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小儿痰热闭肺咳喘120例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肖作清    
作者单位:(湖北省洪湖红军医院 433205)

《时珍国医国药》 2007年 第7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小儿痰热闭肺咳喘; 麻杏石甘汤
       小儿痰热闭肺咳喘四季可见,以冬春为多。轻者咳喘、痰涎壅盛,口渴汗出,舌红唇赤,舌苔薄白微黄,脉浮数;重则高热不退,咳喘频频,气急鼻煽,喉中痰鸣,口渴烦躁,面红溲黄,大便不畅,舌苔黄、质红而干,脉象浮数而滑。救治不及时者,有夭折之虞。笔者自1995~2005年运用麻杏石甘汤为基本方,治疗痰热闭肺所致咳喘12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20例患儿均为门诊病人。男性68例,女性52例;年龄最小者5个月,最大者为6岁。1岁以内64例,4~6岁者54例;病程最短者3 d,最长者5 d。
       
       在来诊之前经西医治疗但无效者有30例,其余90例纯中药治疗。
       2  治疗方法
       
       基本方:麻黄3 g,杏仁10 g,生石膏30 g,甘草10 g,浙贝10 g,紫菀10 g,款冬花10 g,前胡10 g,白前10 g,银花10 g,连翘10 g,桔梗10 g,知母10 g,地龙10 g。
       
       用量:基本方量为4~6岁儿童用量,1剂/d,连日服。2岁左右量减半。1岁以内幼儿服基本方的1/3量,连日服。
       
       加减:痰涎壅盛显著者,加莱菔子和瓜蒌皮;喘憋显著者加苏子、黄芩、陈皮。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判定标准5 d内每日1剂药,症状消失,体温正常、不咳、不喘为治愈;5剂药后体温正常,不喘,仍咳,有少量痰为显效;5剂药后仍咳喘不减,仍发热,痰多如前为无效。
       3.2  治疗结果痊愈74例,占62%;显效28例,占23%;有效12例,占10%;无效6例,占5%;总有效率为95%。
       3.3  典型病例男,4岁,西医诊断为小儿喘息性肺炎,曾经西医抗炎治疗,疗效不显而改看中医。患儿发热39℃,咳喘4 d。痰鸣作喘,气急鼻煽,涕泪俱无,口渴烦躁,小便短少,大便不畅,舌苔黄,舌质红而干,脉象浮数而滑。证属肺热痰盛,气机不畅,肺失肃降。治拟清肺化痰,降气平喘。方药:麻黄3 g,杏仁6 g,生石膏25 g,甘草6 g,紫菀6 g,冬花6 g,前胡6 g,白前6 g,桔梗6 g,双花10 g,浙贝10 g,地龙6 g,黄芩6 g。服完两剂后患儿面色红润不喘憋,热退,仍间断咳少量痰,仍便秘。肺内啰音消失。二诊再进上方3剂,加桑白皮、制大黄使邪热从大肠荡涤而出,3剂后患儿诸证悉除。
       4  体会
       
       小儿气血未充,肌肤脆弱,若将养失宜,开合失度,腠理虚开,易为风所中。又肺为娇脏,不耐寒热,风邪上扰,首先犯肺,甚则逆传心包。病理机制主要是肺气郁闭之演变,痰热是主要的病理产物。因邪热闭肺,则生痰生喘,痰为百病之源,诸喘皆为恶症。在治疗中,集中应用清热化痰药。随症轻重加减用药。
       
       此基本方大量使用“对药”,加强疗效。紫菀配冬花,增强止咳平喘作用;双花配连翘清热解毒作用增强,起协同作用;前胡配白前能共起降气下痰平喘作用;生石膏和知母清肺热;麻黄和桔梗宣肺解表,载药上行,达邪外出。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宣肺、化痰定喘之功。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