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中药毒性研究思路概略
作者:卢训丛

《时珍国医国药》 2007年 第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中药毒性;,,研究思路;,,中西医结合
       摘要:有毒中药评价标准,中药有毒部位、有毒成分及其含量与作用机理,有毒中药临床用量等,是中药毒性研究的主要内容。已开展的研究中,实验类型主要集中在急性、亚急性及长期毒性实验上,指标选择主要集中在组织形态学指标和生化指标方面,在中药毒性作用机理及利用中药自身特色减毒抑毒方面已有一些探索。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中药毒性研究必须将现代科学技术、药理学知识、毒理学知识,与传统中医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重点放在中药的多种毒性成分及其毒性作用机理上。
       关键词:中药毒性;  研究思路;  中西医结合
       中药毒性,广义泛指一切中药的作用或偏性。狭义则指中药进入机体后能损害机体,扰乱或破坏机体正常生理功能,使机体产生病理变化甚至危及生命的毒副作用。这里讨论的是狭义的中药毒性。自古以来,中药毒性就存在分级。现代《中药大辞典》将中药毒性的大小分为剧毒、大毒、有毒、小毒、微毒五级,为最详细的中药毒性分级方法。现代医学将药物毒性分为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特殊毒性(包括致癌、致突变、致畸胎、成瘾等)。中药的毒性、安全性问题一直为历代医家所重视,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中药安全性评价体系,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如何准确、快速、高效地评价中药是否有毒,如何确定中药的有毒部位、有毒成分及其含量与作用机理、临床用量等,是中药毒性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中药研究的热点内容。在已开展的研究中,实验类型主要集中在急性毒性实验、亚急性毒性实验和长期毒性实验上,指标选择主要集中在组织形态学指标和生化指标等方面,还未能从更深层次加以探讨。但在中药毒性作用机理及利用中药自身特色减毒抑毒方面已有一些可喜的探索,如已证明朱砂对肾损伤的机理主要为血浆中的Hg2+与血清白蛋白结合,形成Hg2+-白蛋白复合物进入肾细胞。另外,中医药理论中药物配伍减毒增效作用已为部分实验所证明,如当归与黄药子,马钱子与甘草,木通与附子等均有显著的减毒抑毒作用。中药的毒性有别于西药的化学纯品毒性。中药的成分复杂,所含的成分很难全部分析清楚,各种成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进人到人体后作用于多个靶点,其药效和毒性的表现不能简单地从某一个或几个已知成分的含量来判断。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中药毒性研究的重点应放在探明中药的多种毒性成分和分析其毒性作用机理上。其研究必须将现代先进科学技术、药理学知识、毒理学知识,与传统中医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关于中药毒性研究,有学者提出以下思路与方法:①应用中医药传统理论进行中药毒性的研究,将阐明中药禁忌证的本质作为研究的重要环节,并发掘整理古代文献中记载的药物使用禁忌及有毒药物的抑毒、减毒方法,加以实验验证,进一步明确。②应用血清药理学方法进行中药毒理学研究,为从细胞分子水平阐明中药毒性机理开辟道路。③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中药毒理学研究,如对中毒脏器中核酸含量测定,对药物性损伤的肝细胞中药物代谢酶和抗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等,以助从分子基因水平探讨中药毒性的本质与产生的机理。④应用毒代动力学方法进行中药毒理学研究,建立剂量与血药浓度的数量关系,定量评价毒性反应与血药浓度关系。其血药浓度可以用于作为毒性研究结果的定量监测,尤其是当动物出现异常毒性时。毒代动力学应用于中药毒性的研究必将成为中药毒理学发展方向之一。⑤用数量化理论综合评价(遵循整体性原则,对各单项指标的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将整体各方面特征用一个指标表示)药物的毒性,即将药物毒性研究中的多个毒效指标如生化指标、形态指标、定性指标、定量指标等,用多变量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建立标准评价模型,用于评价中药对各脏器的损害及其程度。⑥系统地对常用中药进行安全性评价,确立与国际接轨的、权威的安全性评价标准,以适应国际化要求。中药毒性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药物品种、加工炮制、使用方法等,因此与其相关的研究也不容忽视。中药的有毒成分既可以是非有效成分, 如半夏、白果、苍耳子等所含的有毒成分,使用时需要去掉;也可以是有效成分,如川乌、草乌、雪上一枝蒿等所含的乌头碱是有毒成分,使用生药会引起中毒,但也是有效成分,将其去掉则药效丧失。象这种毒性与药效对立统一的例子很多。毒性中药,如果合理应用,在临床上不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而且还是治疗部分绝症、顽症的有效药源。因此,无论是研究还是临床,要避免片面、孤立地强调中药毒性而偏废其药效的错误做法。
       (三峡大学医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