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利咽合剂治疗喉源性咳嗽80例
作者:郭小红    
作者单位:南京市中医医院 210001

《时珍国医国药》 2007年 第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利咽合剂 喉源性咳嗽
        喉源性咳嗽系我国中医耳鼻喉科奠基人干祖望教授命名的新病种,目前已为全国中医界所接受,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其主要特点有:先有咽喉部发痒,继则阵发性咳嗽或呛咳不断,直至咯出少许粘液才稍微好转,夜晚多发,咳甚则小便自遗或伴呕吐。笔者利用利咽合剂治疗喉源性咳嗽8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80例患者均为200101~200512期间门诊病人,其中男性37例,女性53例。年龄20岁以下5例,20~35岁13例,36~50岁47例,51岁以上15例。病程最短7 d,最长5个月。全部患者均行胸透检查,排除肺部疾患。
       2  治疗方法
        运用我院自制制剂利咽合剂(宁药制字Z04000820,规格250 ml),并配以咽立爽含服。主要药物有:南沙参、麦冬、石斛、桑叶、射干、玉苏子等。3次/ d,30 ml/次。咽立爽为白色至淡黄色滴丸,有特异香气,具有消肿止痛、清利咽喉的作用。1~2粒/次,含服,3~4次/ d。同时嘱患者多饮水,6 d为1个疗程,连服2个疗程。服药期间饮食忌辛辣、生冷、油腻以及多糖食品。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咽痒、干咳消失,咽喉部体征恢复正常,停药后1个月无复发为痊愈;咽痒、干咳基本消失,咽喉部体征基本恢复正常为显效;咽痒、干咳减轻,咽喉部体征改善为有效;症状、体征均无改善为无效。
       3.2  结果80例患者中:痊愈:28例,占35%;显效24例,占30%;有效:22例,占27.5%;无效:6例,占7.5%。总有效率达92.5%。
       3.3  病案举例女,52岁。20040913初诊。15 d前患者曾患“感冒”,经用感冒药和抗生素治疗5 d后咽痛、发热等症状消失,唯留咽痒干咳不解。又口服抗生素、西药化痰药10 d,仍无效,前来我处就诊。诊见:咽喉部不适感,咽干咽痒,痒即作咳,阵发性咳嗽甚至呛咳,咳甚面红目赤,咳出少许稀痰方能缓解,以夜晚为甚,有时影响睡眠。纳少,二便调。舌淡红,苔薄,脉细数。专科检查:咽部轻度充血,颗粒状滤泡增生,黏膜干燥。心肺听诊无异常,胸透、血常规亦无异常发现。诊断:喉源性咳嗽。辨证属肺阴亏虚,肺失滋润,肺气上逆所致。治宜养阴润肺,利咽止咳。给予本院制剂利咽合剂3次/d,30 ml/次。咽立爽1~2粒/次,含服,3~4次/ d。服药3 d后咽部症状、咳嗽减轻,续服4 d而愈。
       4  体会
        喉源性咳嗽已被众多医家所认识并加以深入研究,近年来随着气候变迁,大气污染加重,患者叠进感冒药、滥用抗生素等,使本病发病日趋增多。患者有时也会感觉此次咳嗽与以往肺系咳嗽不同而来耳鼻喉科就诊。临床表现:咽喉不适感或异物感,口干、咽痒即咳,阵发性咳嗽或呛咳,咳声短促而沉闷,愈咳愈闷,愈咳愈不舒畅,持续较长时间方能缓解。咳嗽的起点在喉部(声门以上),干咳无痰或痰稀色白量不多,夜晚多发,常迁延不愈。专科检查:咽黏膜表现为慢性充血状态,肌膜干燥,变薄或苍白发亮,咽反射敏感,咽后壁滤泡增生。此病多为外感之后,外邪侵袭稽留于咽喉或病后余邪未尽,邪气久羁导致气血运行及气机升降不利,肺失濡润,肃降无权,肺阴亏损而作咳。咽喉为诸经出入之要冲,为肺之门户,故此病肺阴亏虚、肺气上逆是主因。治疗当以养阴润肺、利咽止咳。利咽合剂是以沙参麦冬汤加减制作而成的合剂,具有养阴生津、清热利咽的作用。其中沙参、麦冬均有较强的养阴生津、润肺止咳的功效;石斛能生津润燥、舒利咽喉,对热病后期阴伤而余邪未尽者尤其适合。射干具有清热解毒、祛痰利咽的作用,干老谓其为“治咽喉良药”;玉苏子侧重降肺气止咳;桑叶具有解热、祛痰、镇咳的作用,与麦冬、沙参配伍尤适用于燥咳、干咳,诸药合用共奏润肺养阴、利咽止咳之功效。咽立爽滴丸性味芳香能即时缓解干咳。临床发现,一般使用止咳化痰药和抗生素治疗该病没有明显疗效。本病治疗要点应利咽喉降肺气,则能直接改善咳嗽症状。利咽合剂配合咽立爽服用能尽快祛除喉痒,缓解咳嗽,服用方便,临床疗效颇佳,易于被广大患者接受。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