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乙状结肠镜直视下用肠康散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方美善, 王哲, 李雪萍, 王叶蒂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 长春 130033)

《时珍国医国药》 2007年 第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目的观察乙状结肠镜下应用肠康散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慢性结肠炎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中药汤剂保留灌肠,1次/d;治疗组在乙状结肠镜下应用肠康散局部治疗,2次/周。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愈率治疗组为 32.5% ,对照组为 23.7%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97.5% ,对照组为 84.2%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乙状结肠镜下局部用药治疗慢性结肠炎疗效优于中药保留灌肠组。
       【关键词】  结肠炎; 肠康散; 乙状结肠镜
       慢性结肠炎全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的慢性炎症。起病缓慢,病程迁延,反复发作,复发率高,难以治愈。笔者自200501~200601开展了乙状结肠镜下用肠康散局部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诊断标准参照1993年太原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病变局限在乙状结肠及直肠者。乙状结肠镜下微观辨证分型:大肠黏膜充血、色红者为热象,大肠黏膜充血、糜烂者为热甚象,大肠黏膜水肿、色白者为寒象,大肠黏膜广泛苍白者为气血虚象,大肠黏膜附着黏液较多者为湿热象[1]。将乙状结肠镜下微观辨证为湿热型的慢性结肠炎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21~65岁,平均37.3岁;病程7个月~12年,平均4.17年。对照组38例,男17例,女19例,年龄20~63岁,平均38.2岁;病程9个月~10年,平均3.79年。两组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每晚睡前用肠康散成分制成的中药汤剂100 ml保留灌肠,1次/晚,连续4周。治疗组清洁灌肠后在乙状结肠镜下用肠康散(木香,双花,黄芩,黄连,薏苡仁,牡丹皮,黄芪)局部病变位置给药。2次/周,连续4周。
       
       1.3   疗效评定标准症状完全消失,结肠镜下见肠黏膜恢复正常为治愈;症状完全消失,肠黏膜明显好转为显效;症状好转,肠黏膜好转为有效;症状及肠黏膜未见明显好转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略)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慢性结肠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发病机制不清,可能与免疫功能异常、炎症递质生成增多、氧自由基损伤及感染、精神因素有关[2]。病变主要累及远端结肠,严重者累及全结肠,目前无特异治疗方法。由于发病部位的特殊性,近年来临床多以中西药保留灌肠治疗本病。肠腔用药有许多优势,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肠壁,充分接触病灶,起到局部治疗作用,又可避免上消化道酸碱度和酶对药物的影响,保持了药物的性能,使药物吸收更完全,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据文献报道,当药液逆行进入结肠时,常受到位于乙状结肠处结肠括约肌影响,而不能顺利通过乙状结肠,滞留在直肠,使药液仅仅作用于直肠,降低了保留灌肠的疗效[3]。其次灌肠液在体内不易长时间保留,即使能保留,也无法确定药液是否与结肠病变部位充分接触。另外,中药保留灌肠需1次/d,反复刺激肛门、直肠可致使原有病变加重。以上种种原因限制了保留灌肠的疗效,我们用中药粉剂在乙状结肠镜直视下局部给药,保证了药物在病变局部的充分吸收,提高了局部的药物浓度,作用时间长,药力直接,本法不以维持全身血药浓度为指标,而是以维持肠腔药物浓度及肠系膜血药浓度为目的[4]。同时用药次数明显减少,减少了频繁操作导致的肛门不适及结、直肠黏膜损伤。
       
       本病属于祖国医学“泄泻”“肠风”“脏毒”“腹痛”等范畴。多因饮食不节或起居不慎,脾胃受损,运化失常,酿生湿浊,下注肠道,腑气不利,气血凝滞或同时夹淤夹湿,伤及肠络而引发,病情缠绵。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点,辨证是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而望诊是辨证的基础。传统望诊的视觉观察在人们的表面得到整体宏观的信息。通过结肠镜我们的视觉观察可以深入到人的体内,观察到大肠黏膜表面的变化,得到大肠局部微观信息,从而得出微观辨证[5],这是望诊的深入。微观辨证突出疾病在某个局部的证,在微观辨证为湿热型的指导下,用肠康散在乙状结肠镜直视下局部给药,使治疗更直接。
       
       笔者认为本病的研究治疗应中西医结合多学科联合,加强微观辨证的基础研究,本法病人依从性好,疗效肯定,可用于慢性结肠炎患者,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彭 林,陈金泉,郑少康,等.中医宏观辨证结合结肠镜下微观辨证治疗脾气虚泄泻型慢性结肠炎[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5,13(3):197.
       
       [2] 王长洪,刘长青,杨 卓,等.溃疡性结肠炎灌肠治疗现状[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3,11(5):316.
       
       [3] 张东铭.肛肠外科,解剖生理学[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19.
       
       [4] 徐子鹏,冯 莉,张延军,等.结肠保留灌肠法治疗结肠炎30例报告[J].中国肛肠病杂志,1998,18(7):33.
       
       [5] 彭 林,陈金泉,马普伟.中医宏观辨证结合微观辨证治疗湿热泄泻型慢性结肠炎40例[J].四川中医,2005,23(7):54.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