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黄芪注射液联合依那普利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作者:柯箫韵 邓翠娥 李晓勇    
作者单位:黄石理工学院医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03

《时珍国医国药》 2007年 第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基本降糖治疗。治疗组加用黄芪注射液合依那普利,对照组仅给予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24 h尿蛋白定量(24 hUAE),尿素氮(BUN),血肌酐(Cr)等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黄芪注射液联合依那普利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较单用黄芪注射液为佳。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黄芪注射液 依那普利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最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致死的重要原因。在糖尿病肾病发病过程中,早期主要表现为微量蛋白尿,随着病情发展,可致慢性肾功能衰竭。因此,在早期阶段治疗可逆性DN微量蛋白尿,可延缓肾功能减退,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本研究采用黄芪注射液联合依那普利(商品名福天乐)治疗DN并作24 hUAE,BUN,Cr的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内分泌科自1996年以来收治的糖尿病肾病住院患者126例。依据美国糖尿病协会(ADA)诊断标准[1]确诊为2型糖尿病。所有患者均无肾炎、泌尿系感染及肾药物中毒病史,并排除可能引起尿蛋白增加的其他原因。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6例,其中男38例,女28例,年龄40~75岁,平均(54.3±9.1)岁。病程4个月~16年,平均(6.8±2.5)年;对照组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37~72岁,平均(51.8±9.5)岁,病程5个月~17年,平均(6.2±2.3)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6例患者在采用饮食控制加运动疗法的基础上,使用普通胰岛素和(或)口服降糖药(糖适平)治疗,空腹血糖控制在5.7~7.3 mmol/L,必要时给予钙通道阻滞剂控制血压在140/90 mmHg以下。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4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d,两周为1个疗程,间隔2~3 d行下一疗程,总疗程2个月,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同时加用黄芪注射液(用法和疗程同前)合依那普利10 mg,1次/d,疗程2个月。
       1.3  观察指标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AE),尿素氮(BUN),血肌酐(Cr)的改善情况。
       1.4  疗效标准
       症状明显改善,24 hUAE下降1/2以上,空腹血糖<7.3 mmol/L,BUN,Cr下降1/3以上为显效;症状减轻,各项指标有所好转,但未达显效标准为有效。症状及各项指标无改善为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2个月后结果见表1~2。表1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表2示3项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同时治疗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表1  两组疗效比较(略)表2  两组24 h UAE,BUN,Cr治疗前后比较(略)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有:①肾小球高灌注和高滤过;②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通透性增加。依那普利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它通过抑制肾内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扩张出球小动脉,降低肾小球内高压,高灌注,缓解早期DN的高滤过;同时依那普利还有增加硫酸类肝素样物质合成的作用,阻碍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的增生,阻止肾小球基底膜增厚,故临床上常用来治疗糖尿病肾病[2]。
        糖尿病属于中医学的“消渴”水肿病范畴。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黄芪具有补气升阳、益气、利水消肿的功效,为治疗气虚之要药。黄芪注射液为黄芪提取物灭菌水溶液,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滞度、改善微循环、保护肾功能的作用,同时黄芪还具有提高血浆白蛋白、减少尿蛋白、降低血糖的作用[3]。
        本研究表明黄芪注射液可降低DN患者24 h UAE,BUN,Cr。但联合依那普利比单用黄芪注射液更能改善DN患者的肾功能。黄芪注射液和依那普利联合使用治疗DN,疗效显著,是治疗早期DN的理想药物组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广勋. 中医药理毒理与临床[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99.
       
       [2]朱禧星.现代糖尿病学[M].上海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324.
       
       [3]刘道芳. 黄芪研究进展信息[J].中医药信息,1998,15(2):1.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