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功能保健灸疗法简介
作者:罗本华    
作者单位: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3

《时珍国医国药》 2007年 第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简介了功能保健灸疗法的历史沿革、治病机理、适应病症、操作方法、调护事项及对中风病的防治机理和目前临床上研究的状况。
       【关键词】  功能保健灸; 瘢痕灸; 悬钟; 足三里
       
       功能保健灸,是在古代化脓灸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而创立的一种独特灸法,其对取材、选穴、操作、治疗时机上及医者等均有严格的要求及改进、创新。具有材料易备、操作简单、安全经济、无毒副作用的优点。为外界更好了解这一疗法,而作如下简介。
       1  功能保健灸法的沿革,古典理论基础和临床基础
        广西中医学院谢感共教授最初于1994年《医学文选》第5期上以“保健疗疾的古传灵妙法 瘢痕灸”介绍过这一瘢痕灸法。其是在古典籍理论上结合临床经验,在古代化脓灸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而创立的一种独特灸法。此后该法一直在广西许多医院的临床上广为使用。但亦沿用传统“瘢痕灸”之名称。为体现其对传统“瘢痕灸”改进及创新之处及与传统“瘢痕灸”的区别,为更好地反映该技术的特色内涵,谢感共老师在其指导的《功能保健灸对中风先兆及其血压(Ⅱ级高血压)血脂调节作用观察》一文中正式更名为功能保健灸疗法;究其立意,可理解为通过瘢痕灸的手段,依据《黄帝内经》强调的阳气在人体的主宰作用,重视阳气在养生中的作用;通过一系列的注重用阳气的操作,强化机体的功能、阳气的功能,从而达到保健疗疾的目的。在宋代《太平圣惠方·明堂》卷一百及《针灸资生经·中风》卷四中,均有“凡人未中风时,一两月前或三五月前,非时足胫上忽酸重顽痹,良久方解,此乃(将)中风之候便须急灸三里与绝骨四处各三壮”。足三里、悬钟二穴已广用于灸治养生保健,尤其针对中风病的防治;后《针灸集成·风部》论中风之候亦有类似论述;而功能保健灸法选定足三里、悬钟穴,缘二穴合用,既调“先天”又调“后天”;胆经为震卦,而胃经为良卦,胆胃经穴同取,有山雷顾卦之意,有激发先天以颐养后天的立意。而功能保健灸除在继承古代化脓灸法操作基础上,还进行一系列的规范,结合自己的理论认识,增加诸多要求,其对选穴、操作、治疗时机(临床多按二十四节气施灸,如冬至、夏至、春分、秋分者尤多,急病则不拒时机)、取材、数数字(取《针灸大成》用“9”老阳数)及医者等均有严格的要求,既是古典灸法理论的集中运用,又有对传统“瘢痕灸”的创新。再有,功能保健灸结合时间医学理论,将气血流注,气机开阖应用于灸法,充分体现了“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合”,“脏气法时”等唯物主义宇宙生物观及“因时制宜”的逆灸及灸治的养生防治思想。还有,灸法能温阳益火,人体是以阳气为主宰的;功能保健灸注重用阳还体现在取胆经悬钟穴上,胆为子时,为阳气来复,职司人体阳气输注之经[1],用阳气立意明显,抓住了“阳气为主导”在人体衰老、机能衰退的阴阳失调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最后,功能保健灸有较好的临床基础及影响;在广西许多医院临床运用已十余年,有诸多的病人群,尤对体质虚弱及预防中风等老年病方面,有广泛的病源,临床也很有针对性,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及广泛的社会声誉。
       2  功能保健灸的操作方法
       2.1  取穴悬钟,足三里。
       2.2  材料陈年艾绒、火柴、线香、医用胶布、大蒜或芦荟。
       2.3  操作患者取侧卧位(男先右侧卧,女先左侧卧),施术时男先左后右,女先右后左,先灸足三里,用大蒜汁(或芦荟)涂抹在穴位表面,将艾绒捻成麦粒或黄豆样大小的艾柱,直接放置在穴上,点燃线香,用线香引燃艾柱,医者用双掌拢住周围,避免风吹,让艾柱慢慢燃烧,当患者感灼热疼痛时,嘱其忍耐勿动。同时,医者发出口令,患者跟随重复,由“1”慢慢数至“9”为止。患者疼痛会消失,待艾柱慢慢燃尽,掸去艾灰,可见穴位处出现一个向四周扩散、呈放射状之皱纹,说明施术成功(如不明显,可重复施灸1次),用剪好圆形胶布覆盖,以拇指紧紧按压30 s。然后,用同法施灸同侧之悬钟穴,再令患者侧卧另一边,灸治另一侧穴位,全部灸完后,患者即可下床活动,这时,患者往往会感到双腿温和有力,运动灵活,头晕等症也会明显减轻。
       2.4  调护施灸之后,于灸后2周内患者宜进食豆类、鱼、鸡、香菇等“助阳发物”,促灸疮早发,以促使机体产生排毒反应。灸处产生无菌性炎症,有液体渗出等,患者不必处理。15 d内,若胶布脱落,还需重新贴上,超出此限则不需再贴;并对灸疮化脓后局部反应敏感者,只予针灸处理,不宜用药物处置(因抓搔致炎性化脓者除外)。数周后,灸处结痂,慢慢脱落,形成小瘢痕,达到全身气血的大调整,产生良好的保健免疫治疗作用。
       3  适应症
        经常感冒,体质虚弱,抗病力差者,或有头晕、手足发麻、下肢乏力等中风先兆者,或患有高血脂、高血压及纳食呆滞、睡眠不佳者,或年龄在36岁以上,欲作防病保健者,均是“功能保健灸”之适应范围。最好每年施灸1~3次,年龄大、病情严重者,可每月或两个月施灸1次。
       4  在防治中风病方面的机理
        临床上,功能保健灸用于预防中风、中风先兆的病源多,疗效亦好,且为临床最早立项研究的项目。下面就其防治中风病的机理作一简要分析。古人云:“火有拔山之力”。取悬钟、足三里二穴,前者为胆经穴,又为髓之会穴,后者为多气多血,及“升降之本”“后天之本”的足阳明经之合穴,“合主逆气”,胆随胃降,在此二穴上施灸,可调气机,降逆气,升清阳,行气血和阴阳。从而阳气精血可恢复正常。在灸及阳经阳穴等补阳作用下,一方面阳气化生功能正常,“化生精”,则精血能正常生化,阴精上奉则“脑转耳鸣”“无风不作眩”“无虚不作眩”者可除。另一方面,体内代谢废物及“痰”“湿”“淤”等阴盛之物能及时排出体外,表现为化脓灸具有较长时间排毒流脓泄浊的功效,是以有标本缓急兼活动之功。“无痰不作眩”者可除。是故阳气足则体内经络血脉之中流窜之“痰”“瘀”“滞”等“有形”标实可化于“无形”,而眩晕头痛,气血不能濡养及阳气不达经脉四末引起的肢体麻木诸症随之消除。在预防中风病方面,较具针对性。
       5  现代研究
        近年来,就功能保健灸已有多项科研在临床及实验中展开,如对中风先兆的临床及血压、血脂影响的观察,中风病的血液流变学的观察和易感人群的免疫功能的观察等。结果表明:功能保健灸具有:①明显的即刻和近期的调节血压作用[2];②较好的降血脂作用[3];③有效地解除中风先兆临床症状的作用;④是一种简便易行、毋须辨证、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⑤对血液流变学有较好的调整作用[4];⑥对体虚易感者有较好的免疫调节作用。
       【参考文献】
           [1]罗本华,邓柏颖.“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别释[J].中医药学刊,2002,1:82.
       
       [2]邓柏颖,谢感共,罗本华,等.功能保健灸对中风先兆即时与近期血压影响的初步观察[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6(4):267.
       
       [3]邓柏颖,谢感共,罗本华.功能保健灸治疗高脂血48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3,33(12):731.
       
       [4]邓柏颖,谢感共,罗敏然.化脓灸对中风先兆及其全血黏度、血脂近期影响的观察[J].中国针灸,2003,23(12):731.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