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8例的体会
作者:王玉芳    
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市中医医院,河南 安阳 455000

《时珍国医国药》 2007年 第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给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溃疡性结肠炎58例,均行中西医结合治疗4~6周,观察临床症状,复查肠镜下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96.5%,局限于直肠乙状结肠的病变,完全缓解率90.6%;位于左半结肠的病变,完全缓解率81.8%。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结肠炎疗效满意,无副作用,方法简便。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的炎症性疾病,临床以反复、持续发作黏液脓血便、腹痛、腹胀、腹泻为其主要症状,属祖国医学“痢疾”“泄泻”“腹痛”等范畴。笔者,自2001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于下。
       1  临床资料
        参照1993年全国慢性非感染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标准,选择我院200101~200601溃疡性结肠炎门诊或住院病人58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8例,年龄19~60岁,平均42.5岁;病程3个月~9年。全部病例均经电子结肠镜确诊。病变局限范围:直肠乙状结肠32例,左半结肠22例,全结肠者4例。按病变程度:轻度24例,中度30例,重度4例。
       2  治疗方法
       2.1  全身用药5-氨基水杨酸(5-ASA)1.0口服,4次/d;结肠炎丸6 g口服,2次/d。对于重度全结肠患者给于禁食、静脉高营养等对症治疗。
       2.2  局部用药用保留灌肠法。灌肠液由生肌散二支、锡类散二支、云南白药4.0 g,地塞米松5 mg,0.2%灭滴灵80 ml加生理盐水至200 ml组成。腹痛及便血明显者,可加用2%利多卡因5 ml、凝血酶200 u。调节灌肠液温度至37℃左右,患者排空大便后用肛管插入肛门内15~20 cm,将药液灌注入肠腔,抬高臀部,转动体位,使药液充分与肠腔接触,尽量保留长点时间,每晚睡前1次,重者每日早晚各1次,两周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两个疗程,重者可达3个疗程。治疗2~3个疗程后再行肠镜检查。
       3  疗效判定标准与结果
       3.1  近期疗效标准
       3.1.1  临床完全缓解自觉症状消失,大便常规正常,OB(-),肠镜下肠黏膜病变消失。
       3.1.2  部分缓解主要症状基本消失,大便常规正常,肠镜下肠黏膜充血水肿消失,糜烂或溃疡面积缩小。
       3.1.3  无效主要症状无改善。
       3.2 结果临床完全缓解49例,部分缓解7例,无效2例,有效率96.5%。患者病变范围不同,疗效也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见表1。以局限于直肠、乙状结肠的疗效最好,完全缓解率达90.6%。位于左半结肠的疗效次之,为81.8%。均未见明显副作用。表1  临床疗效统计例(了)
       4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疾病。目前对该病的治疗主要采用水杨酸盐类药物、类固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疗效多不满意,且副作用严重。本文用中西药联合灌肠,可发挥多种药物的协同作用,使病变部位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从而产生最大效果,而且又可以避免药物的全身性副作用。组方中地塞米松能够阻止细胞磷脂中花生四烯酸转化为游离的花生四烯酸,使白三烯等炎性介质生成减少,降低炎症反应;灭滴灵可抑制肠内厌氧菌,并有免疫抑制剂和影响白细胞趋化等作用;利多卡因具有局麻作用,可消除各种刺激引起的疼痛;加上锡类散生肌散和云南白药又可起到消炎止痛、活血化淤、化腐生肌的作用。
        采用本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迅速缓解患者的腹痛、腹泻、及便血等症状。肠镜检查肠黏膜的糜烂和溃疡也可明显改善,无明显副作用。尤其对局限于直肠乙状结肠的溃疡,疗效最好,这可能与药物直接和病变部位接触有关。溃疡性结肠炎主要侵犯远端结肠且偏重,这为保留灌肠治疗提供了基础。本法简便,疗效好,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