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附子汤治疗胸痹临证体会
作者:卢志刚    
作者单位:(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湖北 荆门 448000)

《时珍国医国药》 2007年 第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附子汤; 胸痹; 异病同治
       附子汤出自《伤寒论》,由附子、茯苓、人参、白芍、白术组成,为温经通阳除痹、除湿镇痛的著名方剂。其方配伍严谨,用药精良,笔者运用该方治疗心血管疾病,多获良效。
       1  肺心病
       
       男,51岁, 8年前曾患肺气肿,以后经常出现咳嗽、咳痰、气喘、胸闷、气喘等症状,活动后症状加重,予以强心利尿等西药治疗后症状可缓解。近两天由于天气突然变凉,出现心悸、气急、胸闷,舌紫黯苔白,脉沉结代。经用西医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于20021103入院。查体:面色苍白无华,唇甲紫绀,颈静脉怒张,双肺底可闻及大量湿性啰音,心音低,心率88次/min,律不齐,肝于右肋下2 cm,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胸片示:双肺淤血征,心影向双侧增大;心电图提示右心室肥大,电轴右偏,频发室早。西医诊断:肺源性心脏病;中医诊断:胸痹(阳虚不振,气机不利)。予以益气温阳,宽胸理气。处方:熟附子20 g,党参20 g,白术12 g,云苓12 g,杏仁12 g,白芍10 g,葶苈子10 g,桃仁10 g,半夏10 g,橘红10 g,川贝10 g,丹参10 g。1剂/d,3 d后患者胸闷、气短减轻,尿量增加,咳嗽、咳痰渐消。继用原方,1周后诸症消失,可平卧睡眠。
       2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女,72岁。自从20年前秋季开始出现胸痛,突然发作,疼痛难忍,转瞬即过,多在劳累或者惊恐情况下发作,最近时常夜间出现,持续时间30 min,痛引左肩,伴冷汗出,心悸胸闷气短,四肢发冷,气温下降更明显。舌紫黯苔白,脉沉涩。心电图提示ST段下移,T波倒置,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西医诊断: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中医诊断:胸痹(寒凝心脉,气耗阴伤)。予以散寒通络,益气敛阴。处方:炮附子20 g,党参15 g,当归15 g,白术10 g,茯苓8 g,赤芍8 g,元胡15 g,桃仁10 g。4剂。12月22日二诊,夜间咳嗽气促好转,胸痛已除,唯感气短神疲,口干心烦,乃气耗阴伤,神不守舍,上方去白术、茯苓加麦冬8 g,五味子8 g,炙甘草10 g。14剂后胸痛未发作,悉症亦消。复查心电图正常。
       3  冠心病
       
       男,61岁。因反复心前区疼痛1年半,加重5 d,于20030323就诊。患者左心前区闷痛反复发作,面色苍白,畏寒肢冷汗出,心悸气短,不能平卧。舌暗苔淡白厚,脉结代不匀。ECG: ST段下移0.1 mv,极量踏板车试验阳性。西医诊断:冠心病,自发性心绞痛;中医诊断:胸痹(心阳不振)。治疗予以通阳散寒,活血止痛。处方:炮附子12,桂枝6 g,党参18 g,当归12 g,白术10 g,茯苓8 g,白芍8 g,栝蒌8 g,薤白8 g,降香5 g。2剂。3月25日二诊,诉左胸疼痛心悸均好转,已能平卧,大便干结,脉细已匀。前方去白术、党参加麻仁12 g(研)3剂。3月28日三诊,心前区疼痛未再发作,心悸已平,大便已通,脉弦苔薄。心阳已复,痰湿未清,再通阳活血利气,前方去白芍、炮附子加制半夏9 g,丹参15 g,7剂善后。
       4  体会
        
       胸痹,多素体阳虚,阴寒之邪乘虚而入,寒凝气滞,寒邪伤阳,胸阳不振,血行不畅,痹阻胸阳。《医门法律中寒门》:“胸痹心痛,然总因阳虚,故阴得乘之。”《类证治裁胸痹》:“胸痹,胸中阳微不运,久则阴乘阳位,而为痹结也”。 附子汤虽仅制附子、人参、白术、茯苓、芍药等5味药物,但药少力专, 附子汤中附子辛热,重用为主药,温经祛寒镇痛,善补命门真火,启动下焦气化;配伍人参温补壮阳;配伍茯苓、白术除寒湿;配伍白芍宣通血痹。运用得当,可获奇效。临证中只要把握住阴寒证这一关键, 病机须是阳虚寒湿,在遣方用药中随证出入,对方药进行恰当的化裁,符合病机的变化,使用本方才能得心应手,疗效卓著。文中所举的3个案例可体现出本方在临证中加减变化所产生的不同效果。例1为阳虚不振,气滞血淤而疼痛,方中加葶苈子、半夏、橘红、川贝、入气之杏仁、入血之桃仁,宽胸化痰理气,肺心同治;例2方中加入四物汤活血通络,配合生脉散益心气,敛心阴,例3心阳不振,阴霾弥漫而疼痛,方中加栝蒌、薤白化痰通阳,行气止痛,丹参、当归等通络。笔者除上述3例外,还用之治疗风心病、心肌病、心包炎等症见阳虚寒湿表现特征疾病,均获良效,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之精髓,异病同治之原则, 值得思考。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