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针灸治愈难治性阳痿1例
作者:姚重华, 宾彬

《时珍国医国药》 2007年 第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针灸;,,阳痿;,,心理开导
       关键词:针灸;  阳痿;  心理开导
       笔者与两位澳大利亚留学生在针灸门诊期间,治疗1例难治性阳痿患者,获得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男,41岁,因“阴茎不能勃起6个月”而就诊。诉6个月前因工作压力大,睡眠不足而行房时突然出现阴茎痿软不起,其后每于行房时阴茎不能勃起,曾多次求治,服用众多中西药无效,睡眠亦未有改善,每夜仅能睡3~4 h,常于凌晨4时左右醒来,醒后不能再入睡,精神甚为苦恼。经人介绍,遂求助于针灸治疗。症见:阳痿不举,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失眠健忘,情绪抑郁,胸胁胀满,烦躁易怒,善太息,舌淡,苔薄白,脉弦细。辨证:肝郁肾虚型;治法:疏肝通络,补肾生精;选穴:合谷(双)、太冲(双)、太溪(双)、足三里(双)、三阴交(双)、关元、百会、四神聪、安眠穴。操作方法:令患者排空小便,仰卧体位,放松调息。关元穴采用缓慢捻转进针补法,针感传至龟头后留针,配合艾条灸30 min;其余穴位采用快速进针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30 min。注意:在针灸治疗前,先对患者进行心理开导,使其对阳痿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增强其治愈阳痿的信心。治疗过程:针灸1次/d,10次为1个疗程。患者针灸第1次后,诉当晚有困意,但仍然至凌晨一点半左右才入睡,仅能睡3 h余,其他症状无明显减轻。继续按上法针灸第2次后,诉性欲很强烈,阴茎能勃起但不够坚硬,当晚约23时睡着,次日六点一刻醒来,已能睡6 h余,头晕耳鸣减轻,精神舒畅。仍按上法针灸第3次后,患者诉阴茎已能正常勃起,并于当晚21时余顺利完成了一次久违了的性生活,22时余入睡,至次日七点半醒来,睡眠时间接近9个小时,头晕耳鸣消失,仍有轻微腰膝酸软,精神倍佳。患者治疗3次,阴茎就能正常勃起并顺利完成了性生活,并且睡眠质量明显提高,全身整体状况均明显好转。笔者与两位留学生无不叹为观止,视为治愈。应患者要求,继续针灸治疗5次,以巩固疗效,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景岳全书・阳痿》载:“男子阳痿不起多由命门火衰,精气虚冷,或七情劳倦损伤生阳之气,以致宗筋弛纵而痿弱”。该患者因长期工作压力大,七情损伤,肝气郁结,故症见情绪抑郁,胸胁胀满,烦躁易怒,善太息;气郁化火,消烁肾阴,肾精亏耗,故症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失眠健忘;肝气郁结,肝血运行失畅,不能灌溉宗筋,加之肾精亏耗,阴损及阳,肝郁肾虚而致阳痿。辨证属肝郁肾虚型,治疗宜疏肝通络,补肾生精,故取以上诸穴治疗。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有通经活络、镇静安神的功效,太冲为足厥阴肝经的原穴,有疏肝理气、调理气血、补肝益肾的功效,两穴相配(又称“四关穴”)共奏疏肝通络、调理气血、补肝益肾之功。足三里为阳明胃经的合穴,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固本的功效。太溪为足少阴肾经原穴,取之补肾填精,主治阳痿,遗精,失眠健忘。足三里与太溪相配,既补精,又补血,精血同补。百会穴为督脉经穴,调理一身之气机,有平衡阴阳、镇静安神之功。四神聪调和阴阳,安神定志,安眠穴为经外奇穴,为临床治疗失眠的经验穴。关元穴是任脉和足三阴经之交会穴,为培元固本之要穴,《类经图翼》称本穴“乃男子藏精,女之蓄血之处”,针之可理气行血,祛淤通经,灸之可补肾培元。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肝脾肾诸疾皆治,主治男女生殖泌尿系病,具有调补肝肾,疏肝理气的作用。诸穴同刺,共奏疏肝解郁,养血通络,镇静安眠,补肾生精之功。精血充盈,输布畅达,宗筋得以灌注、滋养而阳事乃兴。现代医学认为,男性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状态容易导致阳痿,而一旦发生阳痿,又加重患者的精神负担,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对于治疗男性阳痿患者,除了辨证施治,采取针灸或药物治疗外,对患者心理上的开导也是很重要的,而且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疗效。上述病例中,在针灸治疗前,笔者先对患者进行心理开导,使其对阳痿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坚定了治愈阳痿的信心。患者仅针灸3次就痊愈,笔者认为,这与心理开导是分不开的。临床上,关元穴是治疗阳痿的常用穴位之一,通过针刺穴位生产的强烈针感传至龟头时,患者不仅身体受到强烈的刺激,心理上也会引起共鸣。因此,笔者认为,在所取穴位中关元穴起了关键的作用。最后,注意对伴随症状的治疗。患者除了阳痿之外,最重要的伴随症状是失眠,笔者采用百会、四神聪、安眠穴相配合,取其镇静安神的作用,提高了患者的睡眠质量。患者睡眠好了,精神也随之舒畅,不仅其抑郁易怒的症状消失,而且从心理上进一步增强了信心,这无形中对阳痿的治疗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在治疗阳痿的过程中,需要相应地治疗其伴随症状。
       (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3)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