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含铜类矿物药浅析
作者:王全权, 陈海林, 黄慧敏, 徐蕾, 宗芳

《时珍国医国药》 2007年 第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矿物药;,,药性特点;,,效用特点
       摘要:含铜矿物药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以单质铜及铜化合物形式存在。钙类矿物药药性多偏寒、酸味、平性,多具毒性,归肝经,主沉降。含铜矿物药的治疗作用是多方面的,如明目、解毒、接骨、息风,还可活血利窍、敛疮、杀虫等功效,临床各科应用具有较好效果。运用现代技术研究含铜矿物药的有效成分、药理及毒理,使其应用得到进一步发现,是当前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矿物药;  药性特点;  效用特点
       铜类矿物药是以单质铜及铜化合物为主要有效成分的一类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的矿物药,其种类较多,在临床运用上一直受到历代医药学家的重视。现概述如下。
         1  铜类矿物药的分布及存在形式
       含铜矿物药分布极为广泛,存在形式既有单质铜又有化合物,现代把主要含铜元素的化合物统计归纳共9种[1]:赤铜屑、扁青、空青、曾青、绿青、铜绿、胆矾、紫铜矿、绿盐等矿物药均含有铜。
       2  药性特点
       2.1  多偏寒  含铜矿物药共9种,其中药性寒者5味,平性3味。平性药是指药物的寒热之性不甚显著,作用较缓和的一类药。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因此严格地说仍有偏凉偏温之性,空青药性虽为平性,但其功效可“明目”“解毒”,故也有寒之性。绿盐也可“明目去翳”,故也有寒之性。
       2.2  多酸味  含铜矿物药共9种,其中酸味者6味。故它们大都可外用收敛固涩,治疗外伤出血、烂眼赤痛等。
       2.3  多归肝经  除了两味无明显归经外,共7味药归肝经。可明目、定惊、祛风、杀虫等肝经功效。
       2.4  多具毒性  在9味药中,有毒之品达8味,其中绿盐属于剧毒药。一般都作外用,如口服的,剂量较小(<1 g),并不可久服、多服,即使这样内服也应慎重。
       2.5  多主沉降  升降浮沉反映药物的作用趋向性,说明药物作用的性质。升降浮沉之性取决于其自身的特性,如四气、五味、质地等,还与药物的炮制和配伍有关。一般认为,味酸(涩)苦,性寒凉,种子、果实、矿物、贝壳等质地沉重者多主沉降;味辛甘,性温热,花、皮、枝等质轻者多主升浮。含铜矿物药质地都沉重,药性多偏寒,味多酸,其主治作用多为解毒、定惊、明目等功能。如扁青、铜绿、胆矾具有解毒作用,赤铜屑、扁青、空青、曾青、铜绿、绿盐能够明目。
         3  效用特点
       含铜矿物药的作用是非常多方面的,在内、外、妇、儿科方面都有临床效果。
       3.1  明目  因归肝经,而肝开窍于目,故能明目。如赤铜屑、扁青、空青、曾青、铜绿、绿盐能够明目。空青、曾青、铜绿药性寒可清泻肝火明目。《本草汇言》用赤铜屑“煎水洗目去弦障”,《日华子》曰:“明目,治风眼”。扁青在《本经》中记载:“主目痛,明目”。《本草汇言》称空青“去肝经风热为最,故为治目神药”,《别录》曰:“益肝气,疗目赤痛”,《本经》记载:“主青盲、耳聋,明目”。《玉楸药解》认为曾青可“明目退翳”。铜绿也能“主风烂泪出”(《药性》)《严氏济生方》《瑞竹堂经验方》《圣济总录》《卫生易简方》均记载配方治疗眼科疾患。绿盐在古代是主要的眼科药物,《新修本草》曰:“主目赤泪出”,《海药本草》用点眼“明目退翳”。
       3.2  解毒  由于含铜矿物类药属寒者居多,可清热解毒。扁青、铜绿、胆矾都有解毒功能。如扁青可以治痈肿,《本经》治“痈肿,金疮不廖”。铜绿外用能解毒祛腐,《本草纲目》用治“恶疮,疳疮”,《圣济总录》用治风毒眼痒痛、眼睑赤烂,《窦氏外科方》用治痈疽肿毒、脓头不出,《简便单方》用醋煮、酒调治杨梅毒疮。胆矾既可以用治咽喉肿痛(《济生方》),也可治牙疳、口疮(《沈氏尊生》《简便单方》),还能外用洗眼解毒收湿(《明目经验方》),《直指方》单用蜜调消脱,用于痔疮、肿毒。
       3.3   接骨 《本草拾遗》谓赤铜屑:“主折伤,能焊人骨”。《日华子》曰:“接骨焊齿”。紫铜矿也可接骨续筋,“续筋骨罨”(《药性考》)。
       3.4  熄风  含铜矿物类药多归肝经,其许多可熄风、祛风。空青可凉肝去肝经风热,曾青除了此作用外,能入足厥阴肝经祛风定惊。绿青、铜绿、胆矾均能祛风,主“吐风痰”,绿青“清凉重坠”可熄风镇惊。除了上述作用外,含铜矿物类药还可活血利窍、敛疮、杀虫等功效,它们还通过一系列的配伍在临床上发挥了更多的作用。含铜矿物类药在古代中医临床上曾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现在仍然在临床上运用。但是实践告诉我们在现代社会中,离开了现代科技是万万行不通的。含铜矿物类药必须在临床的同时,运用现代技术,抓紧深入研究其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及毒理等,从而使矿物药的应用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72.
  基金项目:江苏省农机基金资助(No.GXZ05031)
       (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1;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8)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