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从补肾健脾法谈中医药对骨质疏松症的防治
作者:张红

《时珍国医国药》 2007年 第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补肾健脾法
       骨质疏松症是指全身骨量减少,骨微观结构变化继而引起骨强度下降和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代谢疾病。根据骨质疏松症临床上所表现的全身或腰背疼痛、易发生骨折、驼背等特征,按其临床特征与中医学的“痿症”“骨枯”“骨极”“虚劳”“骨痿”之论述颇相似。本病多发生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目前国内对该病的防治研究已不断深入。本篇就我院自1994年以来收治的60例病例,采用补肾健脾法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分述如下。
       1  中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肺为后天之本,肾的精气有赖于水骨精微的充养,有赖于肺的运化,当人进入更年期后,肺、肾均趋于虚亏之时,所以易患骨质疏松症。
       1.1  肾虚论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骨、生髓、肾虚髓亏为骨质疏松发生的根本原因。《医精经义》曰:“肾藏精,精生髓,髓生骨,故骨者肾之所合也;髓者,肾精所生,精足则髓足,髓在骨内,髓足则骨强。”说明骨之强劲与否是肾中精气盛衰的重要标志。肾中精气充盛,则骨髓生化有源,骨才能得到骨髓的滋养,才能强健有力,更年期人群由于机体衰退,尤其妇女绝经期后,“天癸”绝,肾精虚少,骨髓化源不足,不能营养骨骼而致骨髓空虚,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1.2  脾虚论脾主运化,升清而布散精液为后天之本,脾虚也是骨质疏松症发生的重要原因,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其交通上下;溉濡四旁,从而维持气、血、精、液的相互转化,若脾胃功能失调、气化失司、枢纽滞塞、血不化精,则骨骼因精虚不能灌溉,血虚不能营养,气虚不能充运,无从生髓养骨,而致骨质疏松症发生,综上所述脾肾功能的盛衰与骨质疏松症密切相关。
       2  临床资料
       2.1  病例的选择60例均为1994年以来在我科治疗的病人。其中男11例,女49例。男性均为70岁以上,女性均为绝经后妇女。
       2.2  治疗方法选用六味地黄汤合四君子汤化裁。方药组成:人参20 g,白术10 g,茯苓10 g,熟地20 g,补骨脂10 g,骨碎补10 g,丹皮10 g,山药20 g,泽泻10 g,山茱萸20 g,甘草6 g。水煎服,1剂/d,一剂两煎,分次服,1个月为1个疗程,连服2~3 个疗程。
       2.3  疗效评定标准及结果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并且骨密度值较前有所提高为显效;临床症状好转,骨密度值较治疗前持平为有效;临床症状无改善,骨密度值继续下降为无效。
       
       治疗结果:显效44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
       3  典型病例
       
   
       男,70岁。于199410来我院就诊,初诊诉:腰膝酸软疼痛,背痛,似不能支撑住自身,同时伴头晕、耳鸣、夜尿多、大便干结、舌苔白、质红、脉沉细,在院放射科拍腰椎正、侧位片,提示骨质疏松症,拟投以上方一月余,症状大减。尔后病人不同意煎药嫌麻烦,改用成药六味地黄丸合香砂六君子丸口服,两个月后自觉症状完全消失。至今82岁,仍能骑自行车上街买菜。
       4  讨论
       
       综上所述,肾虚是骨质疏松症的根本原因,所以补肾法治疗骨质疏松症是无可非议的,但老年人不仅肾气虚,各脏器功能都减退,特别是消化吸收功能减退,单一补而不吸收也是徒劳的,所以我们采用补肾健脾法治疗骨质疏松症。方中补骨脂、骨碎补、熟地、山茱萸补肾壮阳填精;人参、白术、山药健脾益气,脾胃之气健旺,运化复常,滋生气血,使生元之气得以充实,后天之本得以旺运,从而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目的,近年来我们对进入停经期妇女坚持服用六味地黄丸配香砂六君子丸后腰痛、背痛等症状发生率大大减少,更年期综合症发生率亦明显下降,对防治骨质疏松症起到良好作用,对提高更年期患者生活质量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