 d更换1次,10次为1个疗程。
       2.2  对照组采用单纯安眠药治疗,舒乐安定片,2 mg/次,1次/d,睡前1 h服,共服20 d。
       2.3  统计学方法组间记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采用国际统一睡眠效率值(简称睡眠率)公式:睡眠率=实际入睡时间/上床至起床时间×100%,根据WHO最新颁布的睡眠检测法,失眠质量分为5级。1级:睡眠率70%~80%,睡眠尚可;2级:睡眠率60%~70%,睡眠困难;3级:睡眠率50%~60%,睡眠障碍;4级:睡眠率40%~50%,中度睡眠障碍;5级:睡眠率30%~40%,严重睡眠障碍。痊愈:症状消失,睡眠率达75%以上,停服安眠药;显效:症状缓解,睡眠率达65%以上,停服安眠药;有效:症状改善,睡眠率达55%以上,基本停服安眠药或药量减少3/4;无效:症状如前,睡眠率在40%以下,靠安眠药维持。
       3.2  治疗结果
       3.2.1  两组疗效比较结果见表1。治疗组各证型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表1  两组疗效比较(略)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2.2  治疗组各型疗效比较结果见表2。治疗组各证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表2  治疗组各型疗效比较(略)
        4  讨论
       中医认为, 失眠的病机较为复杂,但其总的病理变化为阳胜阴衰,阴阳失交。正如《灵枢》所言:“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暝矣”。因此调和阴阳,镇静安神应为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笔者针灸加耳穴治疗失眠症,着重辨证施治。百会、神庭、本神、四神聪、神门重在养心安神,安眠穴为经外奇穴,具有镇静安神之功效;三阴交为足三阴经脉之交会穴,有健脾养肝强肾、清心醒脑、养血安神之效; 心、脾、肝、肾经通过经络与耳廓相连,故耳穴取心、肝、脾、肾点具有养心安神、健脾益气、疏肝补肾作用;神门、皮质下、交感、神经衰弱点可调节大脑皮质功能。耳穴治失眠,是通过耳穴的刺激,引起大脑网状系统的正常有序化激活和抑制,从而使病理性的睡眠状态向正常的生理性的睡眠转化。人的正常睡眠系心神所主,阳气由动入静时,即为入睡状态,阳气由静转动时,即为清醒状态,是阴阳之气自然而有规律转化的结果。以上诸穴配合,相辅相成,以安神定志,交通心肾,调整阴阳之平衡,引阴入阳,达治疗失眠之效。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1辑[S].1993:186.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  天津市传染病医院,天津  300193)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