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中西结合防治手足皲裂的临床体会
作者:陈幼明    
作者单位:湖北省黄石市关怀医院黄石市二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 435000

《时珍国医国药》 2007年 第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手足皲裂; 防治措施
       
        手足皲裂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冬季发病率高。冬季寒冷干燥,角质层较厚的部位因机械作用发生皲裂,有些地区称裂口或龟裂。主要发生在手足,因冬季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减少,缺乏滋润,加上皮肤的其他疾患,如皮肤干燥,长期患手足癣者及职业上的关系,皮肤干燥失去正常的弹性和伸展度而发生裂口或皲裂。尤其是常暴露于寒冷气候露天作业的工人,如建筑工人、船员、渔民、缝纫工等,以及常接触能溶解性脂肪,吸水性强的物质,接触碱性肥皂或制造橡胶及水泥工、洗衣工、炊事人员、理发人员等多见。主要由于上述理、化因素等原因,引起局部皮肤变厚,加之冬季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减少,皮肤干燥,局部油脂缺乏,失去弹性,当局部牵引力较大时,常易发生干裂或皲裂,严重影响工作和休息。
       1  发病原因
        掌蹠部皮肤与身体其他处皮肤不同,即没有皮脂腺,其角质层比其他处皮肤较厚。发生皲裂的主要原因是皮肤角化过度增厚,缺少水分和油脂,而失去弹性。从事体力劳动者,其掌蹠皮肤由于经常受到摩擦,故较一般人为厚,摩擦时间愈长,皮肤就愈厚、发硬,从而丧失其柔韧性及弹性而易发生裂口;到冬季气候寒冷,汗腺及皮脂腺分泌减少,更易发生皲裂。
        职业对发病有重要的影响,如经常接触碱性物质、脂溶性有机溶剂、石灰及水泥等的工人和经常赤足劳动的农民,均易发生此病。
        某些皮肤病,如手足癣、湿疹、掌蹠角化病、鱼鳞癣、毛发红糠疹等,因其皮肤角化增厚,也易伴发皲裂。
        老年人由于皮肤萎缩,汗腺、皮脂腺减少,因而皮肤比较干燥,也易发生皲裂。
       2  临床症状
        多发生于手掌、指尖或手拗口、足跟、足趾及足的边缘。寒冷季节易发病,温暖时自愈,但也有始终不愈者。患处皮肤干燥、粗糙、增厚、发硬、失去弹性。皲裂沿皮肤表面的正常纹理发生,出现数目不等、长短不一、宽度和深浅度不同的裂缝,一般深达真皮或以下,因而皲裂的基底鲜红,甚至出血,常伴有疼痛,活动或运动时加剧,重者甚至影响睡眠,如发生继发感染,可引起淋巴管炎、淋巴腺炎、丹毒或峰窝组织炎。
       3  防治措施
        本病不仅给患者造成痛苦,有碍健康,还影响工作、学习、休息和睡眠,必须重视对本病的防治。
       3.1  预防
       3.1.1  去除病因,加强防护劳动中因接触碱性物质、干燥性粉末等而发病者,应戴手套操作,如戴手套影响劳动时,则应劳动后立即涂凡士林、蛇药膏等进行保护。如与其他皮肤病有关者,应积极治疗其他皮肤病;如鳞屑角化型手足癣,可外用复方水杨酸苯甲酸软膏(水杨酸3~6 g,苯甲酸6~12 g,凡士林加至100 g);皲裂性湿疹可外用焦油类软膏(如5%~10%煤焦油、糠馏油或黑豆馏油等)。
       3.1.2  冬季少用碱性过强的肥皂或药皂等。
       3.1.3  到冬季发病前,可每日用热水浸泡手足部20~30 min后再涂凡士林油脂、蛤蜊油或50%甘油、蛇油膏等,使皮肤保持润滑。
       3.1.4  皮肤干燥或手足癣患者要及时治疗。
       3.2  治疗
       3.2.1  针对病因处理。
       3.2.2  皮肤角化过厚、皮肤干燥患者可用热水浸泡20~30 min使角质层发胀,再用刀刮去一部分过厚的表皮,涂5%~10%水杨酸或白降贡软膏,1次/ d,或97%猪油和3%安息香配成油脂外涂。
       3.2.3  皲裂较深者可选用下列方法:贴胶布可减轻疼痛;黄蜡50 g,植物油10 g,放在瓷碗内加热熔化,微温时,将药膏滴入皲裂缝中,再用油纸封之,换药1次/d。
        松香膏:松香200 g,凡士林100 g(如无凡士林,以植物油代之)。将凡士林放入锅内,用文火熬至表面黄沫消失,用筷子蘸油滴入水中成珠不散,再加松香(细末)入油内共熬成膏状。用时,先用温水将患处洗净,再取松香膏适量涂布裂口,加纸贴之,换药1次/d。
        草药单方:白及研粉,麻油调涂;取芝麻油100 g,生地25 g,黄蜡100 g,丹士林50 g。先把芝麻油放在小锅内烧开,然后加入生地块,待浓煎后,滤掉生地渣滓,再同时加入黄蜡、凡士林同煎,直至完全溶化为度,外涂。黄柏、白蔹等量,先把该二药研成细末,再用花生油把它调成糊状后外用。
        还可采用复方丹参等活血化淤治疗,以及红外线理疗使局部增温,扩张血管,增加血运,改善血液循环。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