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苏子降气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期49例
作者:曹方会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中医医院 223800

《时珍国医国药》 2007年 第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目的观察苏子降气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49例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期患者均为我院门诊病例,临床辨证为痰浊阻肺,肺肾两虚。采用苏子降气汤为主方并随证加减,服药2~3个疗程,以观察服药后疗效。结果49例患者服用苏子降气汤治疗后,其中显效30例(占61%),有效15例(占30%),无效4例(占9%)。总有效率为91%。结论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期患者经服用苏子降气汤治疗后,能有效地控制临床症状。
       【关键词】  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期; 苏子降气汤
       
        苏子降气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为喘证之上盛下虚证而设。笔者近几年来采用此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期49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49例中,男性30例,女性19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41岁;病程最长35年,最短6年。所有病例的诊断标准均符合《内科学》[1]第6版教材关于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其临床表现为:气喘,咳嗽,咯痰,肢体倦怠乏力,腰膝酸软,舌质淡,苔腻或滑。
       2  治疗方法
        基本方以苏子降气汤为原方加减:苏子、前胡、陈皮、当归、半夏、补骨脂、胡桃肉各10 g,肉桂、炙麻黄、厚朴、甘草各6 g,沉香(后下)3 g。临证加减:痰湿型加苍术、白术、陈皮;寒痰型加细辛、五味子;热痰型加桑白皮、鱼腥草,去肉桂;痰多喘甚者加川贝母、莱菔子;肺部哮鸣音明显者加广地龙、蝉衣;兼有表证者,加荆芥、薄荷;咯血者,加田七粉(冲服)、黛蛤散;便秘者加全栝蒌;水肿者加茯苓皮、车前子;纳差者加鸡内金、焦山楂、焦神曲;口渴者加生石膏、炒黄芩。上方1剂/d,加水连续煎3次,药汁混合,分3次口服,5剂为1个疗程。同时嘱患者要加强营养,注意休息,避风寒,居住地要透风,忌烟、酒,有条件者,嘱其长期氧疗。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判断标准气喘,咳嗽,咯痰等临床症状及肺部啰音消失或基本消失,X线检查肺部感染阴影消散为显效;气喘,咳嗽,咯痰等临床症状减轻,肺部可闻及散在啰音,X线提示肺部感染阴影未完全消散为有效;临床症状、体征、X线表现无改变为无效。
       3.2  治疗结果49例中,经服药2~3疗程后,其中显效30例(占61%),有效15例(占30%),无效4例(占9%)。总有效率为91%。
       3.3  典型病例男,71岁,退休工人。2005-01-30就诊。主诉:咳嗽,气喘,咯痰反复发作23年,曾多次住院,并明确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1周前受凉后,咳嗽加剧,咯白黏痰,量多质稠,气喘,活动后加重,伴腰酸乏力,无恶寒发热,无咯血等,予以先锋铋,喘定等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今来我科:见呼吸喘粗,纳差,下肢欠温,二便尚调,舌质淡紫,苔白腻,脉滑。查体:神志清,精神可,面唇轻度紫绀,桶状胸,两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干湿性啰音,双下肢无可凹性水肿。胸片示:两肺纹理粗乱,透亮度增高,两下肺可见散在模糊片状阴影。西医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期。中医诊断为:喘证;中医辨证为:痰浊阻肺,肺肾两虚。治法:化痰降逆,温肾纳气。方选苏子降气汤加减:苏子、前胡、陈皮、当归、半夏、补骨脂、胡桃肉、杜仲、菟丝子各10 g,肉桂、炙麻黄、厚朴、甘草各6 g,茯苓15 g,沉香(后下)3 g,焦神曲、鸡内金、丹参各20 g。5剂后,气喘、咳嗽症状缓解,再服5剂,症状消失,胸片示:两肺纹理粗乱,阴影消散。听诊: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病情平稳,后嘱其加强营养,避风寒,并加强肺功能锻炼。
       4  体会
        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期临床表现,中医辨证多属“喘证”“咳嗽”“痰饮”“肺胀”等范畴,其发病机理主要与肺肾二脏相关,因肺为气之主,司呼吸,肾为气之根,与肺同司气体之出纳。同时,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病程长,发作频繁,致使久病肺弱,咳伤肺气,迁延不愈,由肺及肾,致使根本不固,气失摄纳,又痰浊内蕴,复感外邪,以致肺失宣降,肾气失固,故临床采用化痰降逆,温肾纳气法,以苏子降气汤为主治疗。方中苏子降气祛痰,止咳平喘,为君药;前胡、半夏、厚朴祛痰、止咳平喘,共为臣药。君臣相配,以治上实之有余。肉桂温肾祛寒,纳气平喘;当归既养血补肝,同肉桂以温补下虚,又能治咳逆上气;甘草调和诸药,是为使药。诸药合用,上下兼顾而以上为主,使气降痰消,则喘咳自平。同时临证加减,故临床能收到满意的疗效。
        
       【参考文献】
          [1]叶任高.内科学,第6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5.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