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复方二乌散配合刺血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痛150例疗效观察
作者:白金明

《时珍国医国药》 2007年 第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复方二乌散 刺血疗法 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是指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分布区,即腰、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发生的疼痛症状群,是临床常见病。笔者近年来临床运用中药口服,配合刺血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痛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5年共统计150例,其中男性92例,女性58例。年龄在18~75岁之间。18岁~29岁25人,30~39岁37人,40~49岁46人,50~59岁24人,60~69岁16人,70~75岁2人。病程最短7 d,最长6个月。其中以1~3个月最多,共计116例占77.3%。148例为单侧坐骨神经痛,2例为双侧坐骨神经痛。
       1.2  诊断标准(1)典型的坐骨神经疼痛症状,表现是从臀部沿大腿后侧向小腿和踝关节外侧的疼痛。性质有刺痛、酸痛、胀痛、隐痛;(2)患侧腰部、环跳穴、委中穴、承山穴等有压痛;(3)抬腿试验阳性;(5)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
       1.3   疗效判定标准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功能恢复正常为痊愈;疼痛消失,各项检查正常,随访中可见轻微复发现象为显效;疼痛减轻,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但劳累和行走过久时有轻度疼痛及不适感为有效;经治疗4个疗程后,病情无变化或因故自行中止治疗为无效。
       2  治疗方法
       2.1  中药治疗
       2.1.1  处方川乌100 g,乌蛇100 g,土鳖虫50 g,全蝎30 g,蜈蚣30 g。
       2.1.2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过120目筛,拌匀,首次日服2次,以后每日晚睡前口服1次,3 g/次,用黄酒适量作为药引子服下,也可用温开水送服。10 d为1个疗程。
       2.2  刺血治疗刺血疗法的针具一般使用三棱针。刺血治疗要求诊室环境安静、清洁、明亮、采光要良好,便于辨认血络。同时也要求患者心境平和,精神安宁。对过饥、过饱、劳累过度、酗酒者及精神过于紧张者;对虚症、孕妇、妇女产后以及月经期间;对自发出血倾向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使用刺血疗法。操作要求轻快稳准,注意安全,保证无菌操作。实施刺血疗法,出血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100 ml,同时要防止刺伤深部动脉。每隔10 d刺血1次。
       
       刺血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特效穴为腰俞穴、委中穴和足三里穴。
       2.2.1  腰俞穴(属督脉)位于腰骶部第4骶椎下,骶管裂孔处。在此穴周围常因病情的变化有不同状态的静脉血管显现。进针施术:患者最好取坐位(也可以取侧卧位),露出腰骶部,尽量将腰部向前弯曲,以使皮肤绷紧,静脉血管更易看清。施术时尽量刺在穴位处,避开棘突,直刺0.2~0.5 cm深度,让其自然流淌和自动止血,血止拔罐5~10 min,效果更佳。
       2.2.2  委中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膝关节后,腘横纹之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膜肌肌腱的中间。在此常有显露的血管,有的静脉可蜿蜒扭曲呈青蓝色暴露于皮下,有的充盈度明显增加而怒张。
       
       进针施术:患者最好取站立位(也可俯卧位)。施术前要仔细观察委中穴周围的静脉血管,当看到比较粗大的小隐静脉主干,这条主干静脉不要刺,同时也要避开高度扭曲的静脉和静脉大血管,要选取较小的浅静脉针刺,另外一定要注意不要刺到腘动脉。刺委中穴时,三棱针进针深度要根据病人的胖瘦,血管的深浅来定,一般直刺0.2~0.5 cm,血止后可拔罐5~10 min。
       2.2.3  足三里穴(足阳明胃经)位于小腿前外侧,髌骨外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在此位置的上下左右可有静脉血管显现。
       
       进针施术:患者屈膝90°端坐。仔细观察足三里穴附近血管的变化,尽量针刺通过穴位的浅静脉血管。如果足三里穴处没有明显的静脉,可在此段足阳明胃经的线路上寻找病变的血管。三棱针直刺0.2~0.5 cm,血止后拔罐5~10 min。
       3  疗效观察
       3.1  结果采用口服中药,配合点刺放血治疗坐骨神经痛患者150例,痊愈118例;显效23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为100%。一般口服中药2~3疗程,刺血2~3次。最短口服中药1个疗程,刺血1次,最长口服中药4个疗程,刺血4次。
       3.2  典型病例男,39岁,内蒙古科左中旗人,2001-04-26就诊。主诉:左大腿自发性疼痛2个月。2个月前自觉左腰臀部不知不觉酸痛,继而出现左大腿后侧放射性疼痛。在当地诊所诊治,服过中药西药(具体用药不详)不见效,昨天因劳累,疼痛更加剧烈,左下肢疼痛难忍,轻微活动、咳嗽、呼吸时疼痛加剧。检查:心、肺、腹(一) ,T:36.5℃;P:75次/min;R:23次/min;BP:140/80 mmHg。左下肢抬腿试验40°(阳性),腰部左大肠俞、左侧环跳穴、委中穴、承山穴处有压痛,腰骶X线片未见异常。诊断:左侧原发性坐骨神经痛。按上法针药结合治疗1个疗程,疼痛完全消失,活动如常人。为巩固疗效,再针药结合治疗1个疗程,随访一年,未见复发。
       4  体会
       
       坐骨神经痛属祖国医学的痹证范畴。《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素问·痹论》亦有“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本病发生是因为腠理不密,风寒湿之邪乘虚侵袭,邪留经络,正气为邪所阻,气血凝滞,阻塞经络,不通则痛,故“寒淤”是此病的主要病因病机。根据“不通则痛”之说,对其治疗则着眼于温通,选用辛热有毒,具有通行十二经之功的川乌为主,以逐在里之寒,散在表之风;辅以虫类药乌蛇、全蝎、蜈蚣、土鳖虫等搜风祛寒、活血通络,并配合对各种疼痛具有针入痛止,立竿见影的刺血疗法,内外结合,治疗坐骨神经痛,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