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自拟方内服外熏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疗效观察
作者:杜小利,朱宁娃    
作者单位:宁夏隆德县沙塘中心卫生院 756301

《时珍国医国药》 2007年 第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目的探讨自拟方内服外熏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疗效。方法将100例霉菌性阴道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用自拟方内服外熏治疗,对照组放置制霉菌素,观察两组治愈率。结果观察组白带恢复正常时间、外阴瘙痒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短。临床治愈率对照组为88%,治疗组为96%(P<0.05)。结论自拟方内服外熏治疗霉菌性阴道炎有显著疗效。
       【关键词】  自拟方; 内服外熏; 霉菌性阴道炎
       
        霉菌性阴道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妇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该病是在妊娠、糖尿病、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及广谱抗菌素的情况下能导致白色念珠菌大量繁殖而出现感染症状。临床表现以豆腐渣样白带、外阴瘙痒、灼痛为特征,可伴有尿频、尿痛及性交痛,严重时坐卧不宁,易反复发作。笔者应用自拟方内服外熏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疗效显著。现以放置制霉菌素为对照,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两组共100例,均为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门诊病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52岁,平均33岁;病程长短不一,最短5 d,最长2个月,平均6 d;其中育龄妇女92例占92%,农民58例占58%,工人28例占28%,干部14例占14%。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病例年龄、病程、症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中医诊断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妇科病证诊断标准》,西医诊断依据以临床症状与白带常规化验为准。
       1.3  临床症状临床表现为外阴瘙痒、灼痛,严重时坐卧不宁,个别伴有性交痛。急性期白带增多,质稠厚呈凝乳或豆渣样。
       1.4  妇科检查外阴、阴道黏膜潮红,小阴唇内侧及阴道黏膜上附着白色膜状物。
       1.5  实验室检查阴道分泌物用悬滴法在显微镜下找到芽孢和假菌丝,即霉菌为阳性。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自拟内服方组成:知母、黄柏各9 g,桃仁、红花、山栀、车前子、泽泻、丹皮各10 g,苦参、地肤子、白鲜皮、丹参、土茯苓各15 g,败酱草、白花蛇舌草各30 g。水煎服,1剂/d,服2次。
       2.1.2  外熏法自拟内服方第3煎文火煮30 min后取药汁1000 ml外熏15 min,1次/d。
       2.2  对照组每晚睡前清洗外阴、阴道,将制霉菌片2片放入阴道深处。
       2.3  疗程及注意事项两组病人均以14 d为1个疗程。保持内裤清洁。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判定标准
       3.1.1  治愈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阴道分泌物检查提示霉菌阴性,连续3次月经净后复查霉菌均为阴性,停药后无反复为治愈。
       3.1.2  有效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或仅有轻度外阴瘙痒及少量的白带,阴道分泌物检查提示霉菌为阳性,经过第2疗程治疗后复查霉菌转为阴性。
       3.1.3  无效经过1个疗程治疗,临床症状无明显减轻,2个疗程后复查霉菌仍为阳性。
       3.2  治疗结果结果见表1。表1  两组疗效比较(略)
        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4  讨论
        霉菌性阴道炎属于中医学“阴痒”“带下”范畴,病因甚多,多因外阴不洁,虫蚀感染或湿热蕴结,流注所致。也有因阴虚血燥而致者,其发病机理多与脾虚,湿热下注有关,故治疗关键是健脾、除湿、杀虫止痒。笔者本着治外必本诸内的原则,采用内服外熏法,整体与局部相结合进行施治,内服方中地肤子、苦参、白鲜皮、土茯苓清热除湿,杀虫止痒,抑制霉菌的生长;车前子、泽泻、山栀、知母、黄柏清热燥湿以增加上述药物之功能;丹皮凉血滋阴止带;白花蛇舌草、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炎止痒。中医基础理论认为病久必淤,故方中用桃仁、红花、丹参活血通络。全方共奏杀虫清热解毒,燥湿止痒之功。《景岳全书·妇人规》有“疳虫下蚀阴部及妇人阴痒虫蚀”之记载,认为阴痒往往是由于虫蚀所致,故用自拟方第3煎外熏,内服加外用,使药力直达病所,扶正与祛邪兼顾,奏效更捷,可防止霉菌感染反复发作。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毒副作用,患者易接受,不失为治疗顽固性霉菌性阴道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