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复方中药红外指纹图谱鉴定
作者:李湘南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时珍国医国药》 2007年 第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目的寻找能够鉴定复方中药的新方法。方法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分析仪,以复方板蓝根颗粒和六味地黄丸为例,分别测试两种制剂与各自组方中缺不同药味制剂的红外光谱。结果两种复方中药与各自缺方制剂的无水乙醇提取物的红外图谱峰强和峰位存在差异,但是光靠人工比较难以得出正确结论,通过相似度计算可以得到比较客观的结果。结论傅立叶变换红外图谱定量分析法可用于复方中药的鉴定。
       【关键词】  复方中药 复方板蓝根颗粒 六味地黄丸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Identification of Compound Chinese Drug by FTIR Spectrum
       LI Xiangnan, LIU Xiaoping
       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43007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develop a new method of identifying Chinese drug.MethodsUsing Foru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spectrometry ,compound radix isatidis granules,Liu Wei DiHuang Wan and each incomplete formula preparation were determined.ResultsPeak intensity and wavenumber of the FTIR spectra were different. The exact conclusion was difficult to drawn only by manual work,and the objective conclusion was drawn by similarity calculation .ConclusionFTIR technology can be used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Compound Chinese Drug.
       Key words:Compound Chinese drug;  Radix isatidis granules;  LiuWei DiHuang Wan;  FTIR spectra
        红外光谱测定的是物质中分子的吸收光谱,不同的物质会有其特征指纹的特性,目前红外指纹图谱已成为鉴定和分析不同产地及品种的中药材内在质量的重要手段。但由于中药指纹图谱相当复杂,人工比较难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将其用于复方中药的鉴定和分析[1~4]。
        本文采用FTIR红外光谱法对复方板蓝根颗粒和六味地黄丸进行了研究,同时结合计算机软件技术,以峰位、峰形和相对峰强度为鉴别指标,对两种复方中药及各自组方中缺不同药味制剂的红外光谱图进行了定量化的计算,取得了满意的结果,为复方中药的质量控制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手段。
       1  仪器与药材
       1.1  仪器WQF200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北京第二光学仪器厂,测定区域4 400~400 cm1,扫描次数16次,分辨率4 cm-1;KQ100B型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微型粉碎机。
       1.2  药材板蓝根、大青叶、甘草、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9种药材均来自武汉市药材公司。
       2  方法与结果
       2.1  样品的制备
       2.1.1  复方板蓝根颗粒全样的制备[5]按板蓝根100 g,大青叶100 g,甘草100 g处方配制全方药材,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Ⅰ部487页板蓝根颗粒的制法项下制备而成,粉碎,过100目筛,得到检测样品1号。
       2.1.2  复方板蓝根颗粒缺方样品的制备按处方配制药材,按上法制备成复方板蓝根颗粒(分别缺板蓝根、大青叶、甘草),粉碎,过100目筛,得到检测样品分别为2,3,4号。
       2.1.3  六味地黄丸全样的制备[6]按处方配制全方药材,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Ⅰ部401页六味地黄丸的制法项下制备而成,粉碎,过100目筛,得到检测样品5号。
       2.1.4  六味地黄丸缺方样品的制备选用四批不同时间购买的药材,按处方配制药材,按上法制备成六味地黄丸,粉碎,过100目筛,得到检测样品分别为12,13,14,15号。
       2.2  方法
       2.2.1  样品测定分别称取1~15号样品0.1 g装入试管,加无水乙醇5 ml,放入超声提取20 min。取出过滤,制备1~15号待检样品提取液。
        将溴化钾2 g置于研钵中,研细后压片。分别将1~15号样品提取液滴3滴在已制作好的溴化钾压片上,置于红外光谱仪中进行测试,得到样品的红外光谱图。
       2.2.2  精密度实验取1号样品按上法连续测定5次,所得红外谱线完全重合。
       2.2.3  稳定性实验取1号样品按上法制得供试片,放入真空干燥器内保存,每隔1 h测定1次,结果5 h内所得红外谱线基本重合。
       2.2.4  重复性实验取1号样品按上法称重、压片5次,所得红外谱线完全能重合。
       2.3  结果对以上15种样品分别进行红外光谱分析测定,样品1~4的结果见图1~4;样品5~11的叠加图见图5;样品12~15的叠加图见图6。
       2.4  谱图分析
       2.4.1  峰位差异图1~4中,各种配伍的差异表现得很明显:400~535 cm-1,649~1 037 cm-1,1 115~2 824 cm-1,3 021~4 000 cm-1几处几乎可以重合;图1在2 850~3 000 cm-1处有明显吸收,其它则没有;图1~2在1 037~1 115 cm-1处有明显吸收;图3~4在535~649 cm-1处有明显吸收。图5~6中,各种六味地黄丸谱图的峰位基本重合,尤其图6中四种不同批次的六味地黄丸吸收曲线几乎完全重合。
       2.4.2  峰强差异图1~4中:图3在1 037~1 115 cm-1处吸收峰强大;在440~4 000 cm-1这段吸收中均为图3~4峰强比图1~2要强,其中图3的吸收峰强又强于图4。各种六味地黄丸的图谱只显示在1 400 cm-1附近的峰强度差异较大,而其它位置峰强差异小或人工比较难以看出有何不同。
        从以上图谱分析可知,复方中药红外指纹图谱过于复杂,单靠人工比较进行鉴定结果不可靠。
       2.5  相似度计算[7]根据红外光谱的测定数据可知,复方中药及其缺不同药材后的红外光谱中吸收峰波数和峰强数据存在一定的差异,将样品1~15的数据通过软件进行相似度计算,所得相关系数见表1。表1  复方板蓝根颗粒和六味地黄丸的相似度分析结果(略)
        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复方板蓝根颗粒和六味地黄丸与各自的缺方制剂的红外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在0.63以下,而六味地黄丸的五种不同批次产品的相似度在0.9左右,因此根据相似度数据可以对两种复方中药进行鉴定。
       3  讨论
        中药红外光谱可看作多个纯物质的叠加,并不需要对各个峰做出确切归属,只要在红外区的某一波数处双方有一方有明显吸收而另一方无;或某一波数处双方吸收峰强度和形状有明显差异;或指纹区有细微差别,就可作出鉴别结论。
        不同的中药都有其独特的光谱特征,红外光谱有较高的鉴别价值,只要复方中药质和量上保持相对稳定,红外光谱就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可重复性。通过对复方板蓝根颗粒和六味地黄丸及各自的缺方制剂的红外图谱进行分析表明,两种复方中药与各自缺方制剂的无水乙醇提取物的红外图谱峰强和峰位存在差异,但是光靠人工比较难以得出正确结论,可以根据图谱相似度对两种中药进行质量控制。
        各种复方中药的红外图谱可简单地看作是由多个单味药的红外光谱迭加而成的,要定性确定药物中含有某种单味药,就可根据复方中药图谱与另几种药物混合后的图谱做红外图谱相似度计算而得出。
       【参考文献】
           [1]黄 昊,李 静.中药配方颗粒红外指纹图谱研究[J].分析化学研究简报,2003,31(7):828.
       
       [2]梁鑫淼,徐 青,肖红斌.中药质量控制的策略与方法[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9):56.
       
       [3]芦 锰,樊克峰,白 雁.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整体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河南中医,2004,11:423.
       
       [4]李湘南,刘小平.白花蛇舌草与其伪品水线草的FTIR谱鉴定[J].中药材,2004,(27):335.
       
       [5]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Ⅰ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487.
       
       [6]刘小平,宋 青,陈笑宇,等.六味地黄丸的红外光谱鉴定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5,18(3):245.
       
       [7]李湘南,刘小平,黎其荣.FTIR指纹图说计算机快速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27(1):78.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