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自拟“消丹汤”内服配合中药外敷治疗丹毒150例
作者:王久明,赵丽萍,吴厚琴

《时珍国医国药》 2007年 第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丹毒;,,中药内服外敷;,,清热利湿;,,活血化淤
       摘要:目的寻求更有效治疗丹毒的方法。观察中药内服外敷与单纯西药治疗在治愈率机制与时间上的优劣。方法1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西医治疗,简称对照组;一组加用中药内服外敷,简称治疗组。连续观察14 d,随访6~12个月。结果两组治愈率、治愈时间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自拟中药内服配合如意金黄散外敷加用西药治疗丹毒能明显提高治愈率,缩短治愈时间。
       关键词:丹毒;  中药内服外敷;  清热利湿;  活血化淤
       丹毒是临床常见皮肤病,好发于下肢及足背,自1998年以来,我院采取自拟中药内服外敷 ,配合西药治疗丹毒15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1  一般资料
       150例患者按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对照组70例。发病最短2 d,最长7 d。其中治疗组男36例,女44例;左下肢38例,右下肢42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47.5岁;伴发热、白细胞增高者59例;中医辨证属热毒炽盛,淤阻脉络者45例,湿热蕴结、淤阻脉络者35例。对照组男32例,女38例;左下肢32例,右下肢38例;年龄20~71岁,平均年龄46.7岁;伴发热、白细胞增高者51例;中医辨证属热毒炽盛,淤阻脉络者37例,湿热蕴结,瘀阻脉络者33例。全部病例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0628发布的《中医外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2  治疗方法
       两组西医治疗方案相同:均用青霉素400万单位静脉滴注,2次/d。发热超过38.5℃给予双氯酚酸钠塞肛。治疗组同时口服自拟中药方:金银花30g,蒲公英30 g,忍冬藤20 g,野菊花15 g,川牛膝12 g,薏苡仁12 g,淡竹叶10 g,枳壳12 g,厚朴12 g,丹皮12 g,丹参20 g,当归12 g。7 d为1疗程,连续观察14 d,随访12个月。
       3  疗效观察
       3.1  治疗标准全身及局部症状消失,外周血白细胞恢复正常为治愈;全身症状消退,局部症状未全消为好转;全身与局部症状未能控制,出现“陷证”为未愈。
       3.2  治疗效果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两组治愈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果见表2。随访12月,治疗组复发2例,为脚癣诱发。观察组复发6例,4例为脚癣诱发,2例为上感诱发。
       4  讨论
       4.1  丹毒之病名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又名火丹、天火。因患部皮肤红如涂丹,热如火灼故名。发无定处者名赤游丹,发于头部者名抱头火丹,发于小腿者名流火[1]。本病西医也称丹毒,是由β溶血性链球菌从皮肤或粘膜的细微破损处侵犯皮内网状淋巴管所引起的弥漫性炎症。本病西医治疗首选青霉素,效果不佳可改用红霉素。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略)
       与对照组比较,* P<0.01
       表2  两组治愈时间比较(略)
       与对照组比较,*P<0.01
       4.2  本病病因病机为:素体血分有热,或在肌肤破损处有湿热火毒之邪乘虚侵入,郁阻肌肤而发[2]。我们通过临床观察舌、脉、证,认为应还有淤血阻络。所以治以清热解毒、凉血和营、活血化瘀。方中忍冬藤、金银花清气血热毒、祛经络风湿热邪而止痛;公英、野菊花清热解毒之力尤强;薏苡仁、淡竹叶利湿清热;丹参、当归活血止痛、凉血除烦;川牛膝功擅苦泄下降,能利湿化淤引毒下行;枳壳、厚朴行气化湿。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和营凉血、活血化瘀之功。外用金黄散调敷,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同样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止痛的功效,缓解病人局部热如火灼的感觉。治疗期间宜抬高患肢休息,忌烟酒、辛辣刺激食品。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清热解毒中药具有抗菌消炎作用,活血化淤中药能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炎性肿胀。从以上统计资料来看,中药内服外用,确能起到提高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的效果,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医研究院,广州中医学院.简明中医辞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186.
       [2]  李曰庆.中医外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89.
       (湖北省襄樊市中医医院  441000)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