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40例粒细胞减少症的骨髓细胞学分型诊断分析
作者:胡凯 曹峰

《时珍国医国药》 2007年 第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粒细胞减少症 血象 骨髓象分型
       周围血液中白细胞持续低于4×109/L称为白细胞减少症,即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5~1.8×109/L称为粒细胞减少症。原因不明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甚为多见,成为血液学中的常见病,粒细胞减少症按功能进行分类报道不多,本文从细胞学的角度对粒细胞减少症的血象和骨髓象进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1.1  病例来源40例均为本院住院病人,除外其他血液病均结合临床,经血象、骨髓象检查确诊。
       1.1.2  性别与年龄男12例,女28例,男女比例为1∶2.3,年龄21~62岁,平均年龄36岁。
       1.1.3  职业为工人、教师、干部等。
       1.2  方法凡周围白血细胞计数持续低于4×109/L者,作血液分析白细胞分类和骨髓穿刺检查,样本取材以0.2 ml为限,涂片用瑞氏染液染色,选择分布均匀部分,以油镜计数有核细胞500个,样本混有外周血液者,不予统计,并按五级分类,确定骨髓增生程度[1]。
       2  结果
       2.1  血液分析白细胞计数1.6~3.8×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48×109/L,其中6例白细胞计数1.6~2.0×109/L,绝对值7.78×109/L,白细胞分类其中4例外周血见幼稚粒细胞,红细胞计数3.42×1012/L,血小板计数122×109/L,大多均在正常范围。结果见表1。
       
       由表1看粒细胞减少症末梢血象部分病例表现粒细胞左移,另由于病因、病情的严重程度及病情的长短,或由于抗体出现,抗体抗原免疫反应的结果引起代偿性网状内皮系统机能活跃,使血中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细胞增多或正常。
       表1  40例白细胞计数及分类与正常参考值比较(略)
       2.2  骨髓象40例细胞减少症骨髓细胞增生明显活跃者4例,占10%,增生活跃者25例,占62.5%;骨髓增生减低者11例,占27.5%。40例骨髓穿刺涂片所查细胞增生结果见表2。
       
       粒细胞减少症临床上可由于感染、化学物质、药物、放射线等病因,影响患者骨髓增生程度,表现骨髓增生活跃,明显活跃或减低,并明显抑制DNA或RNA的合成,导致大部分粒细胞表现为成熟障碍型和生长低下型。
       
       表3所见本组分类结果与血研所骨髓分类正常参考值比较发现,骨髓细胞分类粒系统早、中、晚阶段比例增加,粒系统明显成熟障碍,淋巴细胞增加不如血象明显,浆细胞及网状细胞不同程度增加较为突出,粒细胞形态有退行性变,红系统及巨核系统不受累。
       表2  粒细胞增生情况(略)
       表3  骨髓细胞分类与正常值比较(血研所)[2](略)
       2.3  肾上腺素试验为了测定粒细胞的分布情况,对34例粒细胞减少症作了肾上腺素激发试验,用以了解血液中细胞重新分布情况,其中注射肾上腺素白细胞升高1倍以上者29例占85.3%,即假性粒细胞减少症,其中5例为真性粒细胞减少症,占14.7%。结果提示85.3%的病人粒细胞附着毛细血管壁的数量过多,即边缘池中性细胞增多,而循环池粒细胞减少,以致血液中粒细胞减少,故为假性粒细胞减少症〔庄威远《临床血液检验》(协作教材).吉林医学院科研处〕。
       3  讨论
       
       根据40例细胞减少症血象和骨髓象结果分析,说明白细胞减少是因粒细胞减少而致,而外周血中粒细胞的变化是受骨髓内粒细胞的生成能力、有效储备量、释放能力和速度、外周血中循环池和边缘池粒细胞分布比例和破坏程度以及组织中对粒细胞的需要量等因素影响。
       
       本文40例粒细胞减少症血象和骨髓象检查是病因诊断的客观依据,按照粒细胞减少症的功能分类,40例粒细胞减少症中72.5%(29/40)为成熟障碍型, 27.5%(11/40)为骨髓细胞生长低下型,14.7%(5/34)为分布异常型即真性粒细胞减少,骨髓分型诊断的目的主要在病因诊断的基础上反映出病因与机体的效应关系,即病因对机体的损害环节和作用过程以避免治疗的盲目性。
       【参考文献】
           [1] 叶应妩,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32.
       
       [2] 邓家栋,杨崇礼,杨天楹.血液病实验诊断[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46.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