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丁香浴足方薰洗治疗对早期糖尿病足微循环影响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冷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市中医医院 116023;

《时珍国医国药》 2007年 第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目的观察“丁香浴足方”局部薰洗对早期糖尿病足微循环的影响 。方法对病人使用“丁香浴足方”进行1次/d局部薰蒸,20 d后进行甲襞微循环的检测。结果治疗组的疗效及甲襞微循环检测指标均明显优于同温度热水对照组。结论“丁香浴足方”局部薰洗可以明显改善早期糖尿病足的微循环状态。
       【关键词】  丁香浴足方 早期糖尿病足 甲襞微循环
       A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he Effect of Ding Xiang Yu Zu Fang on the Mirocirculation of Diabetic Foot
       ZHANG Leng, HUANG Liping
       1.The TCM Hospital of Dalian, 116023, China;
        
       2. No. 210 Hospital of PLA, Dalian 116013,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Dingxiangyuzufang on diabetic foot belong to early period type treated and study its mechanism on the disorder of microcirculation.MethodsPatients with diabetic foot lesions were treated by Dingxiangyuzufang once a day and were observed changes of nails fold microcirculation after 20 days.Results Curative effect and various observation index in treatment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contrasting group on.ConclusionDingxiangyuzufang is functional for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foot and also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disorder of microcirculation.
       Key words:Dingxiangyuzufang;  Diabetic foot;  Nail fold microcirculation
        笔者采用丁香浴足方局部薰洗治疗早期糖尿病足3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病例资料
        病例纳入条件:有2型糖尿病史,发生糖尿病足症状,按照目前临床最常使用的Wagner分级法为0级或1级(临床表现为-皮温降低、患肢疼痛或麻木、肢端营养不良、肢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等,皮肤无开放性创口或仅有浅表溃疡者),并且无严重影响生命的并发症,甲襞微循环显示微循环障碍。
        以上病例采用配对对照观察,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配对原则:将年龄、发病时间、治疗前血糖情况及下肢缺血状况相类似的病人,按配对的原则平均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中。
       2  治疗方法
       2.1  基础治疗两组均以西药控制血糖至空腹<8 mmol/L,餐后2 h<11.1 mmol/L,同时内服以经方当归四逆汤为基础的、经适当辨证加减的中药汤剂。
       2.2  对照治疗治疗组1次/d使用丁香浴足方进行熏蒸(方药:丁香5 g,藿香15 g,桂枝20 g,川芎10 g,艾叶20 g,川椒10 g,当归15 g,红花5 g,小茴香5 g,独活15 g;温度:45~48℃;时间:30 min/次)治疗。
        对照组1次/d使用同温度热水进行熏蒸。以上治疗10 d为1个疗程。每治疗两个疗程,进行甲襞微循环的检测。
       2.3  统计方法每例病人均治疗4个疗程,记录治疗组与对照组所测得的数据,并最终进行统计学处理(拟选用u检验或χ2检验,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4.0》进行统计),对照有无显著差异。
       2.4  检测方法甲襞微循环采用“锦州光学仪器厂”生产的LLD-L型微循环显微镜,观察双足第二趾甲襞微血管。病人休息30 min后取坐位,室温控制在20~25℃,放大60~80倍,观察甲襞微血管的管袢淤血、微循环血色、微循环血液流速、前后管袢清晰度变化等各项指标,并记录各项内容。
       2.5  疗效标准参照1997年卫生部制定《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脱疽”诊治疗效标准及中国中医药学会消渴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消渴病(糖尿病)中医分期辨证与疗效评定标准》而制定出糖尿病足疗效判定标准。
       2.5.1  痊愈糖尿病病情稳定,0级患者皮肤颜色恢复正常,1级患者创面完全愈合并发症状消失。
       2.5.2  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0级患者皮肤颜色明显改善,1级患者创面愈合>70% 。
       2.5.3  有效临床症状减轻,0级患者皮肤颜色改善,1级患者创面愈合>30%且<70%。
       2.5.4  无效达不到有效标准者。
       3  临床观察
       3.1  疗效中药治疗组30例,临床治愈14例,显效11例,有效4例,无效1例,愈显率83.33%,总有效率96.07 %;对照组临床治愈3例,显效8例,有效14例,愈显率36.67 %,总有效率83.33% 。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丁香浴足方组疗效好于同温度热水组。
       3.2  检测指标比较见表1~4。表1  治疗前后管袢淤血变化比较例(略)表2  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血色变化比较例(略)表3  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血液流速变化比较例(略)表4  治疗前后管袢清晰度变化比较例(略)
        统计学结果:P<0.05   注:瘀血—镜下暗红~紫色;无瘀血—镜下淡红~浅淡红;n=30
        由上可知治疗后两组管袢淤血变化、甲襞微循环血色变化、甲襞微循环血液流速变化和管袢清晰度变化比较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说明丁香浴足方局部薰洗对早期糖尿病足有确切疗效,可以明显改善患足的微循环状态。
       4  讨论
        丁香浴足方是大连市中医医院石志超院长的经验方之一,临床上多用于风寒湿邪所致腰腿痛的熏蒸治疗。其功用以温经活络、行气活血、舒筋止痛为主,临床实践中已收到满意的效果。从中医的辨证论治方面而言,该方与早期糖尿病足的治疗原则是基本相同的,使用该方治疗糖尿病足,符合中医“异病同治”的原则。笔者在以往的医疗过程中曾经使用此方治疗数十例早期糖尿病足的病人,临床上确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因此作此临床观察。
        方中丁香、艾叶、桂枝为主药,温经活络;川椒、藿香、小茴香为辅,温中行气;当归、红花、川芎、独活为佐,活血化淤、通经活络。其中丁香为温里药物,外用有温中散寒、消肿止痛的作用,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丁香油,据现代药理研究认为丁香油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可抑制葡萄球菌和结核杆菌的生长。桂枝的功效主要是温经通脉,发汗解肌。现代药理认为本品挥发油以桂皮醛为主,尚有乙酸桂皮酯,能使皮肤血管扩张,有刺激汗腺分泌、解热作用,外用对病原性丝状菌有抑制作用。艾叶具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等功效。《本草汇言》曰:“暖血温经,行气开郁之药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艾叶含有多种挥发油成分,对多种病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最近日本学者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血小板凝聚作用,且无严重副作用,作为预防血栓形成的药物适合长期应用。方中辅以川椒散寒、温中、逐湿;藿香芳香化浊、发表;小茴香行气散结,温中止痛;独活温中散寒、通痹止痛。现代药理认为川椒含有以“枯醇”等为主要有效成分的挥发油,具有较强的局部麻醉和抑菌作用,其果皮制成50%注射剂可用于止痛,它作为一种麻醉剂的主要成分,其局部麻醉作用较0.5%普鲁卡因更强,并可持续3 h左右。另外对于链球菌、葡萄球菌、炭疽杆菌和绿脓杆菌等均有抑菌作用。藿香的挥发油中含有藿香醇,实验证明藿香煎剂(8%~15%)对致病菌和真菌均有抑菌作用。小茴香的挥发油中主要成分是茴香酮,对于鞘膜积液以及人体部分平滑肌痉挛有缓解作用。独活的药理实验表明其有镇痛、镇静、收缩血管的作用,临床上常用来止下半身痛,其挥发油还可以抑制真菌的生长。佐药为当归、红花和川芎,3味药物都有强力的活血化淤、通经活络的作用。当归活血通络、散淤消肿,同时还具有镇静、镇痛、改善血液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作用及抗炎、抗菌的作用等。红花活血祛淤、通经,药理作用可以兴奋血管平滑肌、抗凝、抗血栓形成、抗心肌缺血、抗血小板激活因子以及抗自由基等。川芎活血化淤、行气止痛,现代药理认为有镇静、抗血栓形成和明显的扩血管作用。日本的一些学者还发现川芎醚提物可以明显促进安息酸的透皮作用,这表明,将川芎作为浴液剂使用时,对与川芎配伍的其他中药成分的透皮作用也有促进的可能性。这也证实了中药外用药物透皮吸收这一给药途径的合理性。以上10味药合用,可以共奏温经活络、行气活血、舒筋止痛之效,从而明显地改善早期糖尿病足的淤血证候。药理作用方面,处方中大部分药物具有挥发成分,可以在蒸气中形成有效的药物浓度,并在川芎的作用下,更多地为机体所吸收,从而产生治疗效果。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