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李鲤教授寓补于消法在神经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何华

《时珍国医国药》 2007年 第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李鲤教授;,,寓补于消法;,,神经疾病
       关键词:李鲤教授;  寓补于消法;  神经疾病
       河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李鲤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其业医40余载,医术精湛。他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提出了“寓补于消”的观点用于多种神经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现就此作以浅要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饮食结构等生活方式的变化,脑血管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及肥胖病等日益增多,成为内科临床最常见的疾病。李老认为,此类疾病多由饮食不节、调摄无度、情志内伤、静卧少动等因素引起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化不畅,尤其是脾胃运化失职,肝胆疏泄失常,导致痰浊瘀血等壅积而成。不少患者出现了貌似虚弱,但不受其补的现象。究其原因,有七情不舒而致胃气受戕者,有嗜食肥甘而中满不化者,有安逸怠卧而脾气不展者……。此际施补,即出现腹满、呕逆等。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对于上述情况的治疗,当以和中消食为先,籍以除壅滞,开化源。正如《医学心悟》所云:“消者去其壅也,脏腑、经络、肌肉之间,本无此物,而忽有之,必为消散,乃得其平。”如此则不补气而气渐生,不补血而血渐长,不补肝而肝得养,不补心而心得奉……。这种方法以消代补,籍消以补,故称寓补于消。它是消法作用的延伸与扩大,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消法的概念。鉴于上述认识,李老应用朱丹溪的保和丸为底方化裁,治疗着重于减轻脾胃负担,增强脾胃运化功能;调畅肝胆疏泄,调整膏脂输布。保和丸药性平和,无偏寒、偏热之嫌,也无大补峻泻之弊。方中陈皮、半夏、茯苓健脾和胃、化痰止呕;炒莱菔子调气除胀;山楂、神曲消食开积,并能活血化瘀;连翘一味,用之尤妙,不仅能清郁热散结,且如李杲所云“切血结气聚无不调达而畅通”也。保和丸一则可和脾胃,消痰积散郁结,消各种有形之邪,有利于正气的恢复;二则可促进药物的吸收,使药物发挥出最大功效,促进病情痊愈。其与补益之品相配而无壅滞之弊,与祛邪之剂相伍能护脾胃而防伤正。所以李老临证处方对保和丸使用极广,可谓曲尽其妙,独具匠心。兹列举其寓补于消法治疗神经疾病的验案如下。
        1  脑梗塞
       男,48岁,20000920就诊。主诉:左侧肢体活动不遂1月余。其曾在发病后2天查头颅CT示“右豆状核及右侧室旁多发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素喜烟酒、肥甘。刻诊:头晕,胸闷,左侧肢体活动不灵,纳差,便干。查体:左鼻唇沟变浅,左侧上下肢肌力Ⅳ级,舌质暗红,苔白腻,脉弦滑。此属痰淤互结,痹阻脉络。治以和中化痰,祛淤通络。处方:焦山楂12 g, 焦神曲12 g, 炒莱菔子15 g,  陈皮12 g, 半夏12 g, 茯苓30 g, 连翘10g, 丹参30 g, 当归20 g,  桃仁12 g, 红花20 g, 川芎10 g, 全蝎10 g。服药10剂,诉头晕、胸闷等明显减轻,左侧肢体活动较前灵便。守上方加菖蒲12 g,远志10 g,白花蛇1条(冲服),连服14剂,诸症消除。复以上药为主巩固治疗1个月,患者生活自理,工作如常。按: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为中风之基本病机。李老认为,“痰”贯穿于该患者罹病始终。一方面患者嗜烟好酒,久之脾失健运,痰湿内生;另一方面,发病后由于气血逆乱,津液运行不畅,又可生痰,而痰又可致淤,淤复可致痰,终成痰瘀互结。治予保和丸合桃红四物汤加减,痰淤同治。保和丸可调理后天之本,一则除脏腑经络之积滞顽痰,二则健脾运,供苫养,畅肝气。方中山楂炒焦为用,增“散淤血”作用,对痰淤相兼之症,用之最宜。回顾李东垣所言:“中风为百病之长,乃气血闭而不行,此最重痰”,盖此理也。
        2  血管性痴呆
       男,65岁。患者一年前曾患“脑梗塞”,出现半身不遂,经治2个月病情好转,但渐见表情呆滞,反应迟钝,沉默寡言,记忆力、计算力、识别力、判断力均明显减退,呈进行性加重,伴纳少,口泛痰涎,舌质暗,有淤点,苔白厚,脉沉弦滑。头颅CT扫描示“脑白质脱髓鞘”。中医诊断:老年呆病。西医诊断:血管性痴呆。证属痰淤互阻,肾精不足。治疗首以和中化痰为主,方用保和丸加减:陈皮10 g,半夏10 g,茯苓30 g,炒莱菔子15 g,菖蒲15 g,远志10 g,郁金15 g,僵蚕10 g,丹参30 g,焦三仙各15 g,炒鸡内金15 g。服药12剂后,纳食增加,舌苔稍退,余症稍有改善。又在原方基础上加用桃仁12 g,红花20 g,川芎10 g,当归20 g,蔓荆子10 g,菊花12 g。经治3个月,患者主症明显改善,反应较前灵敏,记忆力增强,纳食正常,舌苔转薄白,遂治法改为补肾填精为主,佐以祛淤化痰。处方:熟地黄15 g,枸杞子15 g,山茱萸15 g,肉苁蓉15 g,何首乌15 g,当归15 g,菖蒲15 g,远志10 g,桃仁10 g,红花20 g,丹参30 g,焦三仙各15 g。以上方随症加减治疗6个月余,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智能恢复正常,生活完全自理。随访2年无复发。按:李老认为,老年呆病的病机多为情志不遂,五志内伤;痰淤阻络,清气不升;心血不足,肾精衰少。肝肾不足,虚火炼津灼痰,痰滞碍血,终致痰淤互阻。李老对老年呆病采用“三步疗法”,即第1步和中化痰,以资化源。盖中焦为生化之源,亦为生痰之源,痰浊阻滞脉道,使血流受阻,清阳不升,则元神失养。治宜保和丸加远志、菖蒲、郁金。使中焦健运,痰源乏竭,血行流畅,而元神得养。第2步化痰祛淤,疏通经络。因痰可使血行粘滞,脉道变细,血脉不畅,由痰阻而渐致血淤,痰淤互结,血行不利,清气不能上荣元神,则痴呆由生。方用保和丸合桃红四物汤加蔓荆子、菊花、丹参。若痰淤祛,脉络通,则呆症可除。第3步补肾益髓,增进智能。经过前两步的治疗,患者纳食增进,脉道渐通,则虚之可补。在补的同时,仍要兼顾痰淤这两大病理因素。此“三步疗法”, 李老临证灵活运用,随症加减,效果颇佳。
       3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男,43岁。主诉:头晕、头痛间断发作6个月,加重15 d。患者素嗜肥甘厚味,有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病史,间断服用西药降压、降脂药物,效果不佳。查体:BP170/110 mmHg(1mmHg=kPa),形体肥胖,舌质淤暗,苔腻微黄,脉弦滑。彩色经颅多普勒(TCD)示“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慢”。生化检验:甘油三酯3.6 mmol/L,总胆固醇7.8 mmol/L,高密度脂蛋白0.9 mmol/L,低密度脂蛋白5.7 mmol/L。辨为痰浊中阻,肝阳上亢。治以:和中化痰,平肝潜阳。处方:陈皮10 g,半夏12 g,茯苓30 g,炒莱菔子15 g,焦山楂15 g,焦神曲12 g,连翘15 g,炒鸡内金20 g,天麻15 g,钩藤30 g,丹参25 g,泽泻20 g,石决明30 g。服药期间,嘱病人禁食肥甘厚味。服药2个月后,患者眩晕、头痛诸症消失,血压、血脂均恢复正常。TCD复查示椎-基底动脉供血明显改善。按:本患者除头晕、头痛症状外,尚有多项理化检查指标异常,其根本在于体内代谢异常,究其病机,当责脾胃。脾虚不运,致使水谷不化精气,而成痰浊留于体内,蒙蔽清窍,滞涩脉道,气血受阻。故辨治仍需从脾胃入手,保和丸能消滞开淤,化痰散结,调理脾胃,改善代谢,正中病机,故有桴鼓之应。综上所述,李鲤教授寓补于消的观点,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和途径。开展对该思路和方法的进一步研究,对防治脑血管疾病和老年病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河南省中医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2)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