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针灸合薰疗治疗产后尿潴留19例
作者:胡芳

《时珍国医国药》 2007年 第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产后尿潴留;,,针灸;,,中药薰疗
       关键词:产后尿潴留;  针灸;  中药薰疗 
       产后尿潴留是指妇女生产时损伤膀胱及周围组织,引起组织充血,水肿和神经功能障碍及膀胱括约肌痉挛等,而致产后尿道堵塞,尿液积聚于膀胱内;为产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排尿困难、小腹胀急、坐卧不安。笔者用针灸合中药薰疗治疗产后尿潴留19例疗效满意,有效率100%,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9例均为妇产科住院病人,年龄最小23岁,最大39岁,初产妇15例,经产妇 4例。发生产后尿潴留的时间,最短4 h,最长72  h,多为6~8 h。经产道分娩者16例,剖宫产者3例。
       1.2  诊断标准所选病例均为产后6 h以上未能解小便,膀胱高度充盈,经热敷、抗炎、新斯的明、催产素结合导尿,并施以诱导法,均无效者。
       2  治疗方法
       2.1  针灸治疗取穴:肾俞、关元、中极、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次。刺灸法:取40 mm或50 mm毫针,肾俞补法10 mim,TDP照射腰骶部10 min,次速刺,泻法,使针感向内向下传导,不留针。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用捻转补法,关元,足三里加温针灸,三阴交针感传至小腹、尿道处为佳;中极用捻转泻法,针感到达尿道,使有胀胀的尿意感;阴陵泉用泻法,留针15~30 min,其间行针2~3次。剖宫产者不针腹部穴。1~2次/d。
       2.2  中药薰疗自拟通尿薰蒸方:黄芪200 g,荆芥30 g,桂枝30 g,升麻30 g,泽泻20 g,茯苓20 g,木瓜30 g,葱白10根。用法:制一木椅,中掏直径20 cm左右的圆洞备用;将上方加水至2 000 ml,煎至沸腾10 min连渣倒入小桶或痰盂中,放于木椅洞下,或直接将薰蒸锅置于洞下,令患者坐于木椅上,熏蒸约20 min。每隔6 h可薰疗1次。
       3  治疗结果
       本组19例,针灸或针灸配合蒸疗1次,于15~120 min内排尿者11例;第2次治疗后,排尿者7例;第3次治疗后排尿1例。有效率100%。
       4  典型病例
       女,26岁,20050406上午10许,初产,施会阴侧切术,产后小便不能自解,用新斯的明、中药热敷、流水诱导法均无效,留置导尿管。4月8日邀余会诊。刻诊:小腹膨胀,腹痛隐隐,周身汗出,舌淡,苔薄白,脉弦,尿不得出。西医诊断:产后尿潴留。中医辨证:气虚失约之癃闭。予上方针灸治疗,留针20 min,即感尿意,出针15 min后小便自解。女,30岁,20051019下午初产,剖宫产,产后6 h仍不能自解小便,小腹胀满,烦躁不安,予尿潴留常规治疗法进行治疗无效,留置导尿管。第3日,予针灸加中药蒸疗各2次,小便解出,拔除导尿管。
       5  讨论
       产后尿潴留多因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因接生处理不当或因会阴侧切缝合后,局部充血、水肿或平卧解小便不习惯等因素,使尿道括约肌反射性痉挛,致使膀胱颈部以下严重梗阻,产生排尿障碍,尿液潴留于膀胱内,膀胱过度充盈逼尿肌发生弹性疲劳,而导致尿功能障碍。产后尿潴留属中医“癃闭”范畴,多为虚证。产妇素体气虚,加之产时用力过甚及产程延长,手术创伤,产时失血等原因,导致真元大损,气虚下降,清气不升,浊阴不降,膀胱气化无力,开阖失司,而致尿潴留。针灸取穴肾俞调补肾气,益肾利水;足三里扶正培元,健脾祛湿;三阴交健脾胃,益肝肾,祛湿利尿;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居下腹近膀胱,有补肾利尿、祛湿利水之功;中极乃膀胱募穴,是膀胱经气结聚之处,对水液代谢有调节作用,亦有补肾利尿之功;次提肛补益,能增强膀胱排尿功能;阴陵泉是脾经合水穴,为健脾祛湿利水之要穴,《杂病穴法歌》:“小便不通阴陵泉”。诸穴相伍,补虚益气,通利三焦,疏通水道,使膀胱开阖有度;再加中药熏蒸益气祛湿,故效如桴鼓。
       (湖北省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  448000)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