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国内荨麻属植物研究概况
作者:郑涛,关枫,鞠志赫    
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时珍国医国药》 2007年 第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荨麻属; 药用植物; 形态组织学;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荨麻属(Urtica L.)中有多种植物药用,多具有祛风通络、活血止痛、平肝定惊、消积通便、解毒等功效[1]。荨麻属植物全世界约有35种,中国产23种(包括16种、6亚种及1变种)。在我国,荨麻的应用还仅限于民族药和民间药的范畴。在国外,异株荨麻、欧荨麻及麻叶荨麻等除用于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外,还可用于前列腺疾病以及牛皮癣、过敏性鼻炎、白血病、糖尿病、贫血、湿疹等的治疗,应用十分广泛。现将荨麻属植物国内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1  形态组织学研究
        王梦月等[2,3]对荨麻Urtica fissa E.Prtiz进行了详细的组织学研究,并首次发现在荨麻中存在的一种大型分枝毛。这种大型分枝毛还存在于荨麻属植物宽叶荨麻、小果荨麻、齿叶荨麻的叶柄、叶脉上,在茎上也有少量分布,但蝎子草属植物红火麻中则尚未发现。这种发现是否具有分类学意义,还待进一步研究确证。
       2  化学成分研究
        国内关于荨麻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报道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覃凌等[4]从裂叶荨麻(U.fissa)中分得硝酸钾、α-谷甾醇、苯甲酸及延胡索乙酸等四个单体化合物。
        马学敏[5]等报道从麻叶荨麻(U. cannabina L.)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正辛醇、香豆酸以及香豆酸甲酯为首次从荨麻属中获得,东莨菪素为首次从麻叶荨麻中获得。张嫚丽等[6]报道从麻叶荨麻叶提取物的石油醚、醋酸乙酯和正丁醇部分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黄芩素-7-O-α-L-鼠李糖苷、芹菜素-6,8-二-C-β-D-葡萄糖苷,以上3个化合物均为首次由该种植物中获得。
        秦波等[7]采用毛细管气-质联用法对长叶水麻挥发性成分进行了研究,分离出108个峰,共确认了其中83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十五烷、邻苯二甲酸丁二酯、癸酸乙酯、十八烷等。
        王梦月等[8]对荨麻水溶性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运用大孔树脂、聚酰胺柱色谱、硅胶柱色谱等方法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硝酸钾(Ⅰ)、异鼠李素(Ⅱ)、山柰酚-7-O-β-D-葡萄糖苷(Ⅲ)、槲皮素-7-O-β-D-葡萄糖苷(Ⅳ)、异鼠李素-3-O-β-D-芸香糖苷(Ⅴ)、3,5-二咖啡酰奎宁酸(Ⅵ)和芦丁(Ⅶ),其中化合物Ⅱ-Ⅶ为首次从荨麻中分得,Ⅳ和Ⅴ为首次从荨麻属中分得。
        秦元满等[9]对狭叶荨麻中的微量元素进行了研究,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了不同采集期的狭叶荨麻中10种无机元素的含量,并对其动态含量趋势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狭叶荨麻中的l0种无机元素多随时间呈现锯齿形变化,其中宏量元素钙、镁的变化呈上升趋势,微量元素铁、锌、锰、铜等的变化均呈下降趋势,而有害元素镉在春季(芽期)含量极微,入夏(花期)以后呈上升趋势。
        另外,卫莹芳等[10]采用二次醇沉、活性炭脱色、聚酰胺柱色谱等方法从荨麻中提取了荨麻多糖,并对粗多糖的纯化方法进行了探讨,应用硫酸-苯酚比色法对其含量进行了测定。李仲昆等[11]对荨麻提取物微囊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
       3  药理作用研究
        有关荨麻属植物的药理作用,国内报道也相对较少,主要集中于抗炎、镇痛作用研究。
        王梦月等[12,13]先后对国产4种荨麻(宽叶荨麻、荨麻、红火麻,甘肃荨麻)的水煎液进行了药理作用研究,发现四者均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尤以荨麻及红火麻为显著,能明显对抗二甲苯引起的小鼠急性耳廓肿胀、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以及热板法所致小鼠疼痛。同时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实验、小鼠碳粒廓清实验对荨麻多糖药理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14],结果表明荨麻多糖能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角叉菜胶所致小鼠足跖肿胀,并能增强小鼠巨噬细胞的廓清能力,提示荨麻多糖具有抗炎、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秦元满等[15]报道狭叶荨麻水煎液能明显延长小鼠的凝血时间及出血时间,具有明显的抗凝功能。王亚丽等[16]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冰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实验研究了狭叶荨麻根、茎、叶70%乙醇提取物及狭叶荨麻根水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结果表明狭叶荨麻根、茎、叶70%乙醇提取物及狭叶荨麻根水提取物能明显对抗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并显著抑制0.5%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活性。
        赵永娜等[17]采用角叉菜胶大鼠致炎模型、醋酸扭体法、福尔马林致痛实验对粗根荨麻水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粗根荨麻水提取物可抑制角又菜胶所致大鼠足跖肿胀,并能明显抑制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次数,显著减少福尔马林致痛实验后期小鼠舔足行为,提示粗根荨麻根水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炎、镇痛作用。
       4  临床及民间应用[18]
        在我国,荨麻是一种常用的民族药和民间药,药用历史悠久,汉族和维吾尔族、布依族、傈傈族、彝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广泛使用其治疗风湿病、扭伤疼痛及荨麻疹、产后抽风、慢性支气管炎、毒蛇咬伤、风疹等病,疗效确切,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藏医常用来治疗“龙”病引起的久热以及消化不良,维吾尔族常用荨麻消肿、利尿、通经、催乳、壮阳以及通肝利脾,用于治疗哮喘、鼻衄、子宫脱垂、耳廓炎肿、黄疽等症,瑶族用荨麻全草外敷治血管瘤。
       5  结语
        在国外[19],荨麻从古希腊罗马时期以来就作为药用。在欧州,荨麻作为一种大众药物用作利尿剂、收敛剂、止血剂、祛痰剂和催乳剂,用于治疗关节炎、慢性皮肤病等。荨麻制剂外用治疗脂溢性皮炎、头皮屑及防止脱发。在土耳其,当地草药专家以荨麻全草入药,防止各种疾病,几乎可以代替所有的药用植物,被称为“百草之王”。目前,荨麻制剂在国外(特别是在德国)广泛应用。
        综上可见,荨麻所具有的多种药理作用将使其成为可开发利用的热点课题之一。合理利用我国的荨麻资源,研制开发保健食品及药物制剂将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而国内目前有关荨麻的现代药学研究甚少,建议进一步加强对国产药用荨麻的研究开发和综合利用,尤其是针对其抗风湿作用及其对前列腺疾病的活性作用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参考文献】
         荨麻属(Urtica L.)中有多种植物药用,多具有祛风通络、活血止痛、平肝定惊、消积通便、解毒等功效[1]。荨麻属植物全世界约有35种,中国产23种(包括16种、6亚种及1变种)。在我国,荨麻的应用还仅限于民族药和民间药的范畴。在国外,异株荨麻、欧荨麻及麻叶荨麻等除用于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外,还可用于前列腺疾病以及牛皮癣、过敏性鼻炎、白血病、糖尿病、贫血、湿疹等的治疗,应用十分广泛。现将荨麻属植物国内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1 形态组织学研究
       
       王梦月等[2,3]对荨麻Urtica fissa E.Prtiz进行了详细的组织学研究,并首次发现在荨麻中存在的一种大型分枝毛。这种大型分枝毛还存在于荨麻属植物宽叶荨麻、小果荨麻、齿叶荨麻的叶柄、叶脉上,在茎上也有少量分布,但蝎子草属植物红火麻中则尚未发现。这种发现是否具有分类学意义,还待进一步研究确证。
       
       2 化学成分研究
       
       国内关于荨麻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报道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覃凌等[4]从裂叶荨麻(U.fissa)中分得硝酸钾、α-谷甾醇、苯甲酸及延胡索乙酸等四个单体化合物。
       
       马学敏[5]等报道从麻叶荨麻(U. cannabina L.)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正辛醇、香豆酸以及香豆酸甲酯为首次从荨麻属中获得,东莨菪素为首次从麻叶荨麻中获得。张嫚丽等[6]报道从麻叶荨麻叶提取物的石油醚、醋酸乙酯和正丁醇部分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黄芩素-7-O-α-L-鼠李糖苷、芹菜素-6,8-二-C-β-D-葡萄糖苷,以上3个化合物均为首次由该种植物中获得。
       
       秦波等[7]采用毛细管气-质联用法对长叶水麻挥发性成分进行了研究,分离出108个峰,共确认了其中83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十五烷、邻苯二甲酸丁二酯、癸酸乙酯、十八烷等。
       
       王梦月等[8]对荨麻水溶性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运用大孔树脂、聚酰胺柱色谱、硅胶柱色谱等方法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硝酸钾(Ⅰ)、异鼠李素(Ⅱ)、山柰酚-7-O-β-D-葡萄糖苷(Ⅲ)、槲皮素-7-O-β-D-葡萄糖苷(Ⅳ)、异鼠李素-3-O-β-D-芸香糖苷(Ⅴ)、3,5-二咖啡酰奎宁酸(Ⅵ)和芦丁(Ⅶ),其中化合物Ⅱ-Ⅶ为首次从荨麻中分得,Ⅳ和Ⅴ为首次从荨麻属中分得。
       
       秦元满等[9]对狭叶荨麻中的微量元素进行了研究,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了不同采集期的狭叶荨麻中10种无机元素的含量,并对其动态含量趋势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狭叶荨麻中的l0种无机元素多随时间呈现锯齿形变化,其中宏量元素钙、镁的变化呈上升趋势,微量元素铁、锌、锰、铜等的变化均呈下降趋势,而有害元素镉在春季(芽期)含量极微,入夏(花期)以后呈上升趋势。
       
       另外,卫莹芳等[10]采用二次醇沉、活性炭脱色、聚酰胺柱色谱等方法从荨麻中提取了荨麻多糖,并对粗多糖的纯化方法进行了探讨,应用硫酸-苯酚比色法对其含量进行了测定。李仲昆等[11]对荨麻提取物微囊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
       
       3 药理作用研究
       
       有关荨麻属植物的药理作用,国内报道也相对较少,主要集中于抗炎、镇痛作用研究。
       
       王梦月等[12,13]先后对国产4种荨麻(宽叶荨麻、荨麻、红火麻,甘肃荨麻)的水煎液进行了药理作用研究,发现四者均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尤以荨麻及红火麻为显著,能明显对抗二甲苯引起的小鼠急性耳廓肿胀、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以及热板法所致小鼠疼痛。同时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实验、小鼠碳粒廓清实验对荨麻多糖药理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14],结果表明荨麻多糖能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角叉菜胶所致小鼠足跖肿胀,并能增强小鼠巨噬细胞的廓清能力,提示荨麻多糖具有抗炎、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秦元满等[15]报道狭叶荨麻水煎液能明显延长小鼠的凝血时间及出血时间,具有明显的抗凝功能。王亚丽等[16]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冰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实验研究了狭叶荨麻根、茎、叶70%乙醇提取物及狭叶荨麻根水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结果表明狭叶荨麻根、茎、叶70%乙醇提取物及狭叶荨麻根水提取物能明显对抗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并显著抑制0.5%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活性。
       
       赵永娜等[17]采用角叉菜胶大鼠致炎模型、醋酸扭体法、福尔马林致痛实验对粗根荨麻水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粗根荨麻水提取物可抑制角又菜胶所致大鼠足跖肿胀,并能明显抑制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次数,显著减少福尔马林致痛实验后期小鼠舔足行为,提示粗根荨麻根水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炎、镇痛作用。
       
       4 临床及民间应用[18]
       
       在我国,荨麻是一种常用的民族药和民间药,药用历史悠久,汉族和维吾尔族、布依族、傈傈族、彝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广泛使用其治疗风湿病、扭伤疼痛及荨麻疹、产后抽风、慢性支气管炎、毒蛇咬伤、风疹等病,疗效确切,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藏医常用来治疗“龙”病引起的久热以及消化不良,维吾尔族常用荨麻消肿、利尿、通经、催乳、壮阳以及通肝利脾,用于治疗哮喘、鼻衄、子宫脱垂、耳廓炎肿、黄疽等症,瑶族用荨麻全草外敷治血管瘤。
       
       5 结语
       
       在国外[19],荨麻从古希腊罗马时期以来就作为药用。在欧州,荨麻作为一种大众药物用作利尿剂、收敛剂、止血剂、祛痰剂和催乳剂,用于治疗关节炎、慢性皮肤病等。荨麻制剂外用治疗脂溢性皮炎、头皮屑及防止脱发。在土耳其,当地草药专家以荨麻全草入药,防止各种疾病,几乎可以代替所有的药用植物,被称为“百草之王”。目前,荨麻制剂在国外(特别是在德国)广泛应用。
       
       综上可见,荨麻所具有的多种药理作用将使其成为可开发利用的热点课题之一。合理利用我国的荨麻资源,研制开发保健食品及药物制剂将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而国内目前有关荨麻的现代药学研究甚少,建议进一步加强对国产药用荨麻的研究开发和综合利用,尤其是针对其抗风湿作用及其对前列腺疾病的活性作用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